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熱浪.一】「隔月一遇」 酷熱侵襲 植樹可阻地球升溫?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前陣子,香港市區錄得氣溫達攝氏35度,創出今年以來最高,已叫不少香港人吃不消。遙望歐洲,6月份已受一輪熱浪侵襲,法國錄得有紀錄以來的攝氏45度高溫,西班牙多個地方也超過攝氏40度。然而,7月份第二輪熱浪襲至,堪稱「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從比利時、盧森堡,到德國、荷蘭和英國等地再創最熱紀錄,有法國小鎮更錄得攝氏46度,巴黎亦熱至攝氏42度,就連海拔逾4,800米、夏天一般在攝氏零度以下的歐洲最高峰白朗峰,溫度儀器顯示屏都驚見7字。撰文︰李道

地球「發燒」了,無人能夠獨善其身;然而,誰又料到,環保工作一直走得最前的歐洲,卻淪為一浪又一浪的熱浪重災區?

熱浪之可怕,乃是殺人於無形。氣候變化之下,極端天氣日趨普遍,諸如暴雨、颱風等等,受災地區固然死得人多。然而,熱浪卻大不相同,災情是隱性而非顯性的,不會帶來死傷枕藉的畫面,卻會加劇許多慢性疾病的病發風險,譬如中風;此外,熱浪影響範圍廣泛,並不單單集中在一兩個城市,而是可能遍及好幾個國家及一整個洲。

有法國小鎮更錄得攝氏46度,巴黎亦熱至攝氏42度。(Getty Images)

事實上,荷蘭中央統計局(CBS)上周五(8月9日)便公布,上月熱浪期間,該國在上月底那一周死亡人數比正常夏季多了近400人。據研究估算,2003年的歐洲熱浪直接或間接奪走了70,000條人命;當年,法國最熱時還僅約攝氏40度,相比今輪熱浪可謂「冷」。

由「千年一遇」到「隔月一遇」

2003年的熱浪,時人一般評為「千年一遇」;到了2015年,英國氣象局更新評估,計算出同等程度的熱浪或恐「百年一遇」。誰又料到,單是2019年,已經先後出現了兩次,且是驚人地「隔月一遇」?局方當時說,2040年將要進一步換上「普遍(commonplace)」一詞形容熱浪的侵襲,時至今日,評估又會否再次更新?更恐怖的是,這份報告還不諱言說,不管期內人類如何加快減排速度,預料都不會扭轉相關事態的發展……

眾所周知,大氣層內溫室氣體不斷累積,乃是地球淪為「人間煉獄」的重要元兇。雖然,以美國總統特朗普為首的共和黨向來否定氣候變化是人為促成,甚至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不過,學術界幾乎一致認為,人為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劇了極端天氣的頻發性。其中,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針對今輪歐洲熱浪總結指,根據氣候模型和氣溫數據分析,法國出現極端熱浪的機率比人類開始使用化石燃料時高出五倍之多。

所以,要治療及紓緩地球「發燒」的病,方法離不開兩個:一是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二是重新吸收排放出來的溫室氣體。於此兩方面,歐洲其實已着墨不少。

瑞典樹木吸收78%排放量

如何重新吸收排放出來的溫室氣體?廣植樹木,既會吸收大氣裏的二氧化碳,還會將碳元素儲存植物體內,這個方法小學生皆知。「全球森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去年的研究顯示,單計現時熱帶雨林損失所釋出的溫室氣體,已相當於全球每年排放量的8%,亦即幾乎等同美國全年的排放量。

值得慶幸是,歐洲的植樹工作非常成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統計顯示,1990年至2015年間,全球森林面積每年平均減少了0.13%,反映「去森林化」(deforestation)的問題仍未逆轉。惟近年減少速度已見放緩,由1990年至2000年年均減少0.18%,減幅大削一半到2000年至2015年年均的0.09%;而在人類生活的六大洲之中,自千禧年來有一半、即亞洲、歐洲、北美洲的森林面積不減反升(圖一)。

