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未來製藥專家 將由AI取代人類?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眾所周知,研發新藥的路途極之艱難,耗費極多資金和時間,而最終能通過臨床試驗和監管核准而面世的藥少之又少。不過,製造了Deepfake和AlphaGo的人工智能(AI)技術,竟已幫助科學家在製藥方面取得一些初步成果。AI將會如何影響製藥業的未來?會否取代人類成為未來製藥專家?

承接上文︰新藥研發低迷 AI可如何顛覆生態AI用數據研製新藥 反而是它的最大局限?

麻省理工計算機科學家、強生子公司楊森製藥(Janssen)顧問Regina Barzilay認為,即使AI在藥物開發有所進展,現時仍未可以完全取代人類。她比喻現時AI製藥業:「你有微波爐、咖啡機和各種廚具,但沒有一樣真的能替你煮飯……即使所有這些機器可以幫你做得更快更好,仍然需要你將它們統合才能煮出一頓飯。」畢竟,她提醒,現時仍未有機器學習研發的藥物推出過市場:「它只是幫助人類在很多細項做得更快更好,但現階段我們仍未到達完全由AI發現新藥的地步。」

有科學家指出,現時仍未可單靠AI自行獨力研發藥物。有業者則預期,短期內AI將可加快臨床實驗前的進度。(Getty Images)

但現行的製藥生態仍然會有所變化。短期內比較可能的是,藥廠在進行大規模臨床測試前,會先用AI模擬判斷某種有潛力的藥物是否有效。基因大數據平台藥明明碼(Wuxi NextCODE)首席AI科學家Thomas Chittenden就預期:「AI將帶領我們完全理解人體生物學,並給予我們工具處理人類疾病。我們在研發藥物及臨床測試中評估的方式,將會變成為非常精細的規律辨識。」英國人工智能公司BenevolentAI臨床及策略合作行政總裁Jackie Hunter則寄望,AI有潛能準確發現前所未見的疾病成因:「個人化醫療已經說了很多年,AI將會令它可行。」

當然也有一些業者澄清,沒有打算要取代人類研究員。例如Hunter指,他們的目標是「擴增和提高科學家的決策能力」。這意味着藥物研發工作和所需技能都不再與以往一樣。牛津大學計算藥物化學家Anthony Bradley估計:「懂得編程將會在未來五至十年很有用,但我懷疑的是,之後基本上電腦都能替我們辦妥。在實驗室中,我們或許需要更多嚴格受訓的專才與自動機器和AI專家合作,並在某些反應區域過程中負責微調。」他又指,或許那些濕實驗室(wet lab)技能,即實際進行化學或生物實驗的技術,「可能在未來十年會沒有用處」。

有科學家預期,未來要研發新藥,既有的實驗室實作技巧在未來未必再有用,跨領域技能,尤其是AI,將是大勢所趨。(Recursion)

AI製藥初創公司Berg行政總裁Niven Narain認為,博士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指導方法,「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並應該延伸到醫學院和本科生的教學。他更揚言:「學生只專注於特定一種基因變異,比其他人都學習得更多,這時代已經過去了。」Chittenden也同意:「未來十年博士生將會很不同,學術範圍將會更闊。下一代最需要的是對人體生物學的理解,而同時要懂得電腦科學、計算統計和統計機器學習。」

史丹福大學AI生物醫學研究員Russ Altman則相對保守:「本科生需要在統計和計算的概念上有基礎能力。但在博士生級別,仍需要學習深入技術,他們是作為專才而非通才而值錢。」又或許如從事新藥研發多年的化學家Derek Lowe所預測:「不是機器會取代化學家,而是使用機器的化學家會取代不用的那些。」

相關文章︰從招聘到挽留員工 人工智能如何改革人事部?分析求職者性格 人工智能請人更可靠?用人工智能請人 是消除還是延續偏見?診症能力媲美人類 人工智能將成未來醫生?要取代人類醫生 人工智能還欠甚麼?

上文節錄自第18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23日)《新藥研發低迷 人工智能可如何顛覆生態》。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