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該選的是「民意合作」 而不是「白綠合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問題不在蔡英文,在於蔡英文和柯文哲的關係。這一層關係發生了問題,問題再經過延伸,就成了蔡英文的問題。」這不僅道出蔡英文對於民進黨此次大敗的認知,也說明為何蔡英文正積極促成「白綠合作」的原因。

「蔡柯會」在12月13日登場,雙方卻在選舉效應、以及恩怨無法消解下,草草結束。(中央社)

民進黨在台灣大選遭逢慘敗,針對敗選原因,各界多認為來自於蔡英文政府執政不利的緣故。不過首當其衝的蔡英文團隊,似乎不這麼以為,從近期的「白綠合作」、「蔡柯會」的動作看來,蔡英文等人還是將敗選歸咎於「白綠分手」。

也就是說,民進黨敗選是選舉策略的問題,而非執政不利。但另一方面,蔡英文為何執意拋開執政不足因素,只看到「白綠分手」的原因?

「白綠合作」先例 擊潰國民黨

一切還是得從2014年柯文哲決定參選台北市市長談起。

當時,台灣社會正瀰漫「國民黨不好,台灣不會好」的氛圍,而體察到社會的民怨及對國民黨的不滿,柯文哲參加2014年民進黨台北市長「黨內初選」,並因此出線,進而採「新政治代表」及「白色力量」的主張,獲得選民青睞,堪稱「白綠合作」的代表戰役。

受到柯文哲外溢影響,民進黨林佳龍也在台中市擊敗已經執政13年的胡志強,以及傳統上認知「藍大於綠」桃園市、基隆市、新竹市、彰化縣及澎湖縣取得勝利。

正因為2014年「白綠合作」獲得大勝的氣勢,加上蔡英文於2012年大選失利後,即深入台灣民間耕耘、重新擁抱社運團體,適時的在2016年喊出「英派革新」,切中民眾渴望分配公平及經濟成長的所想所望。在兩岸關係上,她也提出了「維持現狀」的主張,通過了中、美及台灣人民的面試,一鼓作氣奪得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大勢。

自此之後,「柯文哲」、「新政治」、「白綠合作」以及「蔡英文」都是捆綁一起的,並畫上等號。最值得一提的,那一股「造成改變」的氣勢,讓台灣深深的以為,蔡英文真有能力破除舊政治,也累積了相當高的民意基礎。

12月13日蔡柯會面期間,柯文哲的態度冷淡,欠缺笑容。(中央社)

整天弄選舉 台灣會被弄倒

如今,過了快三年的時間,台灣幾乎毫無改變,蔡英文卻彷彿「女版馬英九」,一來不沾鍋個性且缺乏兼善天下的手腕;其次,沒有自信、創意與領導能力,改革體質很弱;其三,執政第一任就像馬英九執政後期一樣,向大派系、深綠靠攏,即使她當初是靠中間選民當選,但執政後卻沒走過中間路線。

在經濟及民生方面,除了《勞基法》爭議之外,勞工並未感覺自己的生活有更好。此外能源政策、婚姻平權、空汙問題等也讓人民將炮火轉向蔡英文。這兩年多來的人民和政府儼然生活在平行時空,人民感覺經濟不振,政府卻說此時是「台灣經濟20年來最好的狀態」。

最後一槍,便是今年地方大選,面對台北市長民進黨是否自提人選,身為黨主席的蔡英文,舉棋不定;又在競爭過程中,縱容民進黨與柯文哲殺得刀刀見骨,此舉不僅令龐大的中間選民失望,也讓柯文哲傷害至深。最後,也註定了民進黨走向大敗的結局。

然而,被民意打得暈頭轉向的蔡英文,似乎只看見了「白綠分裂」造成民進黨慘敗的這一點。現在,蔡英文不斷依靠媒體訊息,傳遞「綠白合作」的善意,寄望透過柯文哲合作,達到與多數民意站在一起的「感覺」。

換句話說,蔡英文仍未走出選舉的氣氛,執意的「拉幫結派」,好似再盤算2020年的總統大選。

現在的蔡英文,施政的態度應轉為積極、大刀闊斧的將允諾的政策完成,而不是選擇旁門左道、走馬看花式的行走台灣。其實,昨(13)日「蔡柯會」上,柯文哲的一言一行,都再提醒蔡英文,「人民的福祉為優先」,不曉得蔡英文聽見了嗎?

當然,話說回來,蔡英文倡導的「白綠合作」能解決台灣內部衝突矛盾,樂觀其成;但若「白綠合作」只為了民進黨的選舉戰略,那還不如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