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硬漢柔情似水 吳永森:武術不是好勇鬥狠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說着說着,又說回李小龍的電影。在《龍爭虎鬥》裏,李小龍因抱打不平,與一位洋人吵了起來,洋漢一臉囂張地挑釁李小龍,然而,李卻不為所動,後來終於受不住挑釁,以船裏太小不易比武作藉口,邀對方坐小船上小島比武,對方興沖沖上了船,李小龍卻未有跟隨,反而把繫在船上的繩子解開,使載着洋人的小船失去了大船的繫引,獨自在海上飄泊,船上的洋人方知自己輸了。學武大半生,從前到處撩交打的黃毛小子,載浮載沉了幾十年,終於明白要成為一個有修養的武夫。武術,怎一個武字了得?撰文:黃雅婷

承接上文:【截拳道】見證武打電影興衰 特技人吳永森:以前真跌真打真傷

「一個人在思想上能贏了人,就毋須動用拳腳。不要以為識功夫,就凡事用拳頭解決,你不學好修養,打得再好,永遠都只是一個莽夫,給人利用的人。別人一句『哇,你很打得,你出去打啦!哇,你很劈得,出去劈啦!』你就出去了。如果你同時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你會知道把鋒芒收起來,不需要在額頭刺上『我很好打』四個字,你一個眼神,一句語言也可以贏人。」

「現在我教學生,也想導他們走條正路。沒有武德,談什麼武術呢?武術是動的藝術,英文叫martial arts,是藝術來的─就好像做大戲,手指一勾,腳輕輕一踢,都是藝術來的。」他說。

森師傅認為,沒有武德,談何武術?因此他教學生,也想導他們走正路。(鄧倩螢攝)

反觀現時時興柔術和泰拳,許多人都把學武當成減磅練肌的工具,拳館變得商業化,導師經驗少,學徒只想上課多動,汗多流,並不重視動作是否準確。「很正常的,他們打開門做生意,太辛苦會嚇走客人。因此,我這邊很少女仔,因為我會執動作,做得不好,我會發惡鬧人。你去外面學,亂打一輪。有一些人說學了幾年泰拳,但我睇他一打,連揸拳都錯,站姿都錯,用的力都錯,運的氣都錯,說什麼學功夫呢?」說着,旁邊的小狗伸了懶腰,大概是自午睡醒來,急急要站起來看看館裏來了什麼稀客,但兩隻瘦小無力的小腿撥着,吃力想要翻身,吳永森走過去抱起牠,牠才顛顛地站直了身,身體卻抖過不停,一泡微熱的淡黃的尿落到尿墊上。

「阿Lo屬芝娃娃品種,很老了,十幾歲,以前是拳館大佬,牠是我老細。」他輕摸愛犬,拳館至今開了七、八年,一人一狗就這樣守着一間鬧市裏的武館,把這裏當成家,又是工作的地方,天光了就開館,眼睏了就關門睡覺,真正武館為家。

森師傅感嘆武館市場化,像他這種拳館,已經開始被淘汰。(鄧倩螢攝)

「現在武館市場化了,大家都愛去那些裝潢華麗,又靚又新,要有冷氣,不要辛苦,但要流汗,動作不要執得很啱的拳館打拳。武術變成潮流的一種,許多人得閒就跟一班朋友上去,玩完就走,還沒有學到什麼基本功,流了一點汗就覺得識了,可以走了。」他說,現在許多地方都沒有了追求,像他這種拳館,已經開始被淘汰了,「大家都去那些健身院,一些連鎖的,大型的,去報什麼拳擊呀,跳舞呀,瑜伽呀,一個套餐全包的。裏面要有格調,要有音樂,又要有東西可吃,有水可斟。男仔上去要有靚女望,女仔上去又要有大隻佬望,變了許多老師教練都靠樣吸引學生……但我這裏不能只有那些,學功夫準是要吃苦的,我掛住他個名(他指指李小龍的相片),我也有壓力的。」吳永森說道。

