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香港自視過高 吸引力大不如前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香港不能假設人人都有興趣來,我們總是有點覺得自己是『什麼』。」前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沒好氣地形容,香港總覺得自己很吸引,以為任何人也喜歡來工作,這種自視過高的思維拖了香港後腿。他很疑惑,雖然政府一直以來都很積極招攬優才、專才,但當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出外留學後也不願回來,那些林林總總的計劃又能否吸引外地人才?

承接上文:【人才政策】成效不彰 量質未達標 拖經濟發展後腿

葉兆輝認為除了待遇,人才更看重生活質素。(吳鍾坤攝)

人才泛指優才與專才,與輸入低技術或基層勞工屬截然不同的概念,據2001年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文件,政府早年已下定義,優秀人才專注於創新及研究工作,需要一段時間才可發揮成效;專業人才則有助所屬企業及機構應付當前的營運需要,兩者在提升本港競爭力的角色不盡相同,但卻相輔相成。隨着社會發展,愈來愈多私營機構要求輸入更多具備資歷的專業人才,以填補難以聘得合適本地人才擔任的職位。

內地女星湯唯參加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成為香港人。(資料圖片)

政府在回歸初期已意識到人才短缺的問題,遂在促進經濟發展及保障本港市民就業機會的前提下,先後推出「輸入內地專業人才計劃」及「輸入優秀人才計劃」,期望借助內地及海外人才一臂之力,重點發展以科技為本、知識密集或高增值的產業,可是反應不似預期。據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文件,優才計劃自1999年12月推出至2001年2月底約一年多間,僅接獲452宗申請,即平均一日一宗,當中只有117宗獲批。

政府就此進行檢討,並歸納出以下原因:

1. 內地及海外國家均求才若渴,與香港爭相招攬人才;

2. 有些本地公司已在內地開展業務,可在當地物色及招聘優秀人才;

3. 一直以來,香港公司投放在研究發展的資源較少,因此需要若干時間,才能在創新及科技領域建立實力;

4. 新成立或規模較小的公司,可能缺乏資源,未能從內地物色和輸入所需的優秀人才。

二十年過去,政府是否已克服上述阻礙,吸引人才?現時本港主要設有六個計劃(見表),以吸引不同背景人士來港工作或投資創業。除了沿用多年的「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外,自2006年起本港先後實施「優秀人才入境計劃」(2006年)、「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2008年)及「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2015年),申請人如循這三個途徑來港,毋須先獲得聘用。此外,面對全球激烈競爭科技人才,創新科技署於去年6月推出為期三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以先導形式加快輸入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活動。

不同的輸入人才計劃各有清晰定位,如「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主要滿足市場的短期技能需求;「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則鼓勵非本地學生留港工作;「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則吸納人才以應對香港中長期經濟尤其創科的發展。除了「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設有配額外,其他計劃並沒有人數上限,總申請及獲批人數持續上升(見圖一)。

香港需要嗎?

每當談起從外地尋找人才,不少人會聯想到會衝擊本地人就業,但這是否事實的全部?作為缺乏天然資源的經濟體,資本與人力資源是本港賴以成功的基石,惟近年來人力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本港的人力資源在質、量兩方面,均面對嚴峻挑戰。

論量,過往政府不少統計報告揭示了叫人擔憂的現象:香港人口老化比想像中急促嚴重,但未來人口增幅卻比預期緩慢。翻查政府統計處《香港人口推算2017-2066》,「居港人口」推算由2016年年中的734萬人增加至2043年年中822萬人頂峰,然後回落至2066年中的772萬人,以整個推算期計算,每年平均增長率為0.1%。

隨着戰後嬰兒潮世代踏入老年,人口老化加速,加上出生人數減少,未來人口年齡結構面臨嚴峻考驗,報告推算65歲及以上人口由2016年的116萬人(佔當時總人口16.6%),上升逾100萬至2036年的237萬人(31.1%),即未來20年將增加逾一倍,到2066年長者人口推算將達259萬人(36.6%);與此同時,基於生育率低下,報告推算15歲以下人口佔總人口比例由2016年的11.8%逐漸下降至2066年的9.2%。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勞動人口將會愈來愈少。(資料圖片)

如果政府推算準確,香港的人口老化已接近危險邊緣,人力供應必然首當其衝。參考《香港勞動人口推算2017-2066》,香港整體勞動人口預計將在2022年起開始縮減,由徘徊於約367萬人的高位,逐步下降至2066年的313萬人,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按推算由2016年的59.2%下降至2066年的49.6%。勞工及福利局《2022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指出,本地整體人力需求按推算會由2012年的348萬人增加約31萬多人至2022年的379萬人,年均增長率為0.9%,本地整體人力供應則平均每年增長0.4%,推算屆時整體人力短缺達約11.7萬人。勞動力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之一,人口萎縮、勞動力見頂後回落,整體經濟發展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因此增加人力日漸迫切。

在質素方面,創新科技浪潮席捲全球,港府去年亦收到「國家任務」,獲批示「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本港銳意發展創科外,亦期望各行各業能受惠於此浪潮,這意味着大眾需持續為知識與技能增值,才可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屹立不倒。

港府近年大力推動創科發展,並鼓勵加強與內地合作。(資料圖片)

除了鞏固已有的四大產業外,發展其他產業也是大勢所趨。據勞福局報告,如果按支柱產業劃分,大眾耳熟能詳的金融服務業、貿易及物流業、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以及旅遊業,共佔2022年香港整體人力需求51.9%,各支柱產業年均人力需求增長率為0.1%至2.3%;如果按選定產業的人力需求推算,資訊科技及資訊服務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業、文化及創意產業、環保產業,以及經濟發展委員會職權範圍下的四個行業羣,即航運業、會展及旅遊業、製造、高新科技及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專業服務業,合共九個選定產業的人力需求有所增加,年均增長率為0.4%至5.8%。到了2022年,不論是四大支柱產業還是上述九個選定產業,均各需要多20萬的人力供應,才可應付需求。

再者,隨着香港持續轉型為知識型和高增值經濟體,社會需要的職業模式或會出現轉變,報告預測人力需求會轉向較高技術及學歷人士,即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專業人員和輔助專業人員的比例會普遍增加,而因自動化應用技術日漸廣泛,較低層的員工如文書支援人員的比例會下跌。

上文節錄自第15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23日),《 量質俱未達標 拖經濟發展後腿 成效不彰的人才政策》。

相關文章:【人才政策】成效不彰 量質未達標 拖經濟發展後腿【人才政策】生活成本高 人才視香港為「跳板」【人才政策】傳統價值扼殺發展 居港18年港漂嘆港人太計較得失【人才政策】人口政策以經濟掛帥 只著眼勞動力難保長遠競爭力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第一屆武博】眼界.決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舉行的第一屆香港武術及搏擊運動博覽(武博),活動包括解構武術電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館街遊戲,以及超過100個體驗班,讓市民、初學者或武術專家,透過這個多元化體驗型博覽會,從武博擴闊眼界、提升境界!按此立即購票按此瀏覽武博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