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兒】施虐多涉父母 受害童易陷惡性循環

撰文:張美華
出版:更新:

除了政府的數字外,防止虐待兒童會去年曾公布,該會2017/18年度接到1,289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其中214宗為懷疑虐兒個案(下表);涉及心理虐待個案的熱線舉報或諮詢,較2017年上升一倍。在虐兒事件裏,不少施虐者是受害人至親。防止虐待兒童會署理總幹事黃翠玲指,虐待嚴重影響兒童的心理成長,當兒童「有樣學樣」建立錯誤的價值觀時,成長後或會以自己曾受虐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惡性循環。

【虐兒】臨臨事件一周年 虐兒隱憂難釋除

心理虐待雖然沒有明顯的身體傷痕,但對兒童造成的行為、認知、情感或生理功能傷害亦不容忽視。註冊社工鄧偉基表示,心理虐待包括羞辱、驚嚇、孤立、剝削以及漠視兒童的情緒反應等。值得留意的是,一些日常經常聽過的字眼如「你好無用」、「生嚿叉燒好過生你」,甚至不時將子女與他人作比較,已可對兒童造成心理壓力;父母的一些小舉動,如在子女中特別有一個遭受不同對待、又或排斥其中一人,已經有可能對兒童造成心理虐待。

女童被指不吉利 父母遺棄外婆打

鄧偉基印象最深刻的個案,是一名就讀幼稚園低班(K2)的欣欣(化名),她出生的同年,家中發生不如意事情,其父母因為迷信,認定欣欣「不吉利」,自此將她交由有精神病記錄的外婆照顧。惟外婆亦認為欣欣「腳頭差」,幾乎每日都大聲打罵她,每次長達30分鐘至約1小時,這個打打罵罵的狀況持續五年,至欣欣小學三年級,才因打罵聲愈來愈大,最終由鄰居通知社工,揭發個案。

鄧偉基在接收求助後,曾三度家訪了解情況。首兩次探訪時,欣欣外婆對人友善,對答正常,欣欣亦未有任何反抗表現,看不出有任何虐兒端倪。直至第三次家訪,閒談時一如過去有說有笑,但當他與同事離開單位後,隨即聽到單位內傳出外婆大聲責罵欣欣的叫喊聲。他當時曾想過是否充耳不聞離去,但撫心自問「是否可安心離開」,遂與同事轉身按下單位門鐘。

臨臨被虐致死,有市民事後在政府總部「公民廣場」外燃點爉燭悼念。(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抵達醫院後,欣欣被送往兒童精神科,由醫護人員驗傷並代為看顧。欣欣外婆當時突然說「終於有人來幫我了」,臉上如釋重負的表情讓鄧偉基至今記憶猶新,他認為香港確實存在許多不懂尋求協助的個案,單靠社工巡查實在難以一一發現,所以若鄰居懂得查詢或舉報,必定能幫助更多受虐兒童及其家庭。

黃翠玲指,近年社會大眾對心理虐待的認識加深,令更多人懂得舉報懷疑個案,惟她表示,精神或心理虐待並沒有表面傷痕,相比身體虐待確實較難辨識;不少個案都是兒童受長期虐待,才會有較為明顯的情緒反應。故此,精神或心理虐待的數字亦自然會較其他虐待種類為低,而目前所公布的虐兒求助數字,亦只能反映問題的冰山一角,相信社會上仍有大量個案未被發現。

去年年初,五歲小女孩陳瑞臨(臨臨)疑被虐打致死,社會嘩然。(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黃翠玲強調,不同的虐待方式均會嚴重影響兒童的心理成長,當兒童「有樣學樣」,就會建立錯誤價值觀。她透露,受害兒童於成長後以自己曾受虐的方式對待他人的個案,現時為數不少,可能造成惡性循環。由於本港現時並未有《兒童法》,許多有關虐兒的個案若落案控告的話,都需要引用其他條例,如上文曾提及的《侵害兒童人身罪行》和《侵害兒童性罪行》等,惟眾多條例中,卻未有一條能全面保護兒童。

她建議政府訂立《兒童法》,至少更清晰釐定心理虐待的法例,同時增撥資源,為家長及兒童提供情緒支援服務,加強關注精神健康。

愛惜變打罵 解決虐兒從父母入手

鄧偉基認為,社會上不少虐兒個案的施虐者為受虐者的父母,想要避免虐兒個案發生,除了要保障兒童的安全外,更重要的是對症下藥,從父母間的關係着手。父母之間的關係、婚姻狀況,甚至婆媳關係等,都會影響家中成人對待兒童的態度及方法,鄧偉基直言「其實大人變,小朋友都會跟住變」,所以問題從來都是出於父母身上。他透露在曾接觸的虐兒個案中,最主要是源於父母的管教能力不足,其次則為父母的情緒出現問題,導致他們或會以錯誤的方式對待兒童,令虐兒個案不時發生。

黃翠玲同意鄧偉基的說法,她說明白天下間的父母都會緊張子女成長,但她指愛惜子女的同時,家長亦有可能不為意地作出虐兒的行為。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龍」,對子女的期望過高,當子女取得的成績不符預期時,會以打或責罵的形式鞭撻子女,但過度懲罰就變成虐待。

黃翠玲感嘆,並非個個家長都能看得通,不少虐兒個案都因為父母對子女過分關注,將自己的壓力投放到孩子身上,最終令關係「本應最親的人,反而變成傷害最深的人」。她強調,父母必須清楚知道每個人能力各有不同,所以應按子女的能力設定合適的目標。她續指,兒童理應在健康和開心的環境中成長,但隨着社會轉變,她形容現時兒童的成長過程「多了很多雜質」,寄語香港的父母勿忘生育子女的「初心」,應給予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上文節錄自第14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21日),《施虐多涉父母 受害童易陷惡性循環》。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