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威脅升至「2000億」 特朗普搞事 不惜自損八百?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衝突上周再起波瀾。繼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華500億美元產品徵收關稅後,美方強硬派重回舞台中央,作為中美談判基礎的互信亦消失殆盡,「風暴級」的貿易戰有可能一觸即發。

當全世界還沉醉在「特金會」的一片和諧時,特朗普又搞事了。

6月15日,特朗普宣布對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開徵25%關稅,其中價值約340億美元的第一部分7月6日實施。面對中國翌日宣布向等值美國商品徵稅的報復性措施,特朗普18日加碼威脅將對2,000億美元,乃至全部中國入口產品徵收額外關稅。受此影響,中國上證綜指19日下挫3.78%,創4月以來最大跌幅;美國股市亦微跌1.1%。

特朗普上周再度挑動中美貿易戰,並開出「2000億」的駭人威脅(路透社)

自今年3月美國公布301調查結果以來,本輪中美貿易衝突已擾攘了三個多月,見過大風大浪的市場早已習慣特朗普的狂言。而今次投資者反應劇烈,也顯示出「狼真的來了」的恐懼。相比早前的關稅威脅,今次的500億美元清單配上明確實施日期,算得上「半隻腳已落地」。事實上,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早前已就增購約700億美元美國商品,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達成口頭協議。如今美方公然違約,打擊市場信心的同時,亦令人們反思早前的預期是否過於樂觀。

強硬作風背後的表演型個性

顯然,無論是掀起新一波戰火的特朗普,或是他的強硬派夥伴,都對在貿易戰中戰勝中國有充分信心。特朗普之所以喊出對2,000億美元,乃至4,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稅威脅,在於其認為美國每年對華出口不過1,300億之多,超過這個數額,中國將無從報復。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也表示「貿易戰將傷害美國經濟,但相比中國威脅,這不算什麼」,納瓦羅還強調「中國的損失會遠大於美國」。

納瓦羅(右)和萊特希澤同為現任美國政府中的貿易鷹派,互為政治盟友(路透社)

美國正和其他國家玩着不公平的貿易遊戲,這是特朗普的一貫看法;威脅和談判相結合,這是特朗普的一貫手法。不止對中國,特朗普向盟友收起關稅來也毫不手軟,相信讀者仍未忘記德國總理默克爾在G7峰會時怒瞪特朗普一幕。相比起盟友,特朗普對付起中國來毋須顧及建制派黨友的眼色,更不會在國會觸礁,議員們恨不得對中國再狠一些,阻力大減。而以納瓦羅為代表的鷹派一向視中國為美國的戰略威脅,欲除之而後快,為強硬政策增加了推力。

當下,也是特朗普認為適合讓貿易戰升級的有利時機。一方面,隨着「特金會」順利舉行,朝鮮核問題已轉入技術階段,華府認為可在其他問題上發力,毋須多忌憚北京對金正恩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隨着美朝峰會成功,特朗普的國內支持率持續反彈;根據蓋洛普民調公司6月15至18日期間的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支持率已回升至45%,創下上任18個月以來最佳紀錄;其中,共和黨選民對他的支持率更高達九成,為其強硬態度提供民意基礎。適逢年底中期選舉,特朗普的強硬派形象更有利其鞏固搖擺州鐵鏽區的工人票。

隨着「特金會」順利舉行,朝鮮核問題已轉入技術階段,華府認為可在其他問題上發力,毋須多忌憚北京對金正恩的影響力。年底中期選舉,特朗普的強硬派形象更有利其鞏固搖擺州鐵鏽區的工人票。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特朗普主觀的表演風格亦不可忽視。全球範圍內,同特朗普一樣「囂張」的領導人恐怕只有前蘇聯「咆哮的赫魯曉夫」、公然撕毀《聯合國憲章》的前利比亞領導人卡達菲,以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放諸今日美國政壇,也無人像特朗普一樣「有型格」。從競選期間滔滔不絕的「妄言」,到上任後近一年半來面對多項問題的處理方式、與他國領袖爭議性的往來、乃至近期圍繞朝核問題上的高調姿態,都在在顯示他對鎂光燈的執着。

儘管如此,特朗普卻在用人上保持較強的控制力。眾人皆知,特朗普經貿團隊內部不同勢力人士雲集,按最簡單的分法:鴿派的財政部長努姆欽和羅斯,鷹派的萊特希澤同納瓦羅,兩派無論是意識形態,或身後代表的利益集團,可謂南轅北轍。不過特朗普卻能將兩派人馬同留帳中,早前需要同中國談判時便派出前者,如今又將後兩人擺上枱面。種種因素,共同造就了如今「戰爭邊緣」的局面。

在這場貿易戰中,特朗普個人追求關注的元素不可忽視(路透社)

