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墟市.一】街頭擺賣的多元想像 過關斬將難現墟市景象

撰文:歐陽翠詩
出版:更新:

趁墟,今日的年輕人聽起來可能有點陌生,卻是不少上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什麼是墟市,並沒有一個嚴謹定義,可以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做買賣的場所,可以是一群小販推着木頭車賣小食的地方,可以是把家中舊物拿來「擺地攤」的地點。墟市的價值不止於市民的購物選擇,更涉及到基層向上流動的機會、小店發展空間及社區經濟,推而廣之的可以是扶貧政策及旅遊業發展。近年來,隨着物價上漲,傳統商場租金上升,加上「領展霸權」壟斷商場及街市,藥房及連鎖店愈開愈多,市民購物的選擇日漸減少,民間對復辦墟市訴求日增。2015年,政府表示支持「由下而上」的墟市發展,民間團體辦墟市卻仍要「過關斬將」。政府除了口頭支持外,還有什麼政策可以落實?

街頭擺賣曾經是香港的一個特色,現時有團體和市民希望透過墟市重現當年的景象。(歐嘉樂攝)

數十年前,街頭擺賣曾經是香港的一個特色,小販總會和附近街坊聊聊天,也為社區增添一份人情味。自1970年代初起,前巿政局在一般情況下已不再簽發新的小販牌照。港府對小販的取態,一直是希望減少持牌者,並把小販遷移到公眾街市或離街小販市場,最後取締小販。截至2016年12月底,本港共有5,911名持牌小販,而1980年代末則約有20,000名,不少傳統的食品及工藝也日漸式微。

現時提起墟市,容易令人聯想到失去議員資格的劉小麗。在議會內外,她不但是墟市政策的主要推手,更是實踐者。2016年,她曾參與年廿九的「桂林夜市」,被控無牌擺賣、阻街及無牌煮食三罪。後來,她希望透過舉辦桂林日市,重現舊日小販擺攤景象,讓更多市民正面認識墟市。為了避免檔主們惹上官非,她更採用自由定價策略,從灰色地帶中重現墟市小販文化。到進入立法會,她成為墟市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離開議會,她繼續和民間團體籌辦小型墟市。

劉小麗認為在議會內外均需推進墟市發展,惟立法會墟市事宜小組工作完結後,發展看似停滯了。(歐嘉樂攝)

街頭擺賣抗霸權 尋回社區人情味

用力地推廣墟市文化,只因她認同小販墟市背後的價值:「30多歲的這一代人有種印象:小販經營是骯髒的,不符合衞生要求,食物也不合衞生。我和小販聊天,他們覺得自己像是做賊般,因為政策上完全打壓他們。」

「我最早提及的墟市價值就是基層的謀生權,因為現時領展幾乎雄霸了屋邨的商場,市民要承受高昂的租金和物價;如果有墟市,基層市民起碼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去謀生。」她說,尤其是長者,體力上可能難以長時間工作,或者是一個需要兼顧家庭的婦女,不便做「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的小販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屋邨商場本為基層市民購買日常用品所需的地方,但屋邨商場由領展接手後,其不斷翻新、加租,繼而出售的經營手法長期為人詬病。小商戶無法捱貴租而被迫搬遷或結業,本港各區的商場日趨一體化,連鎖店及大型超市進駐,市民購物選擇減少。領展上市後,更以賺錢為目標,出售多個商場,接手者又因經營不善而再加租,昔日的屋邨小店所剩無幾。

去年聖誕,近30個團體發起遊行,「反領展,撐墟市」是他們的訴求。(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自2014年起,領展已出售合共47個商場,佔旗下商場約三成,最近一次出售的17個商場更為領展帶來230億元收益。去年聖誕,近30個團體發起遊行,「反領展,反壟斷,撐墟市,我要區區有墟市」是他們的主題。當天有約300人參與,民間對墟市的訴求日漸壯大,主因之一也是「領展霸權」。

除此以外,劉小麗認為墟市也能為社區增添人情味,現時連鎖店的店主和顧客的關係「冷冰冰」的,在墟市中大家的互動和交流卻很不一樣。「墟市還可以令很多人發揮他們的才華,製作手工藝品和手作等。」

成功申辦墟市 要闖四大難關

2015年,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明確表示,政府支持「由下而上」的墟市發展模式。不過政府一直欠缺清晰的申請程序指引,現時墟市主要由民間團體自行摸索舉辦。經民間團體及議員在立法會墟市事宜小組委員會多次要求,政府終在最後一次會議中交出一份墟市申請資源指南草擬本的初稿,申請的程序被簡化為五個步驟,但欠缺統一部門做統籌角色,加上各個部門對於墟市仍沿用各自的標準去規管,政策矛盾的情況時有出現,到民間團體真的要辦墟市時,還是會無從入手。

申請辦墟市五個步驟

考慮合適場地評估對社區的影響制定初步建議徵詢區議會及地區意見向相關部門作出申請

困難一:物色合適場地 部門責任不清

現時各區的閒置用地的擁有人和管理人不一,康樂場地、公共屋邨、社區中心、公眾地方等地涉及的部門有康文署、地政總署、路政署、房委會等,在欠缺政府發放的墟市用地表下,團體往往要到不同部門了解地段的擁有人或管理人,並做對接,而申請的時間及牌照要求等也各異,辦一個兩天的節日墟市,已經要提前數個月開始籌備,各部門卻難以配合。

