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還不想「交班」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9月完成了新任期內的第一次內閣改組,而新聞的焦點一度停留在新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身上。

「授命接下環境大臣,我是剛剛被秘書官,誤認為小泉純一郎的小泉進次郎。」年輕的環境大臣以幽默自嘲的方式介紹了自己的最新職位,反應出他的從容和自信。這位38歲的官員在核電問題和性別議題上幾次發言都帶有更為進步的姿態,是當之無愧的政壇新秀和媒體寵兒,然而更重要的,當然是他的身份,即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次子。

正因如此,首次進入內閣小泉進次郎,早已被政界和輿論考慮為安倍晉三可能的接班人之一。甚至在日本經濟新聞9月初進行的輿論調查中,關於誰最適合擔任下一任日本首相的問題,小泉進次郎以29%高居榜首,超過了安倍晉三。

然而,這次內閣改組的主角終究不是小泉,而現在談誰會是安倍的接班人,還言之過早。

新星閃耀並非首相接班人

小泉進次郎身上的話題極多, 比如他是二戰後日本內閣中第三年輕的大臣,比如他在進入內閣前剛剛和日本著名的混血女主播瀧川雅美宣布婚事,甚至可能成為內閣之中第一個申請育休假的男性官員, 被網友稱作「日本國民老公」等等。然而喧鬧的花邊新聞背後,掩蓋不住這位政治新星的野心。

小泉剛被破格提拔,就敢於批評日本「守舊、古板」,對備受關注的核電問題他表示「我要想的是如何廢棄核電,而不是如何保留它。如果一個國家讓(核災事故)發生第二次,那我們就完了。」小泉給自己塑造了改革派的形象,但是同時分享安倍的一些保守觀點,不得罪黨內的長輩。小泉的留學背景讓他在美國也頗受歡迎,就在今年5月他在華盛頓智庫發表演講,從家鄉橫須賀的美軍基地以及對美國棒球的喜愛說起,大談「日美同盟」,贏得不少掌聲。對北方四島的問題,他曾強硬表態「日本一定要掌控北方四島的主權,就算是『做最壞打算』,日本也絕不讓步。」

有消息人士向英媒路透社透露稱, 小泉的眼界已經到了「首相職位」上,而他是一個「心急的年輕人」。從小泉的言論和上升路線來看,他的野心也已經體現出來。

然而,小泉進次郎或許對首相之位有心,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在提拔他時卻難說有尋找接班人之意。環境大臣的職位本就不是內閣之中分量最重的職位,何況小泉進次郎資歷尚淺,即便有野心,在剛剛進入內閣之際,走向首相的路還很長。此次關於安倍接班人的討論,更多是媒體對熱點的放大,這個討論還為時尚早。

安倍晉三在內政外交上都擁有穩定的局面。(Reuters)

內閣換血的背後

拋開新聞的熱點,此次日本內閣大換血,最大的特點就是新人入閣。19個內閣成員只有17個位置沒有變動,其中有13位新人入選。這是歷次安倍內閣改組中新進成員最多的一次。新內閣成員中還有兩位女性閣僚,一位是被任命為總務大臣的高市早苗,另一位是被任命為奧運大臣兼女性活躍擔當大臣的橋本聖子。

看似是大量新鮮血液注入內閣,提高政府的活力,但是實際上未變動的職位恰恰才是內閣最重要的兩個位置——79歲的麻生太郎繼續擔任副首相兼財務相,71歲的菅義偉擔任內閣官房長官,這兩個職位從2012年安倍重登首相之位後就未有變化。

而從安倍對另一個「政二代」河野太郎的安排來看,他並不希望具有強大家族背景並居於高位的內閣人員對他形成威脅。河野太郎在2017年8月開始擔任外相,在國際場合風頭正勁,在國內也頗受推崇,也曾被外界認為可能是安倍的接班人。而此次內閣改組安倍安排他轉任防相,其用心之深可以想見。原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茂木敏充被任命為外務大臣,與此同理。可見這一波調整中,安倍也減少在他的競爭者。

另一方面,新進入內閣的成員之中,有安倍此前的官房副長官、首相助理輔佐,都和安倍關係親密,此舉有利於內閣進一步統一意志。在自民黨的人事調動中,安倍把右翼鷹派稻田朋美提拔到自民黨幹事長代行的位置,而稻田朋美曾被稱為「女版安倍」,在很多政見上和他一致。這個位置更被外界看作是自民黨幹事長一職的接班人,從中更可見無論是自民黨高層還是內閣,安倍都極力扶植忠誠度高的官員,以進一步凝聚力量。

安倍求穩的外交路線,是在為其修憲的最終目的創造外部條件。(VCG)

如此調整下來,安倍的目標不僅不是扶植他的接班人,反而是更多地掌控內政外交的權力,阻止黨內競爭者上位,打壓派閥勢力,讓黨內更加統一,向他修憲的終極目標靠近。這次內閣改組的最大獲益者,絕不是任何新人,而是安倍本人。

安倍只有一個目標

作為日本首相,安倍的政治生涯最終極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修改憲法第九條,加入自衛隊條款,以推進日本的國家正常化。對此安倍毫不諱言,他在內閣改組後說道,「從今天開始了新的體制,為實現我黨長年來的改正憲法的夙願,將全黨一致強有力推進其進展。」

安倍不止一次表達過完成修憲的決心。實際上,安倍多年來在「親美」和「友華」的外交方向上大幅搖擺,並非他舉棋不定,而是因為這些都只是安倍為實現修憲的手段,並不是目的。只不過,已經三次連任首相的安倍,在今天仍舊面臨修憲的諸多阻礙。今年7月日本的參議院選舉之中,支持修憲的勢力未能保住席位的三分之二,自民黨執政聯盟夥伴公明黨對此仍舊態度謹慎,另外民意顯示修憲仍然存在爭議。還有2年首相任期的安倍,恐怕也有「時不我與」的感慨。

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內閣改組被很多人看作是為安倍的第四次連任鋪路。一個信號是首提安倍繼續連任的二階俊博得以繼續連任自民黨幹事長。畢竟,安倍所在的細田派本來就是自民黨內第一大派閥,麻生派、二階派等實力派仍然積極支持,安倍鞏固這樣的局勢,連任首相也並非天方夜譚。日本憲法只規定首相如何選出和就職,並未規定任期限制,其限制只來自各黨派對黨魁的任期年限。2017年,安倍就曾經成功修改自民黨章程,延長總裁任期,以他現在的政局,再度改變章程仍是可能的。

當然,安倍的政局穩定並不意味着他肯定能夠繼續連任。不過,他接下來的施政目標,仍然會以修憲、推動國家正常化為終極使命,這也是日本新右翼的抱負。從這個維度看,安倍透過內閣改組鞏固保持他的政局,有着與此相關的盤算。

近年來,日本經濟基本穩定,高儲蓄率意味着日本比歐美經濟更有韌性,而失業率達到26年來的新低。安倍穩定國內經濟的同時,在內閣培育勢力,並且在國際社會上頻頻發聲,調整和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迅速加強和歐盟、印度、俄羅斯之間的聯繫,爭取到更多的國際空間。這一系列動作在今天看來,有着同樣的脈絡。這次改組內閣,究竟是要培養接班人還是要為修憲鋪路,或許並不重要,安倍如何一步步完成日本右翼的歷史宏願值得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