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2018】10位愛情文學作家寫愛情時,還在寫什麼?(上)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香港書展踏入第29個年頭,勇闖三十大關前,轟轟烈烈愛一次,選了「愛情文學」當年度主題。由那幅疑似向九龍皇帝致敬的宣傳海報,到重點推介的十位香港作家,前者一致劣評,後者也惹來激烈討論——Middle跟張愛玲並列?如何界定香港「愛情文學」作家?撰文:江澄

貿發局選的十位作家,各有特色,也各有擁躉,各有動人之處。與其質疑選人標準,抨擊貿發局不懂文學(而這是理所當然的),不如嘗試從十位作者的海量作品中,找出最能反映作者風格的作品推薦給大家,並探討在一大堆「情情塔塔」底下,十位作者還滲入了什麼訊息,為愛情文學展現怎樣的風貌。

張愛玲—第一代女性「職場小說」

張愛玲被喻為祖師奶奶,影響後世極深。用現代女性主義的角度去看,張愛玲小說的女主角「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甘願做男人的附屬品,好像一點醒覺都沒有。但撇開愛情故事的表面架構,張愛玲寫的其實很接近現在的女性職場小說,她的女主角不是被白馬王子打救的傻白甜,反而要靠天賦和手段力爭上游,只是她筆下的女人都只從事一種職業——女結婚員,「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

短篇《鴻鑾禧》活脫脫就是一篇職場小品。有人升上管理層(結婚),開派對慶祝,野心勃勃的(二喬四美)忙着爭取表現,想着下一個就到自己;又有些幹了多年仍升職無望的老職員,不知是到處討人歡喜好(棠倩)還是裝着不在乎更好(梨倩)?《傾城之戀》的職場鬥爭更激烈,白流蘇久休復出,先要抵擋年紀比她小一截的後浪(寶珞),使出十八般「舞」藝,獲得出差的機會。來到香港,又要應付來歷不明但有後台的薩黑夷妮公主,而且因為機會難逢,一度被投閒置散也不敢辭職。最終因為在風浪中伴在大老闆身邊,被選中做女結婚員。比戰爭還要激烈的職場角力,讀者也為流蘇抹一把汗。

大部分張愛玲的故事其實並不浪漫,還很現實,寫女性如何在男權社會下爭取最大利益和保障。但張愛玲也有傳世的純愛作品,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愛》。《愛》寫什麼?三百多字的短文跟二十多萬字的《半生緣》如出一轍——遇上,然後?回不去了。

推薦作品:《傾城之戀》

私人選擇:《半生緣》+《愛》

徐速—崇高的愛情

徐速生於中國江蘇省,上世紀五十年代南下香港,主要作品都在香港發表。他創辦的高原出版社和《當代文藝》月刊大力推動當年的文藝事業,培育了很多年輕作者,是香港五十年代南下文人的重要人物。

徐速的重要作品如《櫻子姑娘》和《星星.月亮.太陽》等都以抗日戰爭為背景,沒太多涉及香港的內容。現在讀這些「文藝巨著」,除非對那段歷史很有興趣,否則難免有一點「隔」。徐速的抗日情懷,國仇家恨,兒女情長,今天讀來實在很難投入。這兩部長篇的敘事方式也是傳統的通俗小說模式,修辭鋪排細膩嚴謹,但不見得獨到,論文學價值跟張愛玲相距很遠。今天讀徐速,最大的樂趣和價值是,現今已難再找到單純地歌頌純潔崇高愛情的小說。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或家國),不佔有,更不談肉慾,這才是徐速筆下的真愛情。換句話說,是沒有耶穌的《愛是不保留》。

推薦作品:《櫻子姑娘》(作者自己說比較滿意)

私人選擇:沒有

亦舒—優雅時代女性手冊

亦舒出版作品超過三百本,我看了沒二百都有一百五十。亦舒的小說很洗腦,因為她不只寫人物情節,更會將一些人生哲理和做人守則直接寫進對白中。亦舒的個人風格超強,她幾乎是用同一種語氣寫了三百多本書。她筆下的人物,不論是大美女或大學教授,家傭或家庭主婦,機械人或穿越時空的古代人,全用同一種口脗說話,同一套哲學處世。

