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政治】年紀大成原罪? 政壇三老將大平反

撰文:李偉欣 莊恭南 羅家晴
出版:更新:

「世代之爭」似乎成為解不開的結。老一輩說起新一代,總是一句句「廢青」、「冇我哋咁捱得」;年輕人說起上一代,則為他們冠上「廢老」新名詞,認為他們活在自己的時代裏,無視現實世界的變化,簡而言之就是「離地」。這種情況在政壇上尤為明顯,去年11月25日九龍西立法會議席補選,民主派老將馮檢基、李卓人慘敗,選後分析顯示兩人得不到中產及年輕選民的選票。年輕選民抗拒「老人政治」的傾向非香港獨有,那「老人」又怎樣看這種現象?且看三名縱橫政壇數十年的老將,如何來一場大平反。

建制「壞孩子」田北俊:政壇氣氛轉差 經驗不足難破困局

(林若勤攝)

田北俊認同政壇需要生力軍;環顧國際,他也觀察到近幾十年全球各地的施政多不利於年輕人向社會上層流動,令他們深感挫折,遂產生求變之心。不過,田北俊同時指出,從當下經驗看,年輕參政者卻不見得是突破政治困局的保證,「美國總統特朗普、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英國首相文翠珊年紀都很大,相比之下法國總統馬克龍很年輕,你見到年輕的他初時衝勁十足,但做下去一樣是困難重重。」

當年「粒粒皆星」 今非行業佼佼者

不少人用「低氣壓」形容香港當下的政治環境,參政者多缺乏廣泛認受性,相比之下,田北俊從政那個年代的議會,彷彿粒粒皆星。人稱「田少」的田北俊這樣描述以上的昔日同僚:「精英並非有錢的意思,當年那些議會代表的級數或江湖地位,是各行各業最厲害的人才會當議員,在那個行業和社會上都具公信力。相反,現在的議員無一是其行業的佼佼者。」他分析,當年之所以有那麼多社會精英參政,是源於對香港回歸問題的關注,憂心「所謂『一國兩制』會否搞到一鑊泡」;相比之下,他覺得現今年輕人會想,「我冇事需要擔心,沒有擔心就不會關心,中央那麼厲害,為何仍要參政?」

陳凱欣去年參加補選晉身立法會。(資料圖片)

議員表現不濟 年輕精英從政欲降

田北俊慨嘆,如今30多歲的市民沒有興趣投票,亦對議會表現感到厭惡,「我認識有些朋友的仔女,30出頭,他們不服『西環』指示支持陳凱欣,至於以往會投票的年輕人,就覺得李卓人太老,最終不去投票,剩下的人就投給建制派。」他認為,民主派和建制派兩邊都出現問題,議員在議事廳的表現差勁,「市民覺得建制派不能幫他們監察政府,只會支持政府;民主派則只懂得鬧政府,得個嘈字,未能做實事。」他說,市民選立法會議員是希望他們監察政府,並非機械性地當反對黨或保皇黨。

市民覺得建制派不能幫他們監察政府,只會支持政府;民主派則只懂得鬧政府,得個嘈字,未能做實事。

他又認為,今日的政治氛圍亦不利參政:「目前香港『叻』的那群年輕人,特別是建制那邊的人,會認為當了議員後,只是聽領導層『支笛』,叫我開會就開會,叫我投票贊成就贊成,叫我說話就說話、擦鞋就擦鞋,那從政的意義何在?」在他眼中,「剩下來會參政的,就是沒那麼能幹的年輕人」,無論建制派還是民主派,「能幹的專業人士都不會參政」。

如何才能扭轉議會失能的困局?田北俊直言「無得突破」。他解釋,北京變得愈來愈強勢,即使年輕一代希望藉着參政改變現狀,但「北京強到我根本做唔到」;另一方面,中聯辦在背後統籌香港選舉和配票的功力愈來愈成熟,民主派號召力又大不如前,如同散沙。

泛民「長勝將軍」劉慧卿:年齡非問題 關鍵是能否說服選民

(羅君豪攝)

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早年當記者,至1991年決意從政,成為立法局首位地區直選女議員,七次出戰無一敗陣,是政界少見的「長勝將軍」。從政二十五年經歷無數香港大事,至2016年在「世代交替」的聲音壓力退下火線;離開議事廳後,她轉戰不同的國際會議,繼續為人權發聲。

對於近年部分年輕人與傳統泛民出現分歧,甚至認為老將「無用武之地」,劉慧卿回應:「你有你講,但有機會我一定會反駁你。」她說,雖然無法爭取普選是事實,但不代表老將沒用、沒作為。

你話我做唔到嘢係你自由,但唔可以當我哋呢代人無做過嘢……無民主無普選就當我係廢物,你話㷫唔㷫啊!