歐洲保護樹木的工作相當完善,還體現在樹木佔全國陸地面積的佔比。

以國家劃分,貢獻最大的乃是中國,於此二十五年間森林面積年均增逾200萬公頃,每年增幅相當於20個香港般大,年均增速是1.13%。歐洲整體成績雖然有所不及,同期總森林面積僅增約85萬公頃,年均增速只為0.08%,不過,個別國家卻是成績斐然,好像冰島就年均大增約4.6%、愛爾蘭增約2%,西班牙、意大利亦年均增約1%。連同其他林木區(wooded area)計算,期內全歐樹木面積的增加幾乎等於一整個葡萄牙。更重要是,單計原始森林(primary forest)面積,歐洲乃是增幅最多的地方,1990年至2015年間年均幅度約0.5%,中國以至亞洲整體則是持平,北美洲更是稍稍下跌。

歐洲保護樹木的工作相當完善,還體現在樹木佔全國陸地面積的佔比。不必諱言,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樹木面積往往較多,例如南美、非洲的小國,樹木面積比率可能高達九成;然而,歐洲不少已發展國家的樹木覆蓋率還是非常之高,歐盟數據顯示,瑞典和芬蘭就有超過四分之三的面積是樹林,西班牙、葡萄牙及東歐不少國家的比率亦逾一半,2015年的全歐樹木覆蓋率亦高達42%。相對而言,中國的樹木覆蓋率僅約兩成,而美國也只有約莫三分之一。

不要小覷樹木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據歐洲環境署(EEA)所指,全歐的森林生物質(biomass)共儲存了800億噸的碳,而自1990年起增加的森林生物質也相當於吸收了30億噸的碳。除了一次性的碳儲存,署方最新數字還顯示,單計2017年,全歐樹木就吸去共3.6億噸溫室氣體,相當於全歐同年總排放量的8%。在樹木數量較多的國家,瑞典的樹木更吸收了本國約78%排放量,挪威、芬蘭亦有約50%(圖二)。

瑞典的樹木更吸收了本國約78%排放量,挪威、芬蘭亦有約50%。

雖然,歐洲廣植樹木不一定全跟環保有關,因為查閱許多相關文件,都會稱之為林業,跟經濟和就業扯上關係。例如,2016年全歐林業便創造了逾50萬職位空缺,其中波蘭所佔最多,其次是德國;以提供的木材總值看待,則是以德國的產值最高,涉及40多億歐元,之後是瑞典和法國的約30億歐元。文件尚研究了業內的「貧富差距」,譬如芬蘭林業的人均生產力達到16萬歐元,希臘則竟然不足1萬歐元,等等。但毫無疑問,無論是向錢看,抑或為了環保,只要樹木數量持續增加,對地球和人類均屬好事。

跳進大海暢泳,是西班牙巴塞隆拿市民的消暑方法之一。(美聯社)

撒哈拉沙漠熱空氣北移所致

可惜,不管歐洲如何致力環保,也恐怕要「躺着中槍」,受鄰近的非洲所牽連。姑勿論箇中道德哲學爭議,諸如歐洲工業革命才是溫室效應元兇,故減排責任理應落在已發展的歐洲本身,而非反過來以此限制其他落後地區的工業化發展;

捨遠求近,過去兩月,歐洲接連受到熱浪侵襲,追蹤氣象因素實源於撒哈拉沙漠的熱空氣北移所致,相關熱空氣被大西洋和東歐的冷空氣困住,所以,西歐淪為這股熱浪的重災區。

後來,這股熱浪北移至格陵蘭,丹麥氣象研究所(DMI)分析指,光是7月份,這個長年冰封的地方便融冰近2,000億噸,比平常夏天多出兩、三倍,融化出來的水量足夠注滿7,200萬個奧運標準泳池,料令全球水位推升了0.2毫米。

繼續閱讀︰非洲去森林化加劇 歐洲推減排但力度不夠

相關文章︰可再生能源發展不似預期 各國推環保走塑全球暖化加劇 研究揭2080年「熱浪殺人」激增471%

上文節錄自第17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12日)《環保先鋒難獨善其身  地球發燒 熱浪蹂躪歐洲》。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