以前,學國術的人都行師徒制,需要拜師,倒痰罐,「師傅前師傅後」地服侍着,由低層一步一步捱上去,然而世事萬變,現在的武館在時移世易之下,禮數少了許多,上門求學的弟子也愈來愈少。

森師傅的師公伊魯山度與李小龍合影。(網上圖片)

「我的師傅叫John Ladalski,他是李小龍的徒孫,師承伊魯山度(Daniel Inosanto)。當時學截拳道感覺好新鮮,覺得可以接近李小龍,截拳道的打法很多元化,它是一門需要不斷求新的功夫,需要你去思考,你不去思考,不去抽絲剝繭,就只會像機械人一樣。你要時常去想這招好不好,有沒有新的東西加進來,就好像讀書一樣,到了大學就要多自學,截拳道也一樣。到了今日,我仍在研究,有時過美國找伊魯山度學些新的東西。」他說,不止學問要做到老學到老,連功夫也一樣,學無止境,才會明白武術並不是好勇鬥狠,而是認識自己。

正如李小龍說,截拳道不是武功,而是一套哲學,「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Using no way as way, having no limitation as limitation.)。

吳永森的手瓜比許多年輕小伙子粗,一拳打到沙包上,換來一聲巨響。(鄧倩螢攝)

截拳道若水 轉化不同力量

「李小龍曾經以水的原理作為比喻,說上善若水,武功要做到千變萬化,轉化成不同力量,於是截拳道包括最少25種的功夫,以適應於不同的世界,世界進步,我們要迎接改變,又不可以隨波逐流。你用空手道跟我打,我可以用回你的方式去和你打,你學什麼門派來到我面前,我都可以用回你那套去和你比賽。」截拳道有幾種攻擊方法,其中一種為直接攻擊,只要對方一出手,就回報一拳,那一記力度,足以叫對手昏厥過去。

「截拳道也是尋找死亡的藝術,如果今天你能面對死亡,你就已經贏了。如果我和你打架,你不驚痛又不驚死,你就會贏。」他指着鏡牆上高掛的兩個截拳道會徽章,解釋這兩個八卦說的是循環不息,學武之人自起點前進,但他日一定會重新回到起點,「當你回來再看一次,你會知道有一些東西你漏了,那些東西你未曾享受。有一些人問我,師傅你為什麼可以堅持那麼多年,我說我要回頭享受一些過程。以前總會因為朝着目標大步走,而錯過了一些東西。現在好了,我要走回頭,再享受一次當中的東西。走回頭的路要慢慢去咀嚼,其實是一種享受。」

吳永森強調,識武術不一定是壞人,那視乎一個人的本質。如果你善良,學過功夫,更懂得修心。(鄧倩螢攝)

真的,56歲的人了,人生的步伐總在不知不覺間走了那麼遠。他說自己其實叫「吳三歲」,永遠的三歲,只要心態年輕,就能永遠活得像個孩子,一樣充滿好奇心,在因循的環境下發現新意和趣味。

他搔了搔一頭黑髮,突然懊惱:「我其實好想留一頭白髮,成頭白髮多型啊,好似華英雄。」說罷忍不住大笑。這時,小狗終於離開了尿墊,顛顛地走了過來,十幾歲的芝娃娃像不會老,小小的一隻,毛色已經黃了,胃口不好,看着羸弱,但還是一臉娃娃臉,一雙眼睛大得晶瑩,卻已經看不見了。吳永森一手將牠抱起,像嬰兒一樣捧在自己心頭。

這個看來無堅不摧的硬漢,其實是最柔軟的水。

上文節錄自第16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3日)《截拳道師傅柔情似水 吳永森:學懂武術 更懂收放自如》。

其他電影人專訪文章:【專訪】商科生走進創作圈 電影監製楊寶文:我也喜歡說故事.上【專訪】商科生走進創作圈 電影監製楊寶文:我也喜歡說故事.下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