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19: 特朗普的內政爭戰年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正值西曆除夕的美國聯邦政府依然困在局部停擺之中。政府停擺至今已達十日,總統特朗普與民主黨人仍未能就「美墨邊境圍牆撥款」達成和解,國會兩院上周四(12月27日)聖誕假期後開會數分鐘更宣布休會。「開支法案」遲遲未獲通過,近80萬聯邦政府僱員被迫無限期休假或停薪工作。2019年,美國勢將在政治僵局中展開。

特朗普要求50億美元預算作為興建圍牆經費,堅持會與民主黨人無止境僵持下去;在1月3日將正式重奪眾議院的民主黨,也趾高氣揚,原本願意撥16億美元可用作建牆的邊境安全預算,如今則要求特朗普直接放棄建牆計劃。停擺之中的兩黨對立,預示着在國會分治下,美國內政爭戰將愈演愈烈。

勢將擔任眾議院議長的民主黨眾議院領袖佩洛西(Nancy Pelosi),將不會放過由通俄調查引出的種種醜事。(路透社)

「通俄門」醜事 窮追不捨

民主黨操控眾議院,除了阻礙特朗普法案通過外,還借「通俄門」加緊進逼,有傳聞指民主黨計劃以眾議院六大委員會主導對特朗普的調查。同時,「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米勒(Robert Mueller)持續了一年半的調查,或會在2019年公布結果。

雖然司法部一貫反對起訴在任總統,但眾議院卻能據此提出彈劾案。即使彈劾案不會獲得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通過,一旦提出卻將動輒耗時十數月乃至數年,成為危及特朗普連任大計的政治炸彈。

特朗普的應戰之策似乎是要阻止米勒公布其調查結果,以奪走眾議院的彈劾彈藥。根據特別檢察的法律,米勒完成調查後只須將結果向監督調查的副司法部長羅森斯坦(Rod Rosenstein)報告,調查結果是否要向國會或公眾通報,全在此監督人的一念之間。

作為特朗普最早的政界支持者之一,塞申斯被炒的案件使人深深感受到加入特朗普政府是一件風險甚高之事。(視覺中國)

於是,特朗普在今年11月中期選舉翌日馬上手起刀落,要求為避嫌而不參與通俄調查的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請辭,由曾指摘調查為獵巫的司法部幕僚長惠特克(Matthew G. Whitaker)署任,更提名曾主動去信批評調查的前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為下任司法部長,其中動機是想以新任司法部長監督通俄調查,從而能影響調查結果的公布。不過,巴爾在來年的參議院任命聽證會上,勢將被迫為通俄調查的種種面向表明立場,可見特朗普阻延調查之路仍是危機四伏。

除了「通俄門」外,特朗普來年更可能受困於一堆官司。其前私人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繼負罪供出「艷星門掩口費」非法選舉經費案之後,又承認在2016年的共和黨總統初選期間,特朗普依然未有放棄興建莫斯科特朗普大樓的計劃,與特朗普一貫說法不同,隨時會使特朗普身陷作假證指控之危。同時,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Michael Flynn)為避判監,正進一步與米勒合作,或會引出其他案件。

此外,特朗普企業在其總統任內收受國外利潤及他過去的避稅嫌疑,也有可能牽起新的司法程序。在12月中,特朗普旗下的「特朗普慈善基金」(Trump Foundation)便在紐約州檢察總長的訴訟中,因涉嫌違反非牟利團體法例而被迫解散。同類醜事,來年可能陸續浮出水面。

曾聲言會為特朗普「擋彈子」的前私人律師科恩,如今除了在艷星掩口費事件拉了特朗普下水,還有可能使特朗普要面對作假證指控。(路透社)

經濟下行 民情不穩

作為特朗普最大政績的經濟表現,如今也漸走下坡。美國股市病態盡露,在息口上升預期及全球經濟疲弱之下,已難以回復本年特朗普減稅後的熾熱狀況。

另外,根據《華爾街日報》在12月初的調查,特朗普上任以來首次有更多受訪美國人認為來年經濟會變差,而非變好;同時,美國聯儲局於12月調低了對來年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美國國債也出現債息倒掛,即較長年期債息低於較短年期債息,顯示市場對美國來年經濟表現信心甚弱。

此外,中美貿易戰的經濟惡果亦將逐漸浮現,可見特朗普賴之以四面開弓的經濟根基將面臨重大震盪。

減稅「特效藥」已無以為繼,特朗普只能「出口術」救亡,大肆批評聯儲局加息政策之餘,亦由財政部安撫人心。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上周高調公布美國六大銀行保證有足夠流動性的消息,又在上周一(12月24日)召開俗稱「大跌防衛隊」(Plunge Protection Team)的「總統金融市場工作小組」會議,意圖穩定市場信心,卻弄巧成拙釀成恐慌,引發歷來最慘淡的聖誕前夕大跌市。

特朗普敢不敢「開先例」踢走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將是來年各界觀察之焦點。(路透社)

