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北京學者:中美關係進入「全面對立」階段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7月27日,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即將關閉。
當前局勢,中美已然拉開在外交領域的新一輪對抗。如何理解中國採取的反制手段,未來中美局勢還將存在哪些變故,圍繞以上問題,《香港01》特約記者、《世界觀》總編輯李翔採訪了外交專家,中國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教授。他認為這是自中美國建交以來,前所未有的外交打擊事件。

美國從政治上,特別是在意識形態上,對中國採取全面的壓制;在經濟上,發動貿易戰;在科技上,對華為發難變相對中國施壓;在教育方面,對中國的留學生在採取一系列措施,阻止中美間的學者進行交流等等。蘇浩說:「這個事件的爆發,是美國政府近一段時間以來,對中國全面遏制系列組合拳中新的一拳,也就是在外交層面進行打壓。」

常年從事外交教學工作的蘇浩分析指出:「外交是兩國間關係中具有象徵性的指標,它是兩國在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前提之下,維持正常關係的平台。國家之間除非出現嚴重對抗,甚至戰爭行為,才會在外交上採取以上措施。 」

這一次美國對中國採取外交層面的舉措,應該說是非常殘酷也非常奇怪的。首先「殘酷」是指這次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侯斯頓領事館,這是對外交人員採取的明確帶有侮辱性的制裁措施。而「奇怪」是指按照國際慣例,這種制裁一定需要對方有嚴重的行動,才會採取這種措施進行懲罰。

但是中美到目前為止,雖然美方有大量對中國的批評,但並沒有明顯的案例和證據證明中國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安全,也可以說美國沒有直接的、充分且有力的證據支撐這種行動。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這是美國有意識的,單方面惡化中美關係的舉動。這隻能是一種無理,甚至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單方面敵對性行動。

關閉中國駐侯斯頓總領事館,美國方面給出的解釋僅僅是「間諜」指控及「保護美國公民的信息安全」。(AP)

中國的反制措施原則:對等

蘇浩表示,中國在美國有5個領事館,但美國在中國有6個領事館,中國內地5個,香港1個。因為歷史原因,香港回歸之前,美國就設立了領事館,內地出於一國兩制的對港政策,也保留了美國在香港回歸就設立的領事館。

這就導致現實上中美兩國在領事關係上,至少在領事館的建設上是不對等的。當然,當下是從中國大陸內部的5個領事館和美國的5個領事館對等的狀況來分析的。

由於美國撤銷了對中國駐侯斯頓領事館的許可,中國按照外交對等的原則撤銷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許可,也是遵循國際關係的基本規範,這完全無可非議。

為什麼選擇成都?有禮、有利且有節

蘇浩繼續分析,美國在中國的領事館,有沿海和內地兩種類型,沿海是廣州和上海。 內地的是武漢、瀋陽和成都。美國駐成都的總領事館是在中國內陸最深的地區,負責中國西部區域的美國領事業務。從對等角度來看,和中國在侯斯頓領事館的位置差不多,都在南邊。

另外,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領事業務相對少一些,因此中國撤銷美國駐成都的領事館,既是出於對等原則,還避免了反制手段過於激烈對抗。所以說選擇關閉成都領事館,體現出中國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

中美關係的未來:進入新一輪博弈 還會進一步惡化

蘇浩認為,美方的行動不會停止,相比之前中美間的摩擦,中美已經進入了新一輪博弈。美國還會有一系列對抗中國的行動,可以預見中美關係的進一步下滑。

特朗普謀取「大選利益」會不擇手段,兩國外交關係最嚴重的狀況是外交關係破裂,也就是斷交。斷交在以往是兩國處於敵對,甚至戰爭狀態才會採取的行動。

目前看來不能排除特朗普走極端的可能性。特朗普是一位非理性政客,為了自身的利益,把中國當作所謂的「敵人」進行壓制,一方面提升他在國內的人氣,樹立一種所謂的反抗 「敵對國家」的英雄形象,而另一方面繼續為大選撈取政治資本。

從目前美國國內選情的來看,無論是民調,還是整體輿論,顯然是民主黨優於共和黨,拜登(Joe Biden)高於特朗普。對比2016年的數據,民主黨在部分搖擺州和原本是共和黨的「鐵鏽地帶」各州(主要由五大湖區各原工業城市群組成)逆轉了選情,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 這使得特朗普和共和黨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危機感。作為一個政治強人,他一定會想辦法要採取走極端的措施來挽回他的選情。

中國不與美國起舞 留有餘地 留下轉圜空間

從外交角度看,蘇浩認為,中國一直本着維護中美關係大局的戰略思維,並不希望中美關係完全對立。在處理中美關係時,中國方面一定程度上還是會留有餘地。尤其是現在美國正處於大選期間,很多行為都可以稱之為明顯的短視行為。

當前兩國輿論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希望特朗普連任,因為在這樣非理性政客領導下,美國會陷入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這有利於中國的發展。而另外一種聲音認為特朗普將中美關係搞爛,也許在大選之後民主黨上台,兩國關係會有恢復的空間。蘇浩並不認同這個看法,他認為中國不應該對此抱有幻想,無論特朗普上台,還是拜登上台,中美關係的對立,都將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