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數據】欠缺優質數據 智慧城市只是空談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現時,評價不同地區的開放數據程度的指標林林總總,最常被媒體及持份者引用的有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pen Knowledge International)的「2017年全球開放數據指數」(Global Open Data Index),指數以各地政府的財政、採購、環境等15項統計數據作評分。香港整體評分僅得51分,排第24位,在公司登記、政府開支、地址數據庫方面較為薄弱,落後於鄰近地區台灣(第1位)、日本(第16位)和新加坡(第17位),排名愈高,代表該地區的資訊愈開放。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早前曾發出招標文件,徵求開發商協助資科辦建立一套感染風險通知系統及應用程式。。(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香港政府開放數據力度不足、步伐緩慢已是不爭事實,但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系教授邱達民卻指不能盡信類似指標。他認為,有人做指數是好事,能鼓勵各地政府開放更多數據,但不應要以此為唯一標準,因為指數或有兩個方面未臻完善:「它以不同種類的數據作為基準,分成十五種(再按照不同原則)作評分,但此是否已是全部?此指數的覆蓋面是否權威、全面,我有一定質疑。」在他眼中,數據有數量,不代表有質量,若只着眼政府數據的多寡,卻不談影響力,也是一無是處:「數據有沒有人用也應該是在考慮之內,當然這是難以量度,但也應被照顧到的。」

現時數據分析是炙手可熱的範疇,邱達民本身專注網絡研究及數據導向建模與大規模系統分析,早於七、八年前便開始踏足數據分析。他說,那時並非用政府公開的數據,主要是運用企業數據為主,協助公司改善表現。他的首個數據分析項目便是倚靠大學及企業數據,如學者的論文出版數目、所指導的研究生數目、曾合作的學者等等,勾勒出學術界的社交網絡、其學術家族如何形成,以發掘研究的影響力。

政府擁有最多數據,如能最大程度公開,讓民間挖掘當中價值,有助加速香港智慧城市化。(資料圖片/龔嘉盛攝)

在他眼中,數據可分成三類:

1)商業數據(Business data)

商業數據即指鼓勵創新的靜態及動態數據,如停車場位置及泊車位空置數目等,供開發者開發應用程式,從衣食住行四方面提供服務去解決生活問題,而數據更可協助初創公司發掘商機,為科研及創新提供原材料。只是現時數據仍然壟斷在少數人手中,政府亦未有提供誘因及要求公共事業和公營機構開放數據,遑論私人企業。

邱達民認為,在正常情況下,政府是不應干涉私人企業的數據,因為收集及提供數據需要付出成本,沒人願意分享數據的商業價值,要求無償貢獻是有違情理,「如有初創公司需要數據,可循正常的交涉去購買。但如該數據是由專營公司(Monopoly)擁有,情況便不能相提並論。」他接着解釋,專營權由政府批准,擁有數據卻不積極提供,形同浪費數據。他認為,如果那些數據有助改善市民生活,政府可以主動遊說提供數據,甚至可考慮以公帑補貼公司收集數據的成本,換取開放數據。

2)營運數據(Operation data)

如何利用數據改善政府施政才是關鍵所在。政府部門的營運表現數據如廢物處理量、私家車增長數目,供學術界、商界、非政府組織等分析,集思廣益處理城市問題,同時改善部門效率。但邱達民也指出,部門可能並不熱中公開數據,不僅因為資源及成本,同時也易暴露缺點,招致批評。但如運用得宜,開放營運數據有助改善決策,整合資源,提升營運效益。

3)透明度數據(Transparency data)

預算、支出、採購金額等數據,雖難以進一步分析作其他惠民的用途,但可用作證明政府的公開程度,以客觀數據提升政府透明度,有助公民監察及政府問責。

邱達民認為,政府應促進擁有專營權的公司開放數據便民。(高仲明攝)

別為公開而公開

邱達民說,如能善用數據,可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他有份參與中文大學和聲書院2014年開始的智能電力管理系統研究,協助書院了解用電情況,繼而推出相應的節能政策,供智慧城市作參考之用。研究團隊除了在宿舍天台安裝太陽能板、智能儲電系統以及微電網外,亦在宿舍安裝智能電力讀數裝置,用作讀取每間房間的冷氣、照明及電插座的用電量,了解學生的用電習慣,從而收集數據作分析用途。

邱達民解釋,基於季節及天氣,學生每月用電需求多寡會有很大出入,因此研究計劃曾利用算法,每月浮動地按學生用電量的相似度分成三個用電量級別,每一級別的學生人數沒有上限。每位學生每學期都有免費用電配額,當免費電量用完時,學生便要因應自己所屬級別付出相應金額增值——用電愈多,電費愈貴,學生可經循網上系統查閱用電量及用電量級別,鼓勵學生省電,系統會將未耗盡的電量累算於下一個月,直到學生退宿時,剩餘電量會折算現金給回學生。他指出,書院不會以此牟利,因此從高用量組別學生多收取的電費會相等於低用用量組別學生少繳交的費用,而電費也會有上限。他形容,利用數據再配以同儕壓力及社會規範去制定政策,並不限於能源層面,還可延伸至運輸,在政府的三隧分流方案中也能派上用場,前提是實施電子道路收費。

香港加強開放數據,遊客亦可從中受惠。(資料圖片/黃永俊攝)

「其實開放數據最重要就是有人使用。」在邱達民眼中,數據只是數據,如果沒人用也是於事無補,反而只會浪費部門整理數據的時間,「不是所有數據也有用途,所以關鍵在於你一方面要開放數據,另一方面是要找合作夥伴,知道對方想要什麼數據,這才有效果。」否則,政府開放數據的努力只會付諸流水。

延伸閱讀:【開放數據】政府沒提供營辦商拒開放 香港智慧出行路遙遠​【開放數據】運輸署實時消息有等於無 數據價值難以發揮

上文節錄自第14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28日),《沒有優質數據 奢談智慧城市》。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相關文章:【大數據.二】企業賺錢基於用戶數據 學者倡數據產權保大眾權利【智慧城市】香港追不上世界科技發展 吳文華:先改變公務員思維【智慧城市】香港5G發展「龜速」 智慧城市成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