稱民主講求妥協 反駁「無用」批評

民主派在兩次立法會補選裏均嘗敗績,從中是否折射出年輕選民對政治環境心淡?劉慧卿認為,除了年輕人不投票,其他年齡群組的投票意向亦應關注,難以簡單下定論,要看沒投票的年輕人佔多少比例。

談及年輕人與傳統泛民的關係,劉慧卿憶起曾出席外國一個電視節目,被主持人問及對年輕人認為老一輩從政者沒用的看法。她當時反應激動,直斥有關批評「豈有此理」。她承認,自己爭取多年,香港仍未有普選,但強調一定不會接受「沒用」的批評,「你話無普選係事實,但係咪爭取唔到普選就無用呢?」她強調,若不是有老一輩從政者一直抗爭,一國兩制、自由和法治等早已失去。她反駁,「你話我做唔到嘢係你自由,但唔可以當我哋呢代人無做過嘢……無民主無普選就當我係廢物,你話㷫唔㷫啊!」

黃之鋒曾批運香港政壇「老人政治」情港嚴重。(資料圖片/鄭榕笛攝)

又有另一次,劉慧卿踏入港大論壇,直接與學生對話,當時她談到一國兩制是香港的出路,但學生表明自己認同的是「香港國家」,她隨即反駁現時香港「一國兩制」的情況是「與虎同眠」,認為學生在此情況下說「香港國家」,是「你瞓喺老虎隔籬,但一得閒就拎原子筆插下老虎隻眼,真係唔識死。」

信老將仍有市場 續為香港發聲

2015年,時任學民思潮召集人的黃之鋒,向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要求將立法會直選的參選年齡下限由21降至18歲。當時黃之鋒指香港「老人政治」情況嚴重,立法會議員的平均年齡為57歲。對此,現年67歲的劉慧卿反駁,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做議員,只要能成功當選即可。 她認為從政者最緊要能吸引、說服選民,「未必只有年輕人,但要表達到自己,講嘢要有『soundbite』(金句),同時要口齒伶俐,說話一針見血,不要『像霧又像花』。」

那麼年紀大的從政者再參選有市場嗎?劉慧卿認為有,「唔會一口氣話年紀大就選唔到」,當然有人覺得做得久就應退下火線,仍有人會覺得可繼續參與,「你睇吓(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都仲做緊啦,佢年紀仲大過我,有咩緊要呢?」

建制「重炮手」王國興:新一代有顏值優勢 惟歷練不如老將

(張浩維攝)

即將70歲的工聯會區議員王國興,投身政壇近三十年,從區議會爬上當年的市政局,再晉身立法會,至2016年立法會選舉「超級區議會」飲恨後,計劃於今年底區議會換屆選舉時交棒,從政界「裸退」。

王國興在建制派中算是元老級人物,他仍密切觀察近年政壇上的新舊人表現。2018年兩場立法會補選中,兩名新人完成了建制派多年來遙不可及的「壯舉」,在「單議席單票制」選舉中打破泛民不敗神話。另一名建制派元老、民建聯前主席曾鈺成當時形容,泛民是輸在派出「過氣」老人,王國興對此不完全認同,他認為選戰勝負因素複雜,選區、對壘雙方的組合、不同時期的社會氣氛都有影響,難以一概而論地說「新人一定勝舊人」。

不過,他也承認,「新一代如(立法會議員民建聯)鄭泳舜、陳凱欣、甚至(民建聯東區區議員)植潔鈴,都有『顏值』優勢。」此外,年輕一代跟得上時代潮流,在當今資訊發達,傳播手段多變的形勢下,「照搬舊時,(選舉時)只靠上報紙、企街派單張、人脈關係等肯定是不可以的。」

王國興坦言,年輕從政者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較熟悉新一代的溝通方式,亦是他們的優勢之一,「講求簡單直接,即時反應,換成年長人士,都唔識玩啦。」

馮檢基參加立法會九龍西補選,批評聲四起。(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雖然三年前在立法會選舉中落選,但這位立法會「重炮手」講起過往政績依然當仁不讓。訪問時正值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就收緊長者綜援門檻發表「議員批准論」,王國興憤言:「如果我仲係議會,佢邊夠膽咁講。」

為何會覺得今天的新人議政能力不及老一輩政客呢?王國興解釋,現時的政治制度有結構性缺陷,令參與議會政治的新人失去歷練機會。他補充,兩級議會制之下,區議會特性是諮詢架構,沒有實權,而且只向小選區負責。新人從區議員經直選一躍成為立法會議員後,往往「只識得鬧,唔使對政策負責」,亦產生了「唔熟書」的問題。

現時的政治制度有結構性缺陷,令參與議會政治的新人失去歷練機會。

惺惺相惜 為馮檢基捱批不值

去年11月25日的立法會補選,泛民老將馮檢基備受攻擊,有意見認為他應讓路予新人,偏偏他卻逆流而上,堅持出戰,最終低票落敗。這也引發政圈熱議,曾經叱咤風雲的政壇人物,是否應「識時務」地全面退場?馮檢基同樣曾任市政局議員,談起這個舊對手,王國興也感到不值。他說,自己與馮檢基政治立場雖然不相同,但當年在市政局亦有不少交手機會,認為對方是「認真為市民服務」,而且二人均認同「理性辯論」。

社交媒體年代,老將們在「線上世界」往往處於劣勢,與馮檢基一樣,王國興在網民眼中也經常成為「呃嬲」對象,早前他主張將野豬送往無人島實施「人豬分隔」,就引來網民冷嘲熱諷。對此,他表示只會將之視作「非分析性的抹黑」,「我無所謂,對無理性嘅攻擊,我一路都係笑看風雲變。」

上文節錄自第15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2月25日)《年紀大成原罪? 政壇宿將看「老人政治」》。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