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一句聖詩的力量 教徒擺脫「耶L」標籤

撰文:林嘉淇
出版:更新:

在民陣發起「三罷」前一天,即「6.11」的晚上,有基督教組織在政府總部前舉辦祈禱會,那次是《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這詩歌第一次在金鐘響起,迄今經過十多天,歌聲仍未有停歇。整場運動,不論是氣氛緊張、警民對峙的晚上,或是百萬市民遊行的下午,這首聖詩都縈繞於耳。信徒的長期據點便是在立法會的「煲底」(示威區),身旁的非信徒示威者都說,或許不了解那首聖詩的實質意義,但聽起來真有淨化心靈的作用。這一次,教會站得較以往每一場社會運動都還要前,是為了什麼呢?

基督徒Winnie可謂是見證《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成為運動主題曲的其中一人。她憶述,在祈禱會快將完結前,當時集會的主持人說了句:「我有個感動,很想和大家唱一首不會完的詩歌。」Winnie當時心裏想,真會有詩歌是不會完的嗎?結果旋律一起,她便不停止地唱了三個小時,唱到聲沙才走到旁邊坐下來,休息至翌日早上。「我最初的想法是,(唱詩)只是希望可延長祈禱會,讓我們更容易留守到第二天⋯⋯想不到大家當成主題曲般唱,通常基督徒在(社運)現場唱詩都會被罵。」

基督教義裏很重要的是要講真理,要相信真理,拒絕一切謊言。
胡志偉 63歲 牧師
胡志偉牧師希望年輕人記住聖經中對愛的解釋—只喜歡真理,不喜歡不義。(鄭子峰攝)

剛在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完成祈禱會的胡志偉牧師徐徐來到立法會「煲底」,聽着運動「主題曲」,他看着帶詩的人說:「這一切超出了我們預料。」他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在五年前的佔領運動中,「基督徒」是不受歡迎的。那天是「雙學」打算行動升級衝入政總的一晚,「我記得是晚上11點多,傳聞警方有可能開槍,我們一堆教牧到現場,希望能令示威者克制。示威者卻叫我們走,不要阻住他們行動,那次是很失敗的經驗。」

到了今天,《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的旋律每晚在立法會「煲底」響起,牧師時不時加入講話,叫人祈禱,中途沒人阻止,也沒人叫他們離開。胡志偉坦言和五年前相比,是一個極端的反差,「我們只是做我們認為要做的事,要令雙方克制,做出來的事是否得到別人的認同,不在我們的掌握中。」所以,在6月11日開始的祈禱會,會見到他與一眾牧師的身影,有時負責帶祈禱,有時負責帶聖詩,有時只是靜靜站着或坐着。因為他的「羊群」在這裏,作為牧師,他也必定在這裏。

在「6.12」當天,胡志偉牧師就是在此處嘗了催淚彈。(鄭子峰攝)

最初,他們只是靜靜地在一旁辦宗教集會,但13日那天,他與其餘十多位教牧召開記者會,訴說前兩天於現場的所見所聞。有牧師回憶起有警察曾對他們說:「叫你個耶穌落嚟見我哋。」胡志偉邊說邊拿掉架在鼻樑上的眼鏡,以紙巾拭淚,「我感到好痛心。我們年輕一代還會不會承認自己是香港人?還會不會愛香港這個地方?」

年輕人心淡想離港

因為政府一句「暴動」,他們召開這場記者會,想對公眾說出「真相」,「當然有畫面是有人扔磚頭和鐵枝,但看來看去最多是一兩次,絕非他們所說有很多人扔磚頭及鐵枝。」

與政府相反,胡牧師看到的是一個個純真、良善的年輕人,他們出於對香港的愛而站出來追求理想。「說學生是暴徒,是把整代年輕人放在政府的對立面,任何一個政府都不可能這樣愚蠢,令下一代憎恨自己。」在他眼中,政府在整場運動面臨的不只是管治危機,也終將失去一代年輕人。因為在留守金鐘現場的無數個晚上,他不下一次聽到年輕人因為對這個城市心淡,為了更好的將來,盤算着移民,或是想到外國升學,再也不回香港。

