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有墟市.二】東涌物價交通費高 墟市能否和領展街市抗衡?

撰文:歐陽翠詩
出版:更新:

抬頭向上望,一架巨型飛機在唐樓上空掠過;望向另一條街巷,掛滿「萬國旗」的晾衫竹在空中飄揚。彷佛昔日九龍城的獨特風景被搬到東涌逸東街市之內。領展於2016年外判街市管理權給建華,逸東街市於同年8月完成翻新,變成現時恍如攝影廠的「香港街市」,同時是全港物價最高的街市之一。東涌兩個領展街市翻新後街市租金昂貴、小店無奈結業、肉檔菜檔由建華轄下的商戶進場,不少居民寧願花約兩小時坐巴士到深水埗或荃灣跨區買菜。東涌是第三代新市鎮,區內綠化地段及公共空間較多,環境清幽,看起來十分宜居,但基層市民卻面對交通費昂貴、就業錯配、物價不菲等問題。去年聖誕,民間團體打着「反領展、反壟斷」的口號,遊行要求政府落實墟市政策。其實,區內有充分條件辦墟市,但一直無法落實,對東涌市民而言,墟市價值何在?

【區區有墟市.一】街頭擺賣的多元想像 過關斬將難現墟市景象

逸東街市翻新後,重現「舊香港」景象,街市租金也大幅上升。(黃寶瑩攝)

業權不清 有空地卻無處可用

現時東涌人口超過8萬人,約有4萬名東涌居民住在逸東邨內。由屋邨前往東涌市中心或港鐵站需要步行約20分鐘,故邨內居民依靠38號巴士往來。下車走走,可見邨內公共空間寬闊,小孩踢球、吹肥皂泡,大人散步的景象處處可見。

「香港街市」離巴士站不遠,穿過數片空地後來到「東涌趁墟」的舉辦地點—舟逸樓單車徑對出的小路。相對邨內其他的空間,這裏人流較少,墟市規模不大,當天只有約十多個小攤,出售日常生活用品、衣物、玩具等。

區內的公共空間—廣場及空地俯拾皆是,但墟市卻選址在屋邨後面的單車徑附近。並非墟市主辦人沒有考慮過金牛廣場、黎淑英紀念廣場等地點,而是因為這是唯一得到批准的場地。東涌多個公共空間涉及的業權眾多,分別由領展、房屋署、康文署及地政總署等管理。現時欠缺由上而下的統一墟市政策,各地的業權也欠透明度,團體要申辦墟市只可自行到不同部門查詢,了解如何遞交申請。

東涌墟市只能於單車徑對出小路舉行,區內多個閒置公共空間因得不到批准而無法使用。(黃寶瑩攝)
+1

墟市要辦得成功,人流是重要因素。在屋邨範圍內辦墟市,本應可以吸引最多的人流,宣傳也更容易。早於2015年11月,東涌社區發展陣線向區議會遞交申請書,建議於區內八個地方舉辦墟市試驗計劃,計劃獲區議會通過,惟康文署、房屋署均拒絕申請。當中康文署的理由是因足球場平日使用率高,不便出租給其他團體。團體向立法會查詢後得悉,逸東邨內部分空間的業權由領展擁有,他們反對團體在邨內舉辦墟市活動。自此以後,「東涌趁墟」主要只能於單車徑對出的小路舉行。

離島區是少數已成立推動墟市工作小組的區議會之一。小組主席兼逸東邨北議員鄧家彪指,小組除了收集區內大眾對營辦墟市的建議,也會協助團體和地區部門聯繫,推動墟市。但他坦言,「要領展不反對,是沒可能。」

「有檔主也問我為何在這裏舉辦墟市。我們很無奈,也知道這邊人流較少,但我們申請不到地方。」撐基層墟市聯盟組織幹事梁霆峰說,「我們覺得在一些比較偏遠的新市鎮或領展控制的地區例如天水圍、東涌,規劃做得很差,就業機會和社區配套不足,舉辦墟市有助紓緩在職貧窮、就業率不高等問題。但政府可能要平衡其他方面的利益,現時主要是向財團傾斜。」他又指政府推動政策時往往量化地計算,看不到墟市的價值。「政府可能覺得你貧窮就給你錢,沒有考慮這種釋放勞動力的方法,有助他們自力更生。」

撐基層墟市聯盟組織幹事梁霆峰認為舉辦墟市有助紓緩在職貧窮、就業率不高等問題。(黃寶瑩攝)

財團壟斷 辦墟市處處碰壁

在東涌的兩個街市中,單從店名看,無法得知原來大部分的攤檔同屬一個集團。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新市鎮如天水圍、東涌,區內八成新鮮糧食店由大財團壟斷。增設公營街市並於社區內開放更多的空間辦墟市及市集,也是聯盟提出的訴求。

逸東街市一直被指是全港最貴的街市之一。在逸東邨居住了17年的工聯會社區幹事劉展鵬認為,逸東街市的物價高得不合理,東涌基層居民不少,菜價卻跟家庭月入中位數高出許多的中西區、灣仔區差不多,令居民「愈住愈窮」,在職貧窮問題不僅因為工種就業選擇少和收入水平低,消費水平也有影響。

墟市附近舉辦過的農墟曾一度令街市價格大幅下降,但農墟式微後價格再度上調。(資料圖片/黃偉民攝)