看亦舒可以學做人,做一個穩打穩紮、永不出錯的人,如果上天稍稍眷顧你的五官,還可以很優雅。「失戀事小,失業事大」;「作為女性,先要爭取經濟獨立」;「做人凡事要靜,切忌喧嘩」;「真正有氣質的淑女,從不炫耀她所擁有的一切」;「做人最緊要姿態好看」。男女生都要經濟獨立,這項毋庸置疑,但其他部分,我覺得亦舒小說的人生觀很符合香港人臉皮薄的性格。為什麼認真你就輸了?因為認真會被人笑,而亦舒就教你如何避過被人笑。這也是一種很消極、只求保本、不求發圍的處世之道,因為「生命充滿了失望」。

可能是大氣候影響,也可能是自己看了太多,看膩了,我近年對這種態度有點反感。亦舒曾經在專欄寫過:「寧願被一百個人問為什麼沒有出現,也不要被一個人問你來幹什麼」。這句曾被我奉為金科玉律的應約之道,現在看來,真是蠢過豬頭炳。會問你來幹什麼的,不過是看你不順眼的八公八婆,但會問你為什麼沒有出現的,才是賞識你、能給你機會的人。要經濟獨立,美滿姻緣,實現夢想,八公八婆重要,還是會給你機會的人重要?

推薦作品:《玫瑰的故事》、《朝花夕拾》、《流金歲月》

私人選擇:《痴情司》

依達—那年代的夢

名單上有兩位作者我是之前完全沒有看過,為了寫這篇文才急急去惡補的,依達是其中一位。

沒有讀過依達,不介意認一句余生也晚,錯過了他最當紅的日子。現在坊間已難找到依達的小說,向公共圖書館求救,原來依達的作品可能因為年代久遠,不能外借,要看只能到中央圖書館八樓的香港文學資料室找,在圖書館讀完它。

依達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妮坦日記》,全套三冊。我怕不夠時間看,忍痛放棄了它,憑直覺選了名字最吸引我的《夏綠蒂的憂鬱》。坦白從寬,我是抱着「多難看都要看完」的心情翻開第一頁。兩小時多看完,不好看,但不算難看,而且大致明白依達當年為什麼大受歡迎。依達小說販賣的是一個夢,人人都是俊男美女,不只主角,父母輩都軒昂優雅,最重要的是,人人都很洋化。依達的小說有點像粵語長片,製衣塑膠花女工將自己代入蕭芳芳/夏綠蒂,彷彿就較能忍受日常的重複和老套。

推薦作品:《蒙妮坦日記》

私人選擇:《夏綠蒂的憂鬱》

林燕妮—將時代定格

林燕妮在千禧年後仍每天有作品發表,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但她最出色、最膾炙人口的作品都來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回歸前的光輝歲月。

除了《仙奴》外,林燕妮其他愛情小說都很難將它從時代抽空,獲獎的《為我而生》更以真實的六四事件黃雀行動作主要情節。林燕妮是很寫實的作者,沒錯,她的主角都很離地,但她能很真實地描寫這些離地男女——上世紀廣告人的時尚風光、ball場的爭妍鬥麗、上流社會百態——在她筆下都活靈活現,既不美化,也不醜化,更不概念化。還有很多品牌名稱和有閒階級的生活習慣等,令她的作品更具實感,有點像將報紙社交版變成虛構小說。

林燕妮的小說情節大開大合,殺人見血平常事,愛恨分明,人物繁多,感情或不很細膩,但有別於一般閨秀文學,是她的特色。

推薦作品:《為我而生》

私人選擇:《雪似故人人似雪》

【書展2018】10位愛情文學作家寫愛情時,還在寫什麼?(下),江澄會繼續討論另外五位香港愛情文學作家的風格及作品。

江澄小說作者主要作品《那年秋天,我們在雨傘下跳舞》、《像你這樣的一個女子》、《無疆》亦有寫電影散文及人物訪問

上文刊載自第120期《香港01》周報(2018年7月16日)《淺談書展「愛情文學」十位名家 他們寫愛情時,還在寫什麼?》。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江澄文章:

從《某日某月》說起 香港電影的名校想像(上)

從《某日某月》說起 香港電影的名校想像(下)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