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空間.二】工廈藝術家兩年造6000字 自創勁揪體記錄正體字

撰文:伍麗微
出版:更新:

多媒體設計師Kit Man的工作室在靠近港鐵站的觀塘工業中心中,比起鴻圖道一帶的人山人海,這裏相對安靜,只見貨車駛出駛入、上貨落貨,工人在幾幢大廈中穿梭,彷彿早將大廈的每個位置默念心中。在大廈水牌前掃了一圈,租戶大多是貿易公司,坐客𨋢上去,沿走廊一間間地看,終於找到那個不起眼、字體極小的招牌。Kit Man與拍檔在這裏開設工作室近十年,他主力做多媒體設計,拍檔以拍片為主,1,100呎的空間分成兩邊,有茶水間、廁所,靠門口處擺了幾張沙發,牆上掛了兩支結他,原本該是一個很舒適的空間,可惜大男人不修邊幅,而且做了兩年多的眾籌項目「勁揪體」要推出了,他忙着搞展覽、做宣傳,壓根沒有時間打理工作室。「這裏太亂了。」他忍不住笑說。此乃《藝術空間》系列報道之二

勁揪體是一個字體設計項目。這款字體始於雨傘運動期間,Kit Man受朋友之託,製作了「我要真普選」的橫幅,沒想到大受歡迎,2015年世界盃外圍賽港足對戰國足期間,寫上紅底白字的「香港勁揪」大旗在球場內擺動,大家開始認識這款字,他在朋友遊說下將之稱為勁揪體。2016年,教育局提出中小學生應學習簡體字,不僅引來公眾異議,也引起Kit Man注意。他認為廣東話、繁體字慢慢被邊緣化,便開啟了這個以手寫字形式來記錄正體字的眾籌項目,最後成功籌得70多萬元,目標是兩年內造出6,000個字。

Kit Man用了兩年時間,寫下6000個勁揪體。(鄭子峰攝)

這兩年,Kit Man每天都在寫字中度過,有時一天可以寫20多個字,寫好的字再交由助手幫忙調校距離、統一平衡度,一撇一豎,都費精神,每雕琢一點,便燒多些錢。「有些做保險的朋友上來玩,會話點解沒有這些字?我問為什麼要有這些字,他們說,有些客戶的名字就用這些字。沒辦法,惟有慢慢加。那些字可能只有幾個人用,但如果有人貨了金,難道我跟他說,冇架啦,你等下世啦。只要我唔執笠,就會繼續做。」錢已經用得七七八八,加上這個項目耗時甚長,「好些朋友以為我只做字體設計,忘記了我的正職是做多媒體設計,我也沒想過會被這個項目反噬,這兩年幾乎沒接過其他工作來做。」

Kit Man自小喜歡畫畫及遊戲設計,然而,大學時陰差陽錯選讀生物科技,適逢科網興起,他修畢學士學位後赴加拿大讀多媒體課程,回來後打過工,後來自立門戶,主力做App設計,專接中小型的項目及小遊戲來做。Kit Man說行業生態變得很快,從做Flash到做App,不過是幾年間的事,但是相比工作室的租金升幅,其實也不算太快。工廈從空置變得炙手可熱不過是十多年間之事,如今在網上輸入工廈二字,更會跌出炒工廈秘技、貼士等教學文章。他提到地產霸權,說:「大家都是地產霸權的犧牲品,朋友叫我不要怨天尤人,但地產霸權真係好鬼甘,你看其他有租務管制的地方,有夢想的人可以去試、可以去發夢,但在香港,發夢的代價好貴,而且被地產綁住。」

Kit Man從沒想過會被這個手寫字項目反噬,大家都以為他轉行做文字設計。(鄭子峰攝)

不求人幫 希望繼續浮游

十年前,他搬入觀塘時,工廈呎租不過10元,那時,他剛從九龍塘的創新中心(InnoCentre)搬出來,工廈環境雖然較差,但終於不用再填表、開會,覺得自由自在真好。其實,他在InnoCentre不過待了一年,當時政府為了發展創科,更推出首年免租計劃,幫助使用者發展事業。「但我實在頂唔順裏面的官僚制度,要填很多表,與很多人交代,成日有人拍拍膊頭跟你說『幫我搞掂佢』,有時搞活動又叫我們一定要去撐場,會不會太過分?你畀我自己一個浮游吓可以嗎?我寧願捱貴租也不願意待在裏面。」

說得理所當然,但當工作室呎租已加至近18元,他算了算,發現有點不妙,如果勁揪體乏人問津,如果再接不到其他工作,他真的要執包袱走人了。他和拍檔也考慮過找多幾個人合租,但想到對方可能走數或會突然退租,便斷了念頭。「我不是怨,但租金不斷上揚,這十年我頂住了,但之後會否有出路,我不是那麼樂觀,只能見步行步。」他不求政府幫忙,只望它高抬貴手,不要再「搞」工廈使用者。

Kit Man說行業生態變得很快,從做Flash到做App不過是幾年間的事。(鄭子峰攝)

2010年4月,政府推行活化工廈政策,鼓勵合資格的工廈業主透過重建或作免補地價改裝,令工廈可作其他用途,但至2017年底,只有159宗申請獲批,樓宇總面積約186平方米,佔全港工廈樓宇總面積僅6.6%,而最終落實改裝的亦只有40多幢。「政府話要重建觀塘,話要做下一個中環,求其講兩句,租金就係咁升。有時做創作,不是求你幫,你讓我們好好待在這裏,我頂貴租也是我的事,但原來唔得,一句活化,搞死許多公司。我同期有很多朋友出來寫App,那幾年要活化,業主加租,有五六個朋友惟有返去打工,有些則搬去葵涌,那邊平很多。」

後悔接這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嗎?「這是生計與初衷的掙扎,我還是堅持初衷,希望之後可以慢慢籍這件事維持生計。」期間,有運動品牌曾與他接觸,表示想合作,「他們明顯不是為了那個字體,而是背後的精神,堅持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原來這些堅持不是沒有價值的。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但不可以失望,想象一下,我一個普通人都做到這件事,為什麼你不能呢?我心底裡好想大家會如此看待這件事。」

上文節錄自第142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17日)《尋找藝術空間》專題中的《從觀塘到葵涌 工廈藝術家辛酸史》。

相關文章:【藝術空間.一】JCCAC開幕十年 給新人希望讓老鬼失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