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工作員還是幼稚園老師? 同工同酬下如何吸引人才

撰文:歐陽翠詩
出版:更新:

幼兒工作員是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嬰兒園)的骨幹,若要使幼兒照顧服務發揮教顧合一的功能,他們的專業程度尤關重要。現時幼兒工作員和幼稚園教師的人力來源相同,近年政府大力投放資源配合幼稚園免費教育這項政策目標, 另一方面,由於遲遲未有新的資助獨立幼兒中心落成,幼兒照顧服務的發展停滯多年。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動用200億元購買60個物業,以提供公共服務,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是重點項目之一。要擴展具質素的0至3歲幼兒照顧服務,需要考慮服務質素及人力資源,現時香港有沒有這樣的條件?

幼兒工作園和幼稚園老師一樣,需要設計教顧合一的活動及遊戲,讓小朋友從中成長。(歐嘉樂攝)

「嬰兒園很特別,最初看着他們像飯糰般被抱來,之後懂得翻身,開始爬行、扶企,和他們的父母一起見證孩子成長中很多的第一次。」說起見證幼兒突如其來的種種進步這一奇妙體驗,Carol一臉滿足,好像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一樣。Carol的工作頭銜是幼兒工作員,但她既是老師,也是小朋友成長的陪伴者,甚至是小朋友家庭的一個共同回憶。

驟聽起來,幼兒工作員未必如幼稚園老師般吸引,但對在嬰兒園工作十多年的Carol來說,這份工作毫不遜色。「在嬰兒園,玩具設施、環境,甚至是老師的心情都跟幼稚園不同,幼稚園始終會追趕課程,要兼顧書寫等學習需求,但這裏的孩子是在玩耍之中學習,氣氛大不一樣,課程與遊戲設計都要花心思,每位老師都可以參與遊戲的設計。」

Carol很開心自己的工作能讓她成為小朋友家庭的一個共同回憶。(歐嘉樂攝)

早前迎接新生時,她重遇一名家長,那位媽媽的大兒子就是由Carol照顧的,如今她又把細兒子送來,拿着照片跟Carol說,以前不願進食的大哥哥已變成一個小胖子。Carol腦裏浮現出大哥哥當年的趣致樣子,很是感動。新入學的小朋友由祖父母接送,他們也記得Carol是長孫的老師。「原來我不單是小朋友的童年回憶,也是他們的家庭回憶,想不到自己在他們心裏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

Carol在香港教育學院(今教育大學)修畢幼稚園教師訓練課程,並取得幼兒工作員資歷,為了發揮所長,便直接成為幼兒工作員,後來在職進修,拿了相關學士學位。另一位幼兒工作員惠惠則是拿到心理學士學位後,再修讀一年的幼兒教育深造文憑(PGDE),隨後到幼稚園工作,但任教四年後,為了能和小朋友有更多緊密互動而轉到幼兒中心工作。

惠惠認為在嬰兒園工作更能讓她專注地和小朋友建立關係。(歐嘉樂攝)

「幼稚園在K2或K3開始要學寫字和數理概念,老師要兼顧小朋友的進度,還要花更多時間,為參加的比賽、表演綵排。在嬰兒園,老師只要專注想如何在遊戲中令孩子玩得開心,在愉快的氛圍下,觀察小朋友的需要和有什麼能力可以提升。」惠惠解釋道,雖然幼兒工作員也是老師,但在工作中更注重和幼兒建立關係,讓他們在遊戲中學習。

惠惠說,和小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她在工作的快樂與滿足源泉,為小朋友付出愈多精神和時間,愈能在他們身上感受到對自己的感情。她記得有一次教小朋友要注重安全,與其他老師演了一場戲,她爬上一張椅子,然後跌下來,結果有小朋友衝出來抱着她、摸摸她,看看她有沒有事。對惠惠來說,這種滿足感未必可以從其他工作得到。

在嬰兒園的活動包含教顧合一的概念,讓小朋友從環境中學習探索。(歐嘉樂攝)

其實,不管在0至3歲還是3至6歲的幼兒教育中,教顧合一的概念同樣重要,但兩相比較,幼兒工作員在政策中卻被忽視。政府在2005年正式推行學前服務協調,把幼稚園教師與幼兒工作員的資歷要求統一,令兩個人力市場合併,任何涉及幼兒教育或照顧政策的變動,都會影響另一個範疇的營運和發展。除了個人發展意向外,兩個範疇的薪酬待遇和晉升階梯也是畢業生的考慮要素。現時政府投入在幼稚園的資源約是幼兒中心的三倍以上,幼稚園相對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這種失衡間接造成幼兒工作的人才偏向流往幼稚園,嬰兒園難以留住資深的幼兒工作員。

