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抗衰老商品效用未明 監管需重新定義老化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近年,一些科技公司埋頭研發抗衰老藥物或療法,想要讓這夢想成真,成功吸引一眾「猛人」投資,例如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Google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和佩奇(Larry Page)、創辦維港投資的香港富商李嘉誠等。然而,這些研發中的抗衰老產品的功效仍有待驗證,其中一種已推出市面、聲稱可藉由輸入年輕人血液抗衰老的方法,今年2月中已被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證實沒有科學根據,甚至有健康風險。成效未明的抗衰老保健品崛起,既反映監管上的灰色地帶,也引發科學界對「老化」定義的討論。

【科技.未來】逆轉老化未竟 抗衰老良方如真似幻

早前美國初創Ambrosia提供收費輸血服務,聲稱把年輕人士血液輸入體內可阻止身體老化,惟科學根㯫有待証明,更被FDA警告。圖為馬德里一間醫療用的輸血中心。(視覺中國)

產品定義成監管漏洞

抗衰老商機之所以出現,在於輸血毋須FDA批准便可進行,美國每年便有1,460萬人接受輸血(即每日4萬人)。FDA亦沒有把老化歸類為疾病,換言之,這些研發中的減慢衰老藥物不用按傳統規定,測試其臨床成效。

儘管如此,Karmazin的研究仍得到美國再生與細胞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Regenerative and Cellular Medicine)審查委員會的認可,該獨立機構負責評定在人體上進行的實驗是否合乎道德。委員會主席Barbara Krutchkoff解釋,判決合乎醫學程序,且「沒有異常之處」:「有人質疑我憑什麼下這個決定。多年來,很多人為了變得年輕試過千奇百怪的方法,(Karmazin的研究)並非最奇怪的。」她續說:「有些人花8,000美元去看超級碗(Super Bowl),若你想花8,000元輸一次年輕血液,而你感覺良好,有何不可?」總括而言,她認為該研究「不會比過馬路危險」。

曾在奧巴馬任美國總統期間擔任政策顧問的生物倫理學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律教授Alta Charo指出,若某種物質符合FDA對保健食物的定義,而公司根據這個定義來宣傳銷售, 除非能夠證明它是危險的,否則,FDA無法採取任何行動。相反,醫療藥物須在推出市場前確保安全和有效:「(抗衰老食品的)使用說明措辭謹慎。若這些公司販售時聲稱可治療疾病,將會槓上FDA。若他們打着回春保健食品名號,FDA什麼都做不了。」

現時抗衰老產品或療法成效不明,但若以保健商品而非藥物自居,或可避過FDA嚴格監管。(Wikimedia Commons)

老化的定義正在演變

雖然現時老化不被視為疾病,但不代表未來不會。美國科學與健康協會(ACSH)去年8月撰文指:「疾病的定義反映科學知識和文化歷史。在1851年,奴隸逃離主人會被視為患上名為漂泊症(Drapetomania)的精神病;直到1974年,同性戀仍被視為精神病一種;阿茲海默症和骨質疏鬆也曾被視為是正常老化、無可避免,因而無法治療。」

同樣地,老化的定義也在演變。去年6月,世衞推出《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第11版,當中新增了「年老」(old age)。同年,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發表文件,希望重新定義「老年衰弱」(frailty)。Sinclair透露:「我參與的小組曾與FDA談過,他們願意考慮把老化定義為疾病。當有一個國家率先改變老化的定義,就會引起骨牌效應,令其他國家跟隨。」

疾病定義隨着科學和社會發展而轉變,骨質疏鬆、阿茲海默症等都曾經不被視為疾病。權威機構如世衛也正重親審視「老化」是甚麼。圖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光纖之父高錕。(資料圖片)。

去年12月,Sinclair還和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教授Nir Barzilai在科技媒體《Wired UK》聯合撰文呼籲:「跟很多人所想相反,沒有生物法則說我們一定會老化。實際上,就幾乎所有疾病而言,老化是最明顯而重要的患病風險因素。老化研究真正想帶來的並非只是延長壽命,而是要消除疾病本身。」

一旦把老化定義為疾病,醫生便可處方藥物進行治療。支持定義老化為疾病的,一般認為此舉可增加誘因和資金,以研發老化相關疾病療法或預防方法,同時杜絕誇張失實的抗衰老保健品。反對者則認為老化是自然過程,人人都會老化,若我們把疾病視為異常,自然不能把老化視為疾病。

