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三部曲】星民間團體推動「參與式規劃」:每個居民都是專家

撰文:周嘉俊
出版:更新:

近年,世界各地逐漸流行「參與式規劃」概念。於2013年成立的新加坡民間組織P!D(Participate in Design,「齊設計」),多年來積極鼓勵公眾參與社區設施設計,也和政府有緊密的合作關係。究竟這種模式對城市整體規劃有何意義?它如何能夠補足政府「由上而下」規劃模式的不足?

「參與式規劃」概念意指在規劃過程中讓公眾有更多機會發表意見,甚至着手參與規劃,從而令規劃更以人為本,社區也可藉此累積社會資本。「一個好的城市規劃,須結合『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兩種規劃模式。」P!D創辦人米莎(Mizah Rahman)說。

在大學就讀建築系時,米莎主要學習設計材質、理論概念等等,「但我們從未討論過用家需要。」究竟用家和設計的關係是什麼?他們如何看待城市設計?為了回答心中疑問,米莎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建築系碩士時,已參與公共空間規劃、社區規劃、公共空間規劃等工作,將城市空間變成實驗室。她也曾擔任義安理工學院環境及設計系副教授,任教可持續發展城市設計。

米莎(右)認為,良好的規劃須結合「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兩種模式。(羅君豪攝)

鄰舍韆鞦活化公共空間

在新加坡,組屋與組屋之間經常有大片未被規劃的空間,有潛力透過規劃及設計,發展成能讓大眾停留駐足的地方。訪問當天,P!D高級項目助理楊萬琦相約記者到阿裕尼灣(Aljuned Cresent),參觀他們第一個社區參與項目:鄰舍韆鞦。韆鞦位於96座與97座組屋之間,旁邊擺放着幾個大型正方體石礅,供路過途人坐下休息。石礅上刻有「PLAY」、「EAT」、「LOVE」三組英文字,附近有小片青色草地及一株鬱蔥的大樹,為這片公共空間增添不少生氣。參觀期間,有不少途人坐下歇息,有小孩圍着韆鞦蹦蹦跳跳,也有情侶對坐搖盪韆鞦,悠然自得。

「以往未有任何設計時,這空間只是任由老人家直行直過,或呆呆望着天空……但現在大家會坐下來,看小朋友玩,對他們的心靈健康有益處。」楊萬琦說。

辦街頭活動激發公眾想像

鄰舍韆鞦的源起可追溯至2015年,當時米莎接受麥波申區(MacPherson)國會議員陳佩玲的邀請,推動社區參與活動。米莎說:「當時她看見這個公共空間有許多潛力,希望我可以興建一些設施,並在過程中推動社區參與。」因此,自2015年2月起,P!D在區內開展了一連串的公眾參與活動,包括社區觀察、街頭活動(Pop-up)和工作坊等,了解居民的需要。

有別於傳統諮詢大會,社區參與活動以有趣、活潑的形式進行,例如在街頭活動中,義工會主動接觸路人問他們問題,主要着重訪問居民的感受,而非直接詢問如何規劃這片空間。米莎解釋,這樣做是不想窒礙創意,「如果你問居民:如何設計一個花瓶?他們最終可能只會想出一個平平無奇的設計;但假如你問:如何令你更享受家中的花?人們便會開始轉換思考內容。」

鄰舍韆鞦項目由起動至落地約花了一年,當中大部份時間是舉辦居民參與活動。(羅君豪攝)

「我們希望營造有利氣氛,讓公眾表達意見。」米莎憶述,當時主要問了三個問題:「一、這個地方對你有什麼意義?二、為何你來/不來這個空間?三、怎樣才能令你在這空間多留一會?」街頭活動最終吸引了196人參加,及後P!D也舉辦了工作坊,收集居民意見。有居民指芽籠東區(Geylang)的設施主要服務長者,希望加設服務不同年齡層居民的設施;亦有居民希望空間可變成供人駐足停留的地方。綜合林林總總的意見後,設計師最終選擇為社區加設韆鞦。

以上公眾參與的方法,顯然比政府舉辦居民大會、由不同持份者輪流發表意見更「落地」。米莎解釋,傳統居民大會往往長達數小時,冗長、沉悶的形式令不少市民卻步。加上陳述觀點與理據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教育水平不高的市民往往難以參與。

在公眾參與活動過程中,P!D在街頭擺放展版,成員亦手持照片,與居民討論他們想要甚麼社區設施。(受訪者提供圖片)

推動參與式規劃的團體,最希望打破民間參與發表意見的門檻。米莎指出,在傳統規劃過程中,政府僅諮詢專業人士意見,往往忽略了老人、小朋友等的聲音。

「因為專家們會假設,他們(居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米莎不同意這個假設,她認為社區人士是「民間專家」,只有他們才最清楚自己的想法,他們的意見值得被尊重、聽見。「無論你是18歲還是80歲,你在過程中都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貢獻,都是『民間專家』。」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牽頭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進入尾聲,然而,各界討論大多集中於各執一詞的「如何覓地」,而非更加關鍵的「如何用地」,即對土地分配仍然缺乏規劃、對城市規劃仍然缺乏願景。《香港01》特此策劃「城規三部曲」系列深度報道,先後到訪新加坡、上海和深圳,探討當地城規建設經驗,冀為我們未來的城市面貌帶來一些想像和啟示。

《香港01》周報【城規三部曲.新加坡】系列文章:

【片】點解新加坡可以人人住大屋?因為有規劃三寶!新加坡土地利用的魔法——地圖小不點規劃大格局【專訪】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香港不缺地,缺規劃【專訪】劉太格談短期規劃:再多火雞也不會變孔雀【專訪】伍美琴新加坡取經:環境體現人人活得有尊嚴千呎組屋售百多萬 星洲學者:政府無償為民安居新加坡組屋模式是出路?香港學者:置業非唯一選擇香港民間規劃方案屢觸礁 推動變革建立互信組屋設計以人為本 劉太格:一扇門一面牆都考究

上文節錄自第12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13日)《建制外尋求突破 民間組織如何推動「參與式規劃」?》。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城規三部曲.上海篇】系列相關文章:

上海堅持多中心 網絡化 對香港有何啟示?(上)上海堅持多中心 網絡化 對香港有何啟示?(下)拋下一個「怕」字 開拓浦東廿年打造另一個上海上海釘子戶維權15年 城市發展為誰服務?從大拆大建到社區微更新 上海舊城新貌變奏曲中國大城市規劃思維有誤 專家:規劃不當致城市病【片】強拆時代已經過去 土地用途更新應更人性化

【城規三部曲.深圳篇】系列相關文章:

深圳規劃構建經濟奇蹟 香港錯失了什麼?深圳人多不阻高速發展 全因每五年一次規劃?香港可參考深圳多中心 再造一個中央商業區嗎?深圳如何醫治城市病 給市民留一點綠40年前的深圳 沒有錢下殺出一條血路十年規劃 十年建設 打造超級中心福田看《深圳2035》如何修正執行上的錯來了,就是深圳人嗎?深圳另一面 城中村打破城市單一價值從推倒重建到綜合整治 資本進城中村是隱性驅逐?走出城中村才是深圳人? 城市不能只有高端人才香港能否對大灣區「長期打算 充分利用」?【片】金鐘站逼到暈 效法深圳多城市中心有無得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