目前有志投身幼教者可選擇入讀教大的幼兒教育資助學位課程,或報讀自資學位或高級文憑。教大幼師每年學額僅18個,近年成為競爭最激烈的學科之一,去年大學聯招吸引逾1,500人列為首三志願,平均86人爭一學額。教大已宣布下學年把幼教學額大幅增至約45至54個學額,最新數據顯示應屆文憑試有1,818人報讀,即平均每33人至40人爭一學位。眼見需求殷切,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也宣布將於2019/20學年開辦資助幼教學位課程。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系主任袁慧筠說,大部分幼教畢業生選擇投身幼稚園,極少數會選擇成為幼兒工作員。(歐嘉樂攝)

幼兒工作員需增晉升階梯

教大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系主任袁慧筠說,大部分幼教畢業生選擇投身幼稚園,極少數會選擇成為幼兒工作員。她坦言,讓同學與社會認同0至3歲的幼兒服務與幼稚園一樣需要有教顧合一的概念,是件困難的事。

「正正因為0至3歲的照顧政策不被重視,被當作是福利服務,很難吸引年輕畢業生入行,或是認同這是一門專業,只會覺得幼兒工作員像是『湊仔』,是比較低等的工作。我們爭取整合0至6歲的教顧合一服務已很多年,應該是要一條龍的,幼兒服務政策有太多矛盾,對小朋友的發展不好,也不公平。」

香港保護兒童會服務總監麥鏡英指出,幼兒照顧服務發展停滯太久,「同學發現服務凍結了,就不想加入。但是,業界一直指出現時使用率是100%,總是在排隊,那服務自然應該增加,當服務增加,同學自然願意入行。」

政府近年指要投放更多資源興建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嬰兒園)追落後,也需要確保有充足人手加入行業。(歐嘉樂攝)

要發展教顧合一的0至3歲服務,增加資助託兒名額外,改善人手比例也很重要。政府早前把幼兒中心0至2歲的工作員與幼兒比例,從1:8回復至1976年水平的1:6;2至3歲服務也從1:14調整至1:11,與幼稚園看齊,卻仍追不上外國的比例。勞工及福利局的回應是擔心改善幅度太大,業界難聘用足夠人手。現實是,近年開設的幼師課程愈來愈多,至今已有13間院校開設相關課程,包括資助或自資的證書、文憑以及學位課程。教育局回覆查詢時表示,根據有關院校提供的資料, 2018/19學年上述課程共錄取約3,200名學生。

袁慧筠認為,幼兒教育課程雖多,但質素參差,要樹立幼師的專業性,還是學位化較有保障。不過,她也指出另一現實,即幼稚園教師可能供過於求。這樣看來,勞福局的擔憂實屬過慮,現時全港只有12間資助獨立幼兒中心,提供700多個照顧名額,嚴重僧多粥少。政府要推動0至3歲教顧合一服務,理應使改善人手比例與增加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同步進行,為幼兒工作員創造更多機會。

年紀愈小的小朋友,需要的照顧程度愈高,故需要的人手比例也會愈高。(歐嘉樂攝)

幼稚園教師和幼兒工作員的起薪點一致,但幼兒工作員的事業軌迹遠較幼稚園教師模糊。據教育局最新通告,2018/19學年的幼稚園教師起薪點是21,680元、頂薪是38,550元,當局會以中位數作為每名教師單位薪金成本。目前幼師沒有薪級表,學校可按校內情況調節,但幼稚園設有校長、副校長、主任、老師、文員、校工及炊事員等,分工清楚,且有明確晉升階梯。相比之下,獨立幼兒中心編制一般只有幼兒工作員和園長兩層架構。

「嬰兒園想吸引人才加入,其實要有晉升階梯。」麥鏡英說,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的嬰兒園,自行設立了高幼兒工作員及協調主任這兩個不存在於社署要求架構的職級,園長晉升到協調主任,可以管理五間幼兒園的工作,用新的角色服務業界。不過他直言,其他機構未必能「自設階梯」,因為一來需要營運一定數目的嬰兒園,才可創造流動性,二來也要機構自行撥款。他認為,政府應改善編制,讓幼兒工作員也能看到事業前景,才能確保人才供應及服務質素。

上文節錄自第15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日)《恆常照顧稀缺 社區義工「捱義氣」 》。

相關文章:退休長者任義工保姆 資源不足致互助幼兒中心使用率偏低幼兒託管服務短缺 社區保姆捱義氣幫鄰居湊仔港幼兒全日入託率排尾四 人手不足教顧合一難發揮理效果學前託兒價值被忽視窒礙幼兒發展 教顧合一比單純照顧影響更大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其他《香港01》周報有關託兒服務不足的相關文章:託兒服務短缺30年無寸進 陳婉嫻提三大解決方案託兒服務供不應求 在職媽媽陷兩難減生仔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