北區墟市節由2014年12月1日第一次舉行至今已過了三年多,但每次的申請過程還是繁複而漫長,物色合適的地方也不容易。主辦人之一、聖雅各福群會「土作.時分」社工連瑋軒指,他們希望有一個能讓檔主們聚集在一起的地方,讓檔主和街坊可以互動,故選擇了天光墟,但其後向食環署申請時發現,天光墟雖然由食環署管理,卻由地政總署擁有,要跟後者接洽。天光墟的地契表明,在每天早上6時至10時,該處可用作農產品分銷,其餘時段則沒有特別用途,故要先修改地契才能向食環署再申請,再經區議會通過,才得以舉辦。

撐基層墟市聯盟調查發現,本港有40個公共屋邨合適舉辦墟市。(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適宜舉辦墟市的用地,並非有一大片閒置用地便可,還涉及很多其他因素。房屋署去年公開了78條沒有涉及其他業權的公共屋邨,小麗民主教室及撐基層墟市聯盟其後就相關屋邨進行研究,發現當中40條屋邨適宜舉辦墟市,評估準則包括人流情況、土地是否廣闊而平坦、基本配套設施如洗手間的設置等。研究建議政府公開房屋署公共空間資料庫,讓團體申請用地時能了解當中的限制條件,使合適的屋邨空間能作墟市,但政府卻遲遲沒有行動。撐基層墟市聯盟亦於本年委託研究團隊比較十個曾舉辦墟市的地點,指所有地點均比政府建議的「起動九龍東」計劃中的啟德更適合辦墟市,但政府一直未有正面回應。

困難二:獲區議會通過 需時甚長欠標準

獲得區議會支持,是墟市得以成功舉辦的必要條件之一。現時各區區議會對墟市的態度不一,部分區議會設有小組專責處理墟市事宜,如深水埗設有墟市研究計劃策略小組、離島區設推動墟市工作小組;部分需議員表決通過;部分只作討論平台。計劃書需要包括什麼內容,也沒有標準,也只靠團體去自行擬定。

連瑋軒認為即使區議會支持舉辦北區墟市節,但每次開會的時間相隔太長,阻礙了團體籌辦墟市。(李偉軒攝)

最近一次申辦共四天墟期的北區墟市節,也歷時近一年才獲得批准。連瑋軒指,他們早於2016年底便開始入紙申請,但區議會的專員曾經換人,拖慢了程序,加上區議會相隔約兩個月才開一次會,要等候他們通過經歷了一段真空期。會議更於地區小型工程及環境改善委員會召開,也令墟市「名不正言不順」。

連瑋軒認為區議會是支持辦北區墟市節的,但每次開會的時間相隔太長,阻礙了團體籌辦墟市。好像今次墟市活動共有四個日子,3月25日是第一個,然而,區議會的開會時間卻是3月19日,距墟期只有數天,正常程序下,他們會等候區議會通過了才招募檔主,但一周時間顯然難以籌備,亦因趕不及申請其中一個食物牌照,無法在墟市中出售食物。

困難三:牌照申請多 相關要求難通過

設置墟市或須具備多種牌照,而且發牌要求複雜,團體需符合各項嚴格規定並在指定日數前申請,才得以申請所需牌照。不同土地的擁有者或管理者,須申請的牌照或要求可能更多,例如康文署轄下的公園或球場須購買公眾保險、通過消防規格的消防證書、財政或核數報告;房屋署轄下的屋邨廣場須查詢清楚業權,如涉及領展或業主立案法團,須同時獲其他業權持有者同意,方可在墟市作現金交易。

重現熟食文化關注組組織幹事范沛縈指,要辦一個熟食墟市需要申請的牌照及牽涉的文件眾多。(受訪者提供)

多種牌照

若墟市活動涉及《公眾娛樂場所條例》(第172 章)中有關「娛樂節目」的定義,需申領公眾娛樂場所牌照或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若墟市活動涉及販賣熟食,需按《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申領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若墟市活動涉及販賣限制出售食物等,需按《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申領出售有關食物的出售許可證;若墟市活動涉及販賣新鮮、冰鮮或冷藏肉類、魚、家禽等, 需按《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申領新鮮糧食店牌照。

重現熟食文化關注組致力推動熟食墟市,組織幹事范沛縈指,他們也是從深水埗半年墟市計劃中自行摸索出規條及申請程序。「最高峰期我們曾和十個部門交涉,有40多條大大小小的規則要跟從,包括人流管制、檔口是否需圍封、要放多少支滅火筒等,民間團體一直在學習,部門開始精簡程序,清晰化規例,但現時仍沒有劃一的統籌部門和墟市政策。」她又指各個部門的要求甚至會出現矛盾,令他們無所適從。「例如檔口的設計上,食環署會從食物衞生考慮要求,一個正方形檔口要三邊圍封,只留一個出入口,以免人們走進來觸摸食物,但消防方面會說走火位置要夠多,不可圍封。」最後他們嘗試滿足雙方要求,用膠帶圍封檔口,有事也可撥開或剪開膠帶。