說到此處,胡牧師想起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的表現,「你說你要真誠道歎,但我一點真誠都看不到。許志安比她真誠多了,年輕人是不會收貨的。即使林鄭在記者會說要修補關係,當她沒有實際行動,年輕人是會看得到你的虛偽。」他說,「我63歲了,沒有任何政治野心,我不會從政,(出來)只是想表達教會在整場運動的立場。」

胡牧師說,只是做自己認為要做的事,要令雙方克制,做出來的事是否得到別人的認同,不在他們的掌握中。(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在胡牧師所在的教會單位─「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網頁上,看到他數篇針對《逃犯條例》修訂的文章,有一篇直接勸勉教會領袖要與信徒同行,不能以「我是教會」的權威要求信徒順服一切,面對信徒有不同的政治訴求,教會應採取「不打壓丶不限制」的態度。

字字當頭棒喝,直面挑戰不同教派的教會領袖,難道就不怕走得太前會受壓嗎?胡牧師沒有以《聖經》中又長又複雜的經文作為理由,反而是一口氣點出幾個歷史人物,「馬丁路德金是浸信會的牧師,也走出來反對種族隔離的政策。聖公會國會議員韋伯福斯也是反對黑奴政策,他們走出來是因為信仰的價值─要走進社會與人群。」

「走到這樣前,預料了會有壓力。在現場也有人罵我,你回教會講天國的道理吧,不要搞政治,你這樣做是在誤人子弟。」「你不會反駁嗎?」胡牧師搖了搖頭說:「不反駁,要罵便罵吧。耶穌講公義也講仁愛,《聖經》也是在講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和價值,所以我覺得自己是按《聖經》去做。」

如果我們說五年前的雨傘運動,當時教會所做的是失敗,佔中三子做的是失敗。(那時)他們埋下了種子,今天是開了小小花,結了小小果。
連日來在各處唱聖詩的人,成為這次反修例運動中其中一股力量。(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非教徒或會覺得基督徒是這次運動其中一個「大贏家」。有網民更說從此不再稱呼基督徒為「耶L」,並呼籲搞事者不要用《聖經》開玩笑。似乎林鄭這一次成功令基督徒與社會「connect」(連結)。胡牧師反而看得很淡然,不特別覺得是一場基督徒與社會的「大和解」,更覺得這是一場有賴前人種樹的進程,「如果我們說五年前的雨傘運動,當時教會所做的是失敗,佔中三子做的是失敗。但他們埋下了種子,今天是開了小小花,結了小小果。」他續說,今天運動演變為不需要大台,不需要領袖,每人各司其職,自發的運動比起有領袖有大台更powerful(強大)。

在今次反修例的運動中,人人走上街頭的原因各有不同。有未曾經歷過傘運的中學生說出初嘗社運感受,有曾為傘運的中堅道出今次運動與五年前的不同,有透過網絡參與運動的人講述網絡動員在運動的重要性。

人人崗位有所不同,各自在這場運動發揮作用。沒有大台,依靠的便是這群素人一步步走出獨有的抗爭模式。

上文節錄自第16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6月24日)《沒有大台 如水流動的示威》專題報道中的《教徒不只唱聖詩 教會昂然上前線》。

專題其他文章:【逃犯條例】未歷傘運 不識黃之鋒:中學生的政治啟蒙(上)【逃犯條例】未歷傘運 不識黃之鋒:中學生的政治啟蒙(下)【逃犯條例】職場新鮮人:傘運教的事 示威者進化警方亦然(上)​【逃犯條例】職場新鮮人:傘運教的事 示威者進化警方亦然(下)【逃犯條例】網絡成隱形大台 從文宣到現場行動(上)【逃犯條例】網絡成隱形大台 從文宣到現場行動(下)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