老化是否疾病的爭議,將左右抗衰老科技發展及應用。(視覺中國)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老人醫學教授Cathal McCrory和Rose Anne Kenny去年10月在《刺針-糖尿與內分泌》(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撰文,質疑將老化定義為疾病的做法:「老化是正常生理過程,不同物種或同一物種的個體之間都有一定差異。若接受人人老化速度各異,我們該以什麼基礎來判斷老化是疾病?幾歲可標籤為有病?是否隨意劃一條年齡界線,過了老化就不再正常?我們如何決定這個門檻?」

有一派學者認為,既然減慢甚至逆轉老化過程可以防止或至少延遲癌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等病發,而預防或延緩疾病是合理的醫療目標,那麼,不論老化是否被視為疾病,抗衰老在醫療上都有其正當性。美國「抗衰老醫學工程策略」(SENS)研究基金會首席科學家Aubrey de Grey長年推崇抗衰老科技,他認為老化可以逆轉:「我沒有說老化是疾病。老化固然對大家不好,它是醫療問題,但這只是字眼之爭。身體會累積損傷,唯一治療老化的方法就是修復這些損傷。我會視之為預防老化相關疾病。」

抗衰老支持者不擔心會造人口氾濫,De Grey甚至認為,科學界不發展抗衰老科技,對後人才是不道德的。圖為全球人口第二大國印度。(視覺中國)

De Grey曾在TED演講中提到,有人擔心抗衰老會導致人口氾濫:「他們會說,我們治好衰老的話就沒有人會死……這樣我們就不能多生小孩。」對於這種說法,抗衰老研究先驅Judith Campisi認為責任不在抗衰老:「在我有生之年,地球人口將會翻一倍,這是不可持續的。但與現時人口急劇增長給地球帶來的傷害相比,令更多人不死不會過分加劇這個問題,所以我不認為抗衰老有任何缺點。」

de Grey的看法與Campisi相同,但他更側重研發抗衰老技術隱含的道德義務:「我們要面對低生育率或高死亡率的兩難抉擇……未來人類有權就此選擇,但不該由我們代替。若我們舉棋不定,不着手研發抗衰老技術,就等於判了很多人死刑,因為他們原本可以在年輕、健康時受惠於治療,卻因為我們沒有開發而失去機會……我認為這是不道德的。」

SENS Foundation的Aubrey de Grey多年來主張及宣揚老化可以逆轉,並認為大家仍未接受這種觀念改變,抗衰老科技才因而發展緩慢。(Wikimedia Commons)

De Grey將反對抗衰老的聲音或顧慮形容為「麻木接受衰老」(pro-ageing trance),認為這種狀態會阻礙抗衰老科技發展。他說,問題在於我們在文化上已接受了老化無可避免,任何想要阻止老化及其傷害的嘗試都很容易被視為科學騙局。Sinclair則主張並非會老化才是人類,相反,是老化令我們「不夠人類」。他認為,接受老年健康衰退,就跟古人視女人產子時死亡為自然和正常一樣野蠻落後。

即使現時抗衰老藥物或療法仍需要更多科學理據支持,但投身其中的科學家,他們的心態仍有可取之處。試想想,若早年的科學家因為種種顧慮而拖延或不去研發疫苗和抗生素,今天的人類未必能活過40歲。

更多突破人類極限科技議題文章:

人工智能結合生前數據 人類可得「永生」?以數碼化身得「永生」 技術與數據監管成疑

模糊人類定義 生物黑客的超人類實驗追趕技術奇點 馬斯克:人腦要接駁AI

人腦接駁電腦 將通往怎樣的未來?腦機界面衝擊私隱 人類難與超人類競爭?

3D打印器官 終結人畜痛苦3D打印器官移植 病人真係唔使再等?

上文節錄自第156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日)《逆轉老化未竟 抗衰老良方如真似幻》。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第一屆武博】武術唔關你事?手感、眼界、反應、身體協調、雙手控制能力,一定關你事!武博「武館街」內的8個武術遊戲,讓你逐一挑戰,親身體驗武術的樂趣,記得約定好友一同前來踢館!5月3至5日,眼界.決定境界,九展見!按此立即購票,或按此瀏覽武博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