困難四:熟食墟要求高 卻欠相關配套

要在墟市出售熟食難度更高。除了要申請相關牌照外,檔主更不能現場以明火煮食,只能預先製作食品,再在現場翻熱,部分檔主被迫放棄出售其拿手食品,「腸粉大王」新哥曾啟新便是其中之一。賣腸粉已有32年,從最初推着木頭車賣腸粉,到後來成功進駐店舖,又因撐不起舖租而結業,再得街坊支持重開,幾歷變更,新哥對以小販形式賣腸粉有一種執着,在深水埗多次的熟食墟市中也有開檔支持,但基於不可明火煮食,他放棄了賣腸粉,只賣碗仔翅、粉仔等可現場翻熱的小食。

現時每個熟食檔需申請一個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每檔牌照220元,檔攤出售的食物必須由該特定持牌食物供應商製造,故現時民間團體跟很多小店合作,由店主借出廚房和牌照,讓檔主在墟期前幾天在店內準備食物。范沛縈說,很多檔主都是基層人士或是婦女,難以花20至30萬自設廚房領取牌照。她認為有必要規管食物安全,檔主也願意遵守,但希望政府能提供配套,讓市民更容易參加墟市。

去年首個官民合作的深水埗農曆新年熟食墟市中,檔主首次可以明火煮食。(資料圖片)

明火煮食的限制,在去年首個官民合作的深水埗農曆新年熟食墟市首次獲得鬆綁。背後的原因,劉小麗指不是政府有心推動熟食墟市,而是民間揭發了建制派團體辦的盆菜宴也是明火煮食,署方不得不改變態度。現時要申請明火煮食的攤檔仍要經一系列嚴謹審查,最近一次的深水埗熟食墟中,24檔熟食檔位中只有2檔申請作明火煮食。

民間力量壯大 政府審批被動

立法會墟市事宜小組委員會討論墟市政策約一年,現已完結工作,劉小麗說已十分難得。「我加入該委員會最想做到的是設立墟市試點,可做到區區有墟市,視乎規模看可以如何分區域,增添社區的溫情。」設置墟市試點不只是讓某些地方的居民建立趁墟習慣,更重要是設立統一的統籌部門,為墟市訂立一套固定的牌照及相關要求,讓墟市可「名正言順」地按應有標準去審核,而不是當作「嘉年華」的臨時娛樂場所或食品製造廠。

「從以前屋邨不可有現金交易的墟市,不可有熟食,到後來都可以,看到政策的矛盾已開始疏通,有部分土地資料釋出,但至今仍沒有由上而下的墟市政策推出。」劉小麗認為,立法會不管通過什麼動議都只是提議,並沒有權力去推行,落實要靠政府。「墟市發展不是沒有進展,但很緩慢。現時墟市政策好像停滯了,但一般市民對小販、墟市的印象卻變得更正面。現在,政策上也開始鬆綁、文化上開始得到認同,但似乎需要新一波的動員。」

民間團體也認同,政府的促進和民間的落實要雙軌並行。連瑋軒指,民間團體可以做的是嘗試在地區中把很多的洞鑿開。「我們集合街坊的力量,比如多做問卷調查,讓區議會知道市民是支持地區墟市的,只是不知道如何申請牌照、計劃書上畫場地圖則這些。」

被問到政府對於墟市是否規管多於發展,連瑋軒指即使政府已表態支持墟市發展,但上面要做、下面合作的人不多,他們只是按現有規矩去做。「在地區部門,我們看到的往往是『耍手擰頭』,他們會說『啊,這些我們沒有做過啊』、『這些不是我們的職責呢』。」現時團體主要靠檔主協力把辦墟市的消息傳開去,自行派發傳單和網上宣傳,即使他們想在天光墟預先掛上橫額,也要經食環署批准。連瑋軒認為,欠缺資源是民間團體最困難的地方。

團體提出「墟市白皮書」,向政府提出多點墟市政策建議。(資料圖片/朱韻斐攝)

特首林鄭月娥的競選政綱中,曾表明任內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包括研究在各區增設特色墟市」,但第一份《施政報告》中卻隻字不提墟市。撐基層墟市聯盟曾發表一本《墟市白皮書》,當中提及具體的墟市政策訴求,卻遲遲未得政府正面回應。

由此可見,要想「區區有墟市」,單靠由下而上的民間努力並不足夠,需政府設立墟市專員統一處理舉辦墟市申請、落實墟市試點,並提供相應的配套及地區部門的協助,才能疏通相應經絡。畢竟,由下而上,並不意味政府只是被動地審批文件。

上文節錄自第108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23日)《區區有墟市》。

其他區區有墟市文章:

【區區有墟市.二】東涌物價交通費高 墟市能否和領展街市抗衡?

【區區有墟市.三】水貨客充斥上水 墟市承載社區理念凝聚氣氛

【區區有墟市.四】讓「午夜墟」地攤「見光」 推動墟市助扶貧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敬請留意4月23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