負面效果顯現 商界躁動

特朗普自然享受展現強硬手段所帶來的關注,卻也要面對貿易戰帶來的經濟和政治效應,畢竟就連貿易戰推手納瓦羅也承認美國經濟將受到衝擊。細看今次500億美元的商品清單,大多為中國製造的工業及科技產品:其中52%為工業機械,43%為半導體等科技業半成品,只有不到1%是居民消費品。顯然,白宮亦忌憚消費品漲價可能導致民意反彈。然而,徵稅後的經營成本都由市場和企業承擔。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勒(Scott Miller)便表示:「關稅帶來的通貨膨脹不會在短期出現,但一定會在長期影響物價。」

鋼鐵作為特朗普全球貿易戰的第一個目標,價格已如同過山車般飛漲。6月20日,美國熱軋鋼卷期貨價格升至每噸902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89美元大漲53%。由於特朗普向外國鋼材徵收的稅率僅有25%,羅斯因此將漲價歸咎於「一些行業參與者反社會行為的結果」,指控其牟取暴利。然而,儘管羅斯試圖自圓其說,卻起不到什麼作用。美國作為市場經濟國家,商品價格自由浮動,亦不可避免受消費者心態和炒家影響。維持自由市場、維持物價穩定與貿易保護主義三者間事實上構成了「不可能三角」。

商務部長羅斯20日為鋼鋁商品關稅撐場,表示美國市場的異常價格上漲不應怪罪關稅(路透社)

而在消費品方面,1月被特朗普列入向中國徵稅清單的洗衣機,半年內價格上漲了17%。如果貿易戰開打,相關情況應會在其他領域同時出現,影響美國國民的購買力,並大幅增加企業成本,乃至影響在華擁有巨大經濟利益的跨國企業。相對1980年代,美國商界大多支持萊特希澤敲打日本,如今他們的態度顯然不同。

《華爾街日報》屬美國溫和保守派傳媒,與鐵桿親共和黨傳媒霍士電視台(FOX),同由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擁有。該報在中美貿易衝突問題上取向明顯,早前發文《在貿易戰中,如今的中國迥異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警告特朗普政府勿輕起戰端;近來又發出《貿易關稅將直接傷害消費者》,直言貿易戰對一般民眾的衝擊。而曾以共和黨人身份競選成功並連任紐約市長逾十年的彭博(Michael Bloomberg),更直接在旗下彭博新聞網發文,表示將在之後的大選中支持民主黨。

對兩國都是不可承受之痛

對美國而言,飆升的物價將影響國民生活質量,並可能衝擊特朗普政府,但卻可能破壞中國結構性經濟改革,尤其誠如特朗普所說,將貿易戰規模上升到所謂「2000億」水平。

事實上,中國政府亦深知貿易戰帶來的危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講話中提及:貿易戰中沒有贏家。副總理劉鶴和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亦不斷奔走,旨在說服美國收手。可是,如果500億美元關稅下月開始落地,中方也只能用「以戰止戰」的方式應付。商務部早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將對美國實施「質量型」的報復,被許多人理解為將在貿易以外的其他戰線對美施壓,包括限制美國服務類企業的銷售業務、乃至拋售美國國債等。無論怎樣,雙方經濟都將受更嚴重衝擊。

富豪彭博(Michael Bloomberg)日前怒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將在中期選舉力助民主黨(路透社)

正如上文所說,貿易戰對中美兩國都是不可承受之痛,即使首輪貿易戰開打,中美雙方仍存在斡旋的空間。特朗普上任一年半以來,在貿易、朝核等多個問題上都採取「以打促談」的方式:落實威脅也是增加談判籌碼,而非打算與對手「攬炒」。事實也證明,對特朗普來說,「什麼都可以談」。

另一方面,目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由鷹派主導,然而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界和企業界,必然會通過溫和派的商務部長羅斯和財政部長努姆欽向白宮施加壓力。考慮到美國當下正處於中期選舉階段,可以預計特朗普政府在接下來的數月間依舊會在貿易維度採取強硬措施,向各國開火。不過,當年底選舉壓力不再,因推行關稅而造成的市場動盪,將讓商界對白宮的不滿進一步爆發。彼時特朗普相信會採取較為溫和的措施。畢竟任何政府都需要考慮代價和成本,更何況是這位有着「資產負債表思維」、精於算帳的商人總統。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國際經貿研究中心主任、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米勒(Terry Miller)在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如果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鋼鐵產能過剩等方面做出更多讓步,中美貿易戰將可避免。」另一方面,包括歐盟和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亦會加強合作,在貿易問題上對美採取更強硬的態度,中美貿易戰或許還有迴轉的空間。米勒也認為,美國中期選舉過後,特朗普面對的政治壓力減少,也許會有不同考量。

上文節錄自第117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25日)《 貿易戰威脅升至「2000億」  特朗普搞事 不惜自損八百?》。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