雖然白宮官員連番否認,但特朗普考慮分別踢走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及姆努欽的傳言繼續被炒得火熱。財政部隸屬行政部門,換人或許只會惹來短暫市場波動。聯儲局卻是完全另一回事,強行替換鮑威爾,除了會引起法律挑戰外──特朗普只能在「有理由」的情況下,以解除聯儲局理事地位的方式,去解除聯儲局主席職務,但有法律學者指出「政策分歧」並不構成理由──更會嚴重打擊外界對美國銀行體系的信心。

然而,如果聯儲局繼續按新訂計劃在來年加息兩次,特朗普將不能以經濟表現為根基,無後顧之憂的硬推其他內外政策。因此,如何妥善處理與聯儲局的關係之餘,又能挽回美國經濟的升勢,將是特朗普來年重新穩固其施政基礎的重大挑戰。

新年之間的政府停擺,也打擊了投資者對美國股市的信心。圖為美國國會大廈。(路透社)

白宮與軍方 關係緊繃待梳理

在國會、司法及經濟下行的挑戰中,特朗普與軍方的關係也漸趨緊張。12月20日,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因特朗普突然決定要從敘利亞撤軍,與之翻臉辭職。他在辭職信中更間接批評特朗普破壞作為美國實力基礎的盟友關係,請特朗普另覓高明。特朗普其後在社交媒體上回擊,嘲笑在軍隊備受崇敬的馬蒂斯是曾被前總統奧巴馬解僱的敗兵餘勇。

事實上,特朗普與馬蒂斯,甚至與整個軍方傳統勢力素有不和。他在參選之時就曾指自己對中東局勢比一眾將領更有認識;此外,特朗普取消美韓軍演、禁止變性人參軍等決定,都似乎未知會國防部就先行發布,極不尊重軍方。特朗普新設的「太空部隊」(Space Force),也與馬蒂斯精簡國防部架構的一貫政策互相違背。

中期選舉前,特朗普強行派軍隊駐守邊境,營造「難民入侵」恐慌的選舉政治操作,更惹來馬蒂斯公開澄清有關軍人其實並無佩槍,變相破壞特朗普的盤算。軍方傳統派系對中東駐兵的堅持,與特朗普「美國優先」理念也有所違背。種種理念衝突,再加上特朗普的任意妄為,最終逼得馬蒂斯不得不公開翻臉,有違軍方避免惹起政治風波的傳統。

至今未娶、人稱「戰士僧人」(Warrior Monk)的國防部長馬蒂斯。他的離任將繼續震盪美國政壇。(路透社)

同時,深得特朗普重用、在2017年4月接替軍方出身的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的博爾頓(John Bolton),也傳與軍方有重大不和。雖然他與馬蒂斯及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幾乎每周都會共進早餐討論國家安全議題,不過,早在10月底就有傳聞指出博爾頓在國防部人員任命問題上與馬蒂斯素有相左,正密謀踢走馬蒂斯,而特朗普也正正是在10月公開批評馬蒂斯是個「民主黨人」。如今傳言似乎應驗。

連同曾與博爾頓在白宮對罵、同是軍方出身的白宮幕僚長凱利(John Kelly)之離任,如今特朗普身邊已無純軍方背景的國安要員,連取代馬蒂斯的署任國防部長沙納漢(Patrick Shanahan),也只是軍工業界出身,毫無軍事經驗,更與國防部原有勢力傳出不和。由此可見,白宮與軍方的關係亟待梳理。

雖然特朗普在12月26日突訪駐伊拉克美軍,與前線軍士營造融洽氣氛,試圖表明「我與馬蒂斯雖有矛盾,但依舊是心繫將士的全軍統帥」的形象。不過此舉只能算是第一步,未來要如何在博爾頓此等右翼非軍方人物與軍方傳統勢力之間尋得平衡,也是來年一大挑戰。

特朗普政府離任官員大合照。第一行左二是凱利,第一行左五是麥克馬斯特,皆是軍方出身的離任高官。(路透社)

2018年特朗普內閣人事變動極大,先有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之去,及後接連有退伍軍人事務部長舒爾金(David Shulkin)、環保局局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和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離任,中期選舉之後還有司法部長塞申斯、白宮幕僚長凱利、內政部長津克(Ryan Zinke),以及國防部長馬蒂斯請辭。其中,只有黑利能算是平安退場,其餘若非與特朗普鬧翻,就是因各種醜聞下台。

雖然特朗普本就有心在中期選舉後調整人事佈局,但在多個內閣長期繼任人選懸空未決之時,他能否繼續推展其政策,還是未知之數。

2020年的大選年其實距今不遠,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特朗普會盡力趕在大選年來臨之前,試圖解決所有國內問題,以為連任總統鋪路。由此可見,如果說2018年是特朗普大搞外務的一年,2019年將可算是他的「內政爭戰年」。

上文節錄自第14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31日)《美國2019: 特朗普的內政爭戰年》。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