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研氣候變化及技術創新經濟 兩美國學者獲殊榮

撰文:高源樺 陳博悟
出版:更新:

諾貝爾委員會周一(8日)公布2018年諾貝經濟學獎得主,由兩名美國學者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羅默(Paul M. Romer)獲得。他們分別研究把氣候變化和技術創新,與持續和長遠的經濟增長整合。
他們二人將平分900萬瑞典克朗(約777萬港元)的獎金,每人可獲約388萬港元。

諾貝爾委員會指出,諾德豪斯和羅默就如何建立長久及可持續經濟增長的問題上提出解決方法,透過建立模型解釋市場經濟如何與自然和知識互動,從而擴闊經濟分析的範圍。

經濟學的核心在於處理稀有資源的管理。自然(nature)主宰了經濟發展的限制,而知識(knowledge)則決定人們如何處理這些限制。

研究自然與知識 連結經濟增長

現年62歲的羅默,為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UNY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的教授。委員會指出,他把技術創新與宏觀經濟整合,他展示知識可作為長遠經濟增長的驅動者。以往的宏觀經濟研究強調,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初始驅動力,但未能就「經濟決定與市場條件與新技術誕生」之間的關係建立解釋模型。

羅默透過展示經濟力量支配公司創新及產生構想(ideas)的意慾,以解決上述問題。他在1990年發表後來稱為「內生增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的說法,顯示構想或意念與其他商品不同,促成大量關於創新和長遠發展的研究,並轉變成規則和政策。

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學者諾德豪斯接到得獎消息後,在家中致電孫兒分享喜悅。(路透社)

77歲的諾德豪斯,為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經濟學「斯特靈教授」。他專門處理社會與自然間的關係,早於上世紀70年代已關注燃燒化石燃料的影響。他率先提出「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ling),採用量化方式描述經濟與氣候在全球的相互影響,把物理、化學和經濟三者在理論和經驗層面上整合。諾德豪斯的理論亦促成不少氣候相關的政策,例如「碳排放稅」(carbon taxes)。

委員會又指出,二人的貢獻重點在於方法學上,為氣候變化和技術創新提供許多基本洞察,協助經濟學家研究如何達致長遠且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下列為諾德豪斯教授研究二氧化碳排放與4種氣候政策的關係圖:

瑞典發明家諾貝爾(Alfred Nobel)1895年立下遺囑,每年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與和平獎,並於1901年首次頒發5個獎項。瑞典銀行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增設「紀念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亦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獎項於1969年首次頒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美國經濟學家塞勒(Richard H. Thaler),他因對行為經濟學研究的貢獻而得獎。英裔美國學者哈特(Oliver Hart)及荷蘭學者荷姆斯壯(Bengt R. Holmström)憑其在研究合約理論的貢獻,2016年獲頒這項殊榮。

自1969年以來共頒發49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共有79人獲獎。

當中有25年屆經濟學獎是由一人獨得。

歷來只有1名女性曾獲獎,為2009年的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她與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因公共經濟治理方面的分析獲獎。

歷來最年輕得獎者為1972年獲獎的阿羅(Kenneth J. Arrow),得獎時51歲。他與希克斯(John Hicks)因一般均衡理論及社會福利經濟分析獲獎。

歷來最年長得獎者為2007年獲獎的赫維奇(Leonid Hurwicz),得獎時90歲。他在得獎後只活了幾個月,2008年6月辭世。

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經濟學家塞勒(Richard H. Thaler)因對行為經濟學研究有貢獻,榮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生於1945年,現年72歲,現為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視覺中國)

↓↓↓更多有關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趣歷史與資料,請點擊放大觀看↓↓↓

2018年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委員會10月1日公布醫學獎,由美國學者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憑在癌症免疫療法的重大突破而獲獎

10月2日公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則由阿什基恩(Arthur Ashkin)、穆魯(Gérard Mourou)和斯特里克蘭(Donna Strickland)憑藉在激光物理學的研究而獲得。96歲的阿什基恩刷新最年老得獎人紀錄;斯特里克蘭則成為史上第3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也是55年來首度獲得這獎項的女性。

10月5公布的諾貝爾和平獎剛果婦科聖手穆克維格(Denis Mukwege)曾遭ISIS綁架、數個月淪為性奴的25歲女子穆拉德(Nadia Murad)共同獲得,以表彰兩人在對抗戰爭性暴力上的貢獻。

因瑞典學院爆出醜聞,委員會決定把今屆的諾貝爾文學獎順延至2019年追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