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粉紅崛起】「離岸愛國主義」靠得住嗎?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對中國人而言,2008年是很特殊的一年。無論是5月12日那場造成69,227人遇難、17,824人失蹤、374,643人受傷的汶川大地震,抑或是三個月後由8億中國觀眾共同守望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都讓國人深刻感受到何謂「眾志成城,多難興邦」。

在國境之外,汶川天災和奧運會同樣令全球華人感到心揪與自豪,而在此之餘,各歐美國家因「3·14藏區騷亂事件」對中國政府發起的輿論指責,以及隨後親西藏流亡政府人士在倫敦、巴黎、三藩市等城市對奧運聖火傳遞的阻撓,都令海外華人的愛國情緒以毫不亞於國內同胞的程度得以呈現。

大概也就是自那時起,海外華人群體愈發頻繁地傳達對中國的愛國情懷,在北美、西歐、澳洲、新西蘭等西方發達國家情況尤甚。

+7

這個包括了中國留學生、海外就業者、旅居國外的華僑、乃至外籍華人,有時也被喚作「離岸愛國者」的群體,近年來時常成為中國網民的熱議話題。而當今年香港的社會動盪受到全球關注,並伴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華誕,「離岸愛國者」們也因其高亢的愛國情懷,以及時而過於高調乃至欠妥的展現方式而再次來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愛國主義在全球都是很普遍的事,但在他國領土高調展現對另一個國家的愛國情懷,則往往令得本地社會側目:共和國70周年國慶期間,多倫多的一群年輕華人開出由林寶堅尼、法拉利等豪車組成的車隊,遍插五星紅旗,於鬧市緩緩轟鳴而過;香港反修例過程中,大批內地留學生8月16日於澳洲墨爾本,圍站在數名支持抗爭運動的香港學生周邊,一聲聲國罵「CNMB」覆蓋了香港學生的口號,以這樣的方式宣示着他們的愛國情懷;在英國倫敦,一位反對香港示威的年輕華裔愛國者打出英語標語Kneel Down And Lick Your Master's ASS,引來路人注意。

愛國反而幫倒忙?

這種「離岸愛國主義」的激進表現,在更多國外本地社會看來,此類行為是不符合文明社會習俗的,是令人皺眉不屑的,且事實上對中國的全球形象也是非常負面的。遍覽全球,大概也就只有德國的土耳其裔移民會有類似行為。

至於中國國內輿論,或許此類行為能通過抖音、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媒介,在國內的同温層群體中引起一些共鳴,但在此之餘也不乏爭議:一方面,針對移民海外的華人,國內一直以來都有同樣的調侃:「既然都『離岸』了,還談什麼愛國;既然愛國,又為什麼要出國」;另一方面,針對留學海外的年輕學子,也會有人質疑:「這些在國外過着紈絝子弟般生活、口口聲聲說愛國的人,到底有多真誠」?歸根到底,還是那個疑問:「離岸愛國主義靠得住嗎」?

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有國內學者就這種現象發文批評:這些留學生按理來講既對中國生活有着切身體驗,使他們在國際對話中能考慮到中外文化的差異,較好地向國際聽眾傳達中國民情的演變,為中國樹立正面的國民形象。然而事實上,這些留學生既不會以負責的態度檢省西方的思想方法,也不會以負責的態度歸納和檢證中國的經驗事實,只顧利用空洞而難被國際社會接受的言論,單方面地表達自身立場,以至於反而為中國樹立了「民粹日盛」的傲慢形象。

令人可悲的是,這種批評是有其客觀性的——當中國國力日盛,其所代表的那一套迥異於西方文明的社會政治價值觀,正激起越來愈多的中西摩擦;而部分身處於西方社會的「離岸愛國者」激進的表現,正加劇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偏見和擔憂。

按照此一說法,「離岸愛國主義」顯然是靠不住的。甚至可以說,以這種方式展示愛國情懷,即使是處於真摯的拳拳之心,也是在為祖國幫倒忙。

8月17日,數百名手持中國國旗和海報的活動人士在悉尼中央商務區集會,譴責香港的港獨勢力和香港今夏社會運動的「黑手」,同時呼籲避免更多暴力。(AFP)

出國後反而更愛國?

可是,這世道永遠是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凡事亦有其另一面。不能因部分「離岸愛國者」欠妥的呈現方式,就否認其愛國的實質。沒錯,這群體中有一些人是出於功利原因,高調地在外國宣示自己有多麼愛國。但是絕大多數海外華人對中國、中國文化都有着深沉的温情與認同感,而絕大多以欠妥的方式表現自己愛國之心的「海外小粉紅」,也都是出於對祖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真摯的自豪與愛意。

海外華人對中國、中國文化的愛國情懷自古而有之。晚清時期,海外華人是康有為等改革者、孫中山等革命者最重要的財力支持者;抗戰時期,南洋華人不僅出錢,也曾以士兵、司機等身份親自參與抵抗外敵的戰場;建國初期,大量海外學子放棄了在西方發達國家更優渥的待遇和生活環境,真心地「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改革開放初期,來自各國的華裔商人為彼時篳路藍縷的發展歷程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技術和渠道資源。這是不容置疑的。

而留學生就更是如此。他們往往生長於相對優渥的中國家庭,成長於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當下更目睹着中國迸發的全球影響力,以及中國在環境、國民素質、政府治理能力等領域的進展。即使是橫向對比,這一代中國年輕人、尤其是這一個留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也不亞於各發達國家的年輕人——他們是近百餘年來最有制度自信的一代中國人,更是這一代人中有幸享有最多資源的一個群體。這一批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可程度,對中國的愛意,怎可能是虛假的呢?

2019年9月8日,澳洲華僑在悉尼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中澳建交47周年。(新華社)

更何況,無論是移民還是留學生,又或是外派到海外的中國人,他們親身面對了不同於國內的社會環境,經歷過被當地社會視作「外來者」的感覺,自然也會對「何謂中國人」有更深切的體會。

「靠得住與否」是個偽命題

古今中外,人民都是用腳投票的。只要條件允許,人們都希望尋求更好的生活機遇。很多時候,這意味着需要背井離鄉,乃至舉家遷徙。海外華人,尤其是留學生和第一代移民,也都是為了能追求更好的生活。這是他們的權益,與他們愛國與否並不衝突,恰如那些從全國各省份到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求學就業的普通人,即便徙居異地,乃至加入該地方戶籍,也無改他們對故鄉誠摯的感情。

某種程度上來看,海外華人的愛國之情,與中國國內近年來日益凸顯的愛國之情是一致的,或許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那些年輕的「離岸愛國者」,則也可說是內地小粉紅的延伸。除了自幼享有更多資源、平日裏面臨更多中西摩擦,本質上並無多大差別。

因此,說回到針對「離岸愛國者」的質疑,激進而欠妥的愛國呈現方式是需要被批評和遏制的,但是這群人「靠得住與否」,卻從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

愛國只是一種自發且樸素的表達,又有何「靠得住與否」之說?國家一個強大的國家,是由一個個國民致力於改善自己和自家人的生活,從而積少成多建立起來的。或許我們可以似美國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一樣,鼓勵人們多思索「我能為祖國做些什麼」,但一個強大的國家,應該還不至於需要對其國民做「靠得住與否」的審查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