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或通過製造美中軍事摩擦提振選情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根據中國官方8月7日公布的消息,8月5日,美國海軍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再度現身南海,飛行至距離中國廣東沿岸領海基線約109.67公里的位置。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6日在Twitter發文予以譴責,並稱這與所謂的「航行自由」無關,而是「純粹的軍事挑釁、軍事施壓和軍事脅迫」。

同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應約」同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通電話。根據中國官媒的報道,通話中,魏鳳和就南海、台灣、美方對中方「污名化」等問題表達中方原則立場,要求美方要停止錯誤言行,加強海上風險管控,避免採取可能使局勢升温的危險舉動,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埃斯珀7月曾表達過在年內訪華的意願,此次和魏鳳和通話中也提到了「下階段美中兩軍交往」相關內容。埃斯珀說,在兩國關係緊張時,兩軍要保持對話磋商,管控危機,防止誤判,降低風險。

可以看出,這通電話有為兩國軍事緊張關係降火的意味。相比「蓬佩奧和楊潔篪」或者「蓬佩奧和王毅」這條暫時中斷的外交線來看,此次中美訪長通話1.5小時,至少說明兩軍高層有意保持對話與溝通,避免錯估導致局勢升級。

8月6日,美空軍1架RC-135W電子偵察機(AE01CD)、美海軍1架P-3C反潛巡邏機(AE1D5B)先後前往廣東附近空域偵察。 ​​​​(微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特朗普政府會放棄在南海或台海大做文章,以此提振自己的選情。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美軍機在南海活動多達2,000多次。其中,7月15日至28日,美軍機已連續12天抵近南海偵察。5月至7月,中美軍機飛越台灣空域的次數都在增加。中國軍機飛越台海及附近空域很多情況下都是為了應對美軍軍機的出現。

比如,今年6月22日,美軍一架編號AE1D8A的海軍EP-3E電子偵察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後左轉飛往南海。之後,中國轟-6和殲-10戰機短暫進入台灣西南空域,這是今年以來中國軍機第15次進入台灣附近空域。

美國軍機現身南海或台海空域的次數越多,危險係數越高,同中方發生軍機碰撞的機率就會越大。一旦台海或南海發生軍事摩擦,特朗普必然會將其包裝為外部危機,藉機展現強硬、甚至領導力,以此提升自己的選情。只要不發生大規模戰爭,反戰的美國選民也有可能會轉而「擁護」他。

一般而言,第一任期的美國總統,想要連任,首拼經濟,其次是外交。但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國經濟,使得特朗普政策減税效益化為泡影,同時也改變了2020年大選競選模式和投票方式。所以,不能以過去大選年的標準評判今日選情發展。

小布殊(George W. Bush)第一任期發起反恐戰爭,成功贏得連任,部分原因是美國選民感受到了極端恐怖主義對美國安全的威脅,尚未體會到戰爭對美國經濟的拖累。特朗普現在也在外部塑造一種威脅,靶子就是中國。

為了向美國選民推銷這種威脅,特朗普毫無顧忌地採取了多方面強硬措施,比如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發佈針對中國企業字節跳動和騰訊的行政令,威脅封禁TikTok和WeChat(微信)、考慮新一輪對台軍售、派遣美國衛生部長訪問台灣等,以及針對中國政府在香港實施的新國家安全法以及在新疆對待維吾爾人的方式實施制裁。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仍將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並高調批評中國對新冠疫情的處理手法。

特朗普對華愈加強硬,大選年美中關係走向充滿不確定性(點擊瀏覽高清圖):

+1

顯然,這些都是特朗普大選年「中國牌」的不同打法,目的就是在國內疫情失控和經濟衰退的形勢下,通過製造外部矛盾,轉移內部壓力。

中國非常清楚特朗普的這種選舉戰術,注重對雙邊關係的把控。8月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接受官方媒體新華社採訪時,就美國發起的「外交戰」、「科技戰」、「意識形態戰」、「脱鈎論」、「美軍闖南海」、「秩序或規則之爭」表明了中方的立場。王毅尤其反對美方人為製造「新冷戰」的做法。

比如,他強調,制度和道路是對還是錯,應由本國人民來決定;中美關係不應另起爐灶、不能強行脱鈎;中國從來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中國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

當然,從魏鳳和和王毅的表態來看,中方希望特朗普政府在大選年保持冷靜,避免因為選舉而犧牲中美關係大局。同時,中國也會盡可能剋制,但前提是美國政客平衡好國內政治和中美關係的利益關係。一旦美國政客因為國內因素在中國周邊引發美中軍事摩擦或衝突,美方承擔首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