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未歷傘運 不識黃之鋒:中學生的政治啟蒙(上)

撰文:林嘉淇
出版:更新:

身穿黑衣,頭頂黃色或白色頭盔,面戴或黑或白的口罩,加上緊貼鼻樑的透明眼罩,用保鮮紙包裹手臂,並手持一把把雨傘……他們是站在這場反修訂《逃犯條例》最前線的示威者。在整場運動中,示威者時而佔領夏愨道,時而在立法會示威區唱聖詩,時而包圍警察總部,這種野貓式行動正應驗了李小龍所說的「Be water, my friend」(能屈能伸,柔軟而堅強)。2014年一場持續79天的佔領運動,是不少80、90後的政治啟蒙。當時站在最前的學聯、學民思潮等學生組織成員,現在差不多都踏入社會。四年多過後,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一連串行動,終於把一度停滯的社會運動引領到新的一頁,「6.9」一百萬人遊行、「6.12」圍堵立法會、「6.16」二百萬零一人遊行、「6.21」圍堵警察總部大樓、稅務大樓、入境大樓,參與人數之多前所未有,而年輕人再次成為主角。

一層層催淚彈煙霧消散,眼前的是穿着中學校服的青澀面孔。他們是00後,也是主流媒體形容為最受內地軟實力影響的一代—他們「淘寶」、玩「抖音」、看內地的電視節目。他們耳聞過雨傘運動(佔領運動),但對運動訴求只略知一二;他們聽過黃之鋒是誰,但不認為他是他們的領袖。

對於00後,不難從媒體看到這些假設:他們耳濡目染中國文化;他們受「普教中」的影響;他們政治冷感。我們不如聽聽他們真實的想法,了解一下他們對社會運動的初體驗。

每個人走出來都說要為下一代,我正正是他們口中的下一代,那麼為何不是我去為自己爭取呢?
Matthew 16歲 中三學生

Matthew沒參與過「傘運」,沒見證過黃之鋒或學民思潮等政治人物站台,那時他才不到10歲。他直言對黃之鋒出獄沒太大感覺,也沒期望他出來可以為整場運動帶來什麼重大影響,走出來的原因是因為不信任內地的司法體系。他未必能解釋內地司法制度中有哪個程序不妥,但他舉了銅鑼灣書店事件為例,「像是跳過一國兩制,把人帶上去,是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啊!」

對於中學生,他們是一個社運標誌。但是否期望他們能為運動帶來衝擊?並不。(羅君豪攝)

最初,Matthew雖對修例存在憂慮,但不足以令他走到前線,是參與遊行後才慢慢察覺到,自己與這個城市的命運連繫起來,原來他是「香港人」。「感受最深的不是大家一起叫林鄭下台。而是:『香港人,加油!』」就是這一句口號,讓他想為這個他成長的地方做更多。「我明白自己還小,知道自己的局限,不會走到最前線,但也想盡少少力。」他加入地區的擺街站群組,這是他覺得在這場運動中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Matthew自問不是站在最前線的示威者,但也想讓大家更關心、更了解修例對香港人的影響。他提到直到在社區派傳單時,才知道很多人其實並不關注修例,別人走來罵他們,不是因為傳單上有什麼邏輯錯誤,也不是因為立場有異,僅僅因為他們是「學生」。

「他們覺得我們這個年紀應該讀書,覺得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不會與他們爭拗,反而會問他們知不知什麼是《逃犯條例》,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也許只知警方用了很多暴力、示威者被指為暴徒,但缺乏對條例的認識。」

「你覺得這樣派傳單有用嗎?」他聽畢頓了一頓,思考了數秒後答道:「雖然知道傳單不是最好的方法,但起碼令他們在腦海中會閃過這條條例。」

反修例遊行喊了不少口號,最令Matthew深刻的不是「林鄭下台」,而是「香港人,加油!」(歐嘉樂攝)

Matthew笑說,除了做功課外,從不會就某一議題找資料看,但今次連立法會會議、記者會、遊行直播都看,更特別下載微博看內地人的看法,了解他們怎樣看在香港發生的事情。「不外乎是覺得我們被外國勢力洗腦,或你沒有做錯沒有犯罪不需害怕。(為什麼會想知道他們的想法?)像辯論般,你要知道對方論點才能反駁,當然要看正反兩面的觀點。」

對Matthew來說,今次是他們一代人的啟蒙,「曾經我也是『港豬』,但這件事後開始明白政治原來是這樣的,香港也有自己的事,不是不理會就可以當沒事發生。」

社會常覺得,太年輕的抗爭者走出來不是好事,因為這代表了社會問題嚴重,才導致本應乖乖在學校念書的學生要走出來。但從另一角度看,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好事。

「有人說你一個人不理並不會影響什麼,不出去遊行也不會有影響,我覺得不是這樣,很多人說,即使全港700萬人出去,政府也不會做什麼,所以會在家歎冷氣,看你們遊行。」 Matthew看了看電話不斷傳來的即時現場消息,說:「最少我出過聲,最少自己不會後悔。我不是為了打卡放上IG(Instagram),引別人讚自己很叻、關心時事,而是有目標—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身邊的人。」

Matthew說,遊行不是為了放上IG打卡,而是希望政府聆聽民意,撤回修訂條例。(非當事人/李孫彤攝)

眼前的他滿臉稚氣,說起話來總淡淡然,每次回答前總會慎重思考,不會衝口而出,也不會過於表露情緒,但說到對社會置若無聞的人時卻語帶怒意:「我寧願你有立場,總好過你當無事發生,以為不關自己的事。特別是派傳單給學生時,會感受到有人不想理你……我們以後不是想做個只懂死讀書的人,而是想有批判性思考啊!像念通識般,也不是要訓練你能否背誦什麼是行政架構吧!」

「我要去那邊派傳單了。再見!」他說這句話時稍稍鞠了躬,不禁讓人想起,這稱得上「暴徒」嗎?

下一篇,我們來看看三位在現場急救站幫忙的女中學生,她們在6.12現場首嘗催淚彈的經歷,如何影響她們對這個城市的想法?【逃犯條例】未歷傘運 不認識黃之鋒:中學生的政治啟蒙(下)

上文節錄自第16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24日)《沒有大台 如水流動的示威》專題報道中的《中學生:我們的政治啟蒙》。

專題其他文章:【逃犯條例】職場新鮮人:傘運教的事 示威者進化警方亦然(上)​【逃犯條例】職場新鮮人:傘運教的事 示威者進化警方亦然(下)【逃犯條例】網絡成隱形大台 從文宣到現場行動(上)【逃犯條例】網絡成隱形大台 從文宣到現場行動(下)【逃犯條例】一句聖詩的力量 教徒擺脫「耶L」標籤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