中越南海對峙持續 河內為何保持緘默?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到2019年9月下旬,中越雙方因中國「海洋地質八號」調查船隊繞行南沙萬安灘而引發的低烈度對峙仍在繼續。到18日至21日間,中越外交部又進行了最新一輪的隔空喊話。

越方發言人黎氏秋姮稱「任何妨礙越南在本國水域開展油氣勘探工作的行為都違反了國際法」。對此,中方發言人耿爽則以越南「嚴重侵犯了中方權益」,中方「有關作業合法合理,無可非議」等語回應。加之越南著名官方小報《年輕人報》(tuoi tre)也在此後發表署名文章,批評中方「休得胡言」。一時間,最新的一輪摩擦似乎在中越之間帶起了些火花。

但對外界來說,北京與河內之間持續三個月的互相指責早就不足為奇。從倫敦到華盛頓,很多歐美觀察家和分析人士一直驚詫於河內方面自6月以來異常穩健的立場。

一方面,越南主流媒體時刻不忘談及包括「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在內的各個機構「譴責」中國在「東海」(即中國南海的西部邊緣地區)的「挑釁行動」。到9月下旬,《越通社》還專門做了相關報道。

但另一面,越南當局卻沒有像西方觀察家預估的那樣,針對南海問題對北京發出強烈抗議,更不用說在主流媒體上披露「海洋地質八號」船隊與越南海警的對峙等細節。當河內繼續維持其對外忍耐,對內緘默的態勢時,這場風波也成了管窺越南在南海策略的一個窗口。

資料顯示,越南在南海和對華決策問題上的研究與探索始於2009年,河內高層還因此發生爭吵。時任越南國防部長的馮光青大將認為,越南應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美國很可能最終以犧牲越南利益為代價,同中國達成妥協;時任越南總理的阮晉勇則視中國為主要威脅,主張藉助以美國為首的域外大國抗衡中國

這種高路線方針的偏差與矛盾,讓越南在2010年前後短暫陷入政治決策混亂無序的窘境。它使得越南在2014年接連發生「放棄亞運會」、針對中國南海981的示威活動,以及同年發生在越南南方的大範圍工潮。

幸而,在2015年開始籌備,2016年1月舉行的「越共十二大」後,河內各方終於開始統一思路,並根據越共總書記阮富仲牽頭指導實施的《中國工程》研究,重新評估中國崛起對亞太格局、南海問題和越南等各方的影響,進而逐步完成了對南海政策的調整。

於是,河內在萬安灘一案上的表現,就成了管窺這一調整的重要舞台。而就當前局面來看,外界更能看到越南的兩大主要態度。首先,越方認為中、越兩國硬實力相差懸殊,因此越南強調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輿論,爭取國際同情,維護其在南海的利益。

其次,越南也在具體行動中逐漸展示了其讓步的可能性。的確,越南在中越對峙期間曾經兩次出動直升機與艦船,前往距離胡志明市約755公里至855公里的景宏島及敦謙沙洲人工島救治傷員。但越南也在與「海洋八號」船隊三個多月的對峙中,以靜坐對峙的態勢,展示了越方對南沙海域其自行劃設的「專屬經濟區」以東地區的「讓步」姿態。

越共總書記阮富仲于越共十二大確立權威後,他的《中國工程》研究也逐漸得到了越共各路人馬的認可。(新華社)

考慮到越南對西沙群島並無控制權,在南沙問題完全基於和平解決的前提下,本次風波就展示了越南或有可能大致默認其「專屬經濟區」以東水域由中國實際控制的島礁歸屬中國,甚至有可能在被其實際控制的部分「低潮高地」歸屬上稍作讓步。

當下,接近越南決策層的主流派學者已大多認為,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短期來看,越南可以藉助域外大國和東盟諸國來平衡中國的實力增長,但長期而言,中國在地區內佔據優勢將不可避免,時間拖得越久,越南就越被動。

從這裏看去,本次萬安灘上的對峙似乎也成了中越在未來解決南海問題的某種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