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情迷俄羅斯只因危中總有機 俄人不愛想得太遠商機處處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2018年世界盃在俄羅斯舉行,每次體壇盛市都被視為一個城市或國家的吸金機會。今次的東道主俄羅斯,不論足球實力還是經濟實力,香港人可能都十分陌生,不過總有人對這地方信心滿滿。
「情人眼裏出西施。」無論外界如何批評俄羅斯,在顧問公司EM行政總裁布萊克韋爾(Tom Blackwell)眼中,這個國家也是他情有獨鍾的市場。俄羅斯市場雖大,但制度封閉兼且受盡歐美國家的制肘,或許並非大展拳腳的好選擇;布萊克韋爾卻深感危中自有機,認為面對如此多的限制,全靠俄羅斯人的個性,讓俄羅斯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布萊克韋爾的辦公室在莫斯科,但接受《香港01》訪問時,人卻身在香港。「我每兩、三個月就會來香港一次。」他解釋,他的公司主要是助俄羅斯公司接觸國際金融市場,在紐約、倫敦也有辦公室,當然在莫斯科也有。三年前公司在香港及北京都開設辦公室,目標是東南亞的資金,目前亦正考慮在新加坡設立生意。

世界如此大,但布萊克韋爾卻早在1999年大學畢業後,開始在俄羅斯的發展。「情傾」俄羅斯,只因這裏處處是驚喜。「其他已發展的成熟市場,對於成功人士的定義比較傳統,在英國或美國,你看不到很多30出頭的CEO,他們認為你一定要頭髮也變灰、要有一定的生活模式,事業才會進步。俄羅斯沒有這樣的規限,只要你有才能、夠活力,沒有東西可以阻止你。」

完美風暴下 生存已是最好

他認為俄羅斯有很多未知數,但這也令參與其中的人能更快適應轉變。他以2014年至2016年期間俄羅斯面對的經濟打擊為例,俄羅斯在2014年至2016年間經歷所謂的「完美風暴」,石油價格大跌加上歐美國家的制裁行動,拖累盧布大幅貶值,對當地經濟以及在當地營商的人都是一大打擊。布萊克韋爾說:「第一年、即2015年,主要是要求存。當盧布大跌,以及其他宏觀經濟因素都不利你的時候,生存已是最好。」

「在2015年很多公司不能生存,較差的不見了,或者被吸納到其他企業;好的公司則生存下來,並快速應對、調整營商計劃及模式。」他指出,在危機發生後一年,當地人已開始習慣所謂「新的經濟環境」,習慣了貨幣的價值以及資金市場的情況,對沖貨幣貶值情況。他認為石油危機反過來說對俄羅斯經濟作出改變及調節。

制裁反造就機會

「制裁一方面是一大阻礙,但對部分業務來說是有幫助,如農業或其他本土行業,其實是受惠於制裁。」布萊克韋爾認為一方面重大的挑戰仍在,但另方面也有在增長的行業。

他自己的公司,在2014年至2016年間,也必須努力工作「保命」。他指出,在那兩年有些競爭對手倒閉,即使市場縮小,但競爭對手也少了;另方面,他與拍檔因長期參與俄羅斯市場的工作,甚為了解市場,在經濟差的時候客戶更需要顧問協助,他們能應付這些工作,得到好名聲,因此即使是經濟低潮期公司也有增長。

他看好俄羅斯市場,認為俄羅斯機遇大、市場規模大,亦有很多專業人才,不過令他「動心」的,仍然是俄羅斯獨有的靈活與個性。

「我看過很多個危機周期,我知道這不是最後一個,未來會有更多,這令人更加了解如何在危機中生存、甚至成功,並把握經濟好轉的機會。」

他說,在其他較成熟的市場,企業有五年、10年甚至20年的計劃,但在俄羅斯,沒有人想得這麼遠,只會為未來一、兩年計劃,「你都不知道兩年時間會發生什麼,這影響俄羅斯人的思考及營運模式,令他們做事更快、作決定更快,因為最重要還是把握現在的機會。這令俄羅斯的營商環境步伐更快,也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