2016年逸東街市裝修前期,有居民自發租用屋邨附近的私人農地舉辦農墟,出售菜果瓜等新鮮食材,讓市民得以用低價購買餸菜,惟要長期每天辦墟十分困難。社區幹事王俊傑是當時農墟的主辦人,他指起初不少居民貪新鮮,滿懷熱誠,但基於牌照的限制,農墟不能出售凍肉、鮮肉等食材,令市民要多走一程,到裝修期間剩餘的領展街市檔口購買。後來,領展街市檔口的價格曾有一陣子因應農墟的競爭,大幅減價到約三至四元一斤菜、兩元一包菇,農墟背後沒有龐大的資金支持,難以減價,居民則「覺得哪邊便宜、方便和舒服,就會到哪邊買菜。」王俊傑無奈地說。

「部分檔主開始覺得無法維持生計,他們要到果欄取貨,送貨到墟市,收入可能剛好抵消成本,覺得不如打工好。」農墟營運約四個月,到領展街市正式重新開張時已式微。那段經歷促使王俊傑反思,在用私人資本營運農墟時,如何能為街坊帶來價格便宜的物品之餘,又能讓檔主自給自足。他指墟市雖有存在價值,但要長遠找人承擔這筆費用,工程龐大。

規劃不周 致對墟市訴求大

按2016年人口普查結果,有超過一半東涌居民住在公營房屋中,他們購買力較低,從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也看到,逸東邨居民的月入(12,250元)較全港數字(15,500元)低,高昂物價對該區居民來說,是一大負擔。

東涌和其他各區不同的地方,是區內沒有店舖林立的街道,更遑論有小店可讓街坊購買日常用品和食品。除了兩個領展街市外,居民唯一可購物的地點是「大型名店倉」東薈城。東薈城雖有樓高五層購物商場,但主要售賣高端貨品乃至奢侈品,連百佳超市也被較高端的Taste取代。鄧家彪指東涌區內沒有街道經濟,故相對其他區對墟市的訴求比較大。

在墟市擺檔的Candy在逸東邨住了五年,見證逸東街市多次加價。「當初搬來時沒有想過那麼多的配套不足問題,只想快點『有瓦遮頭』,便搬了進來。」面對物價高企,她的對策是坐巴士到深水埗買菜,一次買五天的食材。那交通費怎辦?年紀不小的她笑說︰「我現在坐車只需兩元嘛。」但即使花十多二十元一程,她也會跨區買菜。「有去過其他區買菜的人都知道價錢相差多遠。這裏菜心要16元一斤,外面10元就兩斤;牛肉這裏要110至120元一斤,外面只是約90元。」

這些價格差異對基層市民的生活影響不小。Candy指街市附近曾經辦過墟市,一度令街市菜價調低,後來沒有了競爭,價格又回升了。她希望透過擺檔,讓邨內居民買到便宜的日用品。她也認識其他檔主,認為墟市可滿足街坊需要,讓社區關係更融洽。

香港街市的菜價一般超過12元一斤,比其他區的街市貴。(黃寶瑩攝)

同樣居於逸東邨的黃小姐在墟市中出售牛仔褲,亦留意到領展管理下的逸東商場和街市的貨品價格高昂。「我也跟街市一些檔口老闆聊過,翻新後舖租價錢由約28,000元變到45,000元,很難賺到錢。」她希望每天舉辦墟市,這樣,客人覺得貨品質量不好可前來更換,也可養成趁墟的習慣。

難抗霸權 公營街市是長遠出路

縱然居民有多辦墟市的訴求,這種以售賣平價日常用品的墟市能否長期每天營運下去,仍是個問號。綜合之前的農墟及藝墟經驗,鄧家彪認為在東涌要以什麼形式辦墟市、定位如何,仍需要和其他區議員和居民繼續摸索。「對於農墟最後的結果是有點失望的,但這種買平價貨的墟市是否沒有生存空間呢?東涌人口仍在增長,除了剛入伙的迎東邨,2018年還可能有滿東邨的人口出現,共有20,000人的基層人口,到時對基層墟市的需求會否更殷切呢?也許是新的契機。」

政府於2012年推行「東涌餘下發展計劃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可行性研究」,檢討東涌新市鎮發展潛力,並已制訂東涌擴展計劃的發展建議,預料東涌人口將進一步擴張。劉展鵬認為,街市需要加入新的競爭,才能抑制物價,私人承包商是以利益最大化的觀點去營運,故除了營辦墟市外,真正的出路在興建公營街市。

劉展鵬(左)及鄧家彪均認為區內建公營街市是對抗領展街市引致物價高企問題的出路。(吳鍾坤攝)

規劃署於2009年刪除了《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按人口為參考基礎規劃公營街市的標準,改為按個別情況決定是否闢建新公營街市。2016年,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指,政府留意到數個區議會曾建議在東涌、將軍澳、粉嶺及天水圍興建公營街市,但當中很多建議的地點附件已有街市設施及其他新鮮糧食零售店,故未有計劃興建。直到去年,林鄭月娥才在《施政報告》宣布,會研究在東涌等地興建公營街市。

「政府現時建議建新公營街市的位置是在東涌東,是需要填海的位置,但到底能否填得成、會否受挑戰,仍是未知之數,搞不好要十年時間,那倒不如先運用現成的土地。」劉展鵬認為,東涌西也應該建一個公營街市,將來東涌人口會有20萬之多,兩個街市可以分流,區內也有足夠的需求去支持營運。

街市壟斷的問題難以單靠基層墟市去改善,加上現時政府沒有資金支持民間團體或個體去營運墟市,要把墟市變為日常活動,仍是很遠的路。「區區有墟市」除了要有地區特色外,還要按各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去做。

上文節錄自第108期《香港01》周報(2018年4月23日)《區區有墟市》。

其他區區有墟市文章:

【區區有墟市.三】水貨客充斥上水 墟市承載社區理念凝聚氣氛

【區區有墟市.四】讓「午夜墟」地攤「見光」 推動墟市助扶貧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敬請留意4月23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