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時裝.一】時尚影響地球?奢侈品快時尚紛紛走上綠色道路

撰文:張家佳
出版:更新:

環境保護是社會發展至今亟需正視的問題,亞馬遜的生態危機在提醒我們,地球也面臨危機。16歲的瑞典女孩通貝里(Greta Thunberg)在今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公開抨擊全球領袖忽略環境問題,引起廣泛關注。不論什麼產業,環保逐漸成為一種社會責任。時裝產業除了將產品做到款式漂亮,穿着舒適之外,環保意識也被慢慢注入設計理念。愈來愈多品牌和設計師都推出環保系列,它們究竟真正做到環保與否?時裝和環保怎樣共存,這個問題值得研究。

有調查顯示,受訪的半數港人承認曾隱瞞購物使費,最多港人認同購物能帶來刺激,但興奮感持續不夠一日。(視覺中國)

環保時裝(eco fashion)的概念由來已久。早在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在她的著作《Silent Spring》提出,廣泛使用化學農藥,不但影響了環境和社會,同時也會影響人類活動,包括日常所需的服裝。

人們對環保的探討兜兜轉轉,從關注重工業開始,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終於有人有系統地將環保和服裝製造產業聯繫起來。九十年代,歐美國家開始出現經濟不景氣,能源危機進一步強化,1992年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簡稱UNCED,又稱里約地球峰會)中,綠色問題(green issue)開始在時裝和紡織品相關的出版物中提及;同年,經由15個國家知名紡織檢定機構(同隸屬於國際環保紡織協會)測試和認證,成立了OEKO-TEX STANDARD 100紡織品生態標籤,關注環保的紡織原材料。「回歸自然」也開始成為時裝設計師喜用的設計主題。如今,環保時裝已不再稀奇,不少品牌和環保組織參與其中。

時裝如何影響環境?

時裝產業每年生產數量龐大的消費品,造成的環境影響不可小覷。時裝業的產業鏈也是漫長的,從產生設計意念開始,就已經對環境帶來不少影響,接着是原材料的採用、紡織廠製造、運輸和銷售,每年造成的污染和浪費不計其數。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數據顯示,每製造一件棉T恤,其生產過程就要花費2,700公升的水,全球每年紡織業的用水量達到387萬億公升,其他環節的用水量更是難以估量。

胡金莲教授認為,現時服裝的環保問題主要體現在衣物一開始製造生產的紡織材料及其後續處理中。(視覺中國)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系教授胡金蓮向《香港01》記者表示,現時服裝的環保問題主要體現在衣物一開始製造生產的紡織材料及其後續處理中。她舉例說,「紡織品的原材料染色和整理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水資源,排放造成水污染。很多紡織材料的加工過程已經不斷改進,會使用溶劑染色或者使用超臨界流體染色等方法。」

許多環保人士倡議使用純天然、可再生的材料,例如有機棉花、絲綢等,因為這些材料往往來自常見的植物。但是,天然材料的弊病也顯而易見。胡金蓮以純棉和絲綢的衣物為例,指其材質脆弱,使用周期比較短,更可能造成另一種浪費。另外,種植天然材料,或會使用農藥和化肥,改變土質,這些方面也需要考慮。

人造材料保存時間較長,很多性能較為穩定,因此,現在衣物紡織品中近半數是滌綸,工業用紡織領域中可能使用量更大。但這些材料往往來自塑料等不能再生的材料,因此也成為破壞環境的一大元兇。

服裝經過使用過後,回收和妥善處理是另一個關乎環保的環節。(視覺中國)

服裝經過使用過後,回收和妥善處理是另一個關乎環保的環節。根據環境保護署的統計數據,2017年香港每日被運往堆填區的紡織物約有370公噸,相當於每分鐘丟棄1,500件T恤,佔整個都市固體廢物的3.4%。香港綠色和平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每年購買約18件衣物,每四件當中有一件穿少於兩次就被丟棄,四成人平均穿着同一件衣物亦不過五次。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鄧敏琳指出:「香港人沉迷購物雖不是新鮮事,沒想到在全球名列前茅,例如過半數港人擁有未剪吊牌的新衣。半數港人承認曾向他人隱瞞購物使費,最多港人認同購物能帶來刺激及滿足感,但購物興奮感持續不夠一日,而且滿足感消退後感到更空虛,除了愈買愈寂寞,更會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及一屋雜物。」

該調查亦發現,各地區逾五成人承認擁有的衣服比需要多,約三成人購物後的興奮感不足一日即轉化成空虛感,形成「購物、空虛、再購物」的惡性循環。

消費者在服裝上每年的大量消費,造成不少浪費。(視覺中國)

「如何處理廢棄衣物也要從紡織原材料談起。」胡金蓮解釋,「處理這些衣物時要考慮可否降解或者完全降解等問題。」還有一些質量差的紡織品,即使被回收再次加工利用,也要經過多重程序。人造材料通常無法完全降解,因此在回收方面需要很多工序處理。

環保時裝甚至還涉及到另一個複雜的領域,即環保道德。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的人士對時裝界中的皮草反對已久。

2018年的倫敦時裝周提出全面禁止使用皮草材料,成為全球首個棄用動物皮草的知名時裝周。這個歷史悠久的時裝周近幾年針對品牌設計師是否計劃在時裝周內使用皮草製品進行問卷調查。2018年,反饋不使用天然皮草的設計師達250位,於是,倫敦時裝周開始限制使用皮草的作品。

環保人士指出,使用皮草是對動物的殘忍剝削,另一方面,大量捕殺某一類動物也會打破自然界的食物鏈平衡。英國時裝協會(簡稱BFC)在當年發表聲明,稱「作為英國時尚界的代表,英國時裝協會支持設計師創造力的同時,鼓勵他們在挑選材料和供應鏈時做出符合道德的選擇。」

於是,人造皮毛應運而生,但似乎又回到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死循環中。

奢侈大牌如何響應環保?

一直以來,時裝品牌的競爭力被集中在設計和價格上。但是,在地球環境問題愈發嚴重的今日,任何製造業都在講求環保問題,如何可持續發展,時尚品牌無不例外。

提起環保時裝,時尚中人都不得不提英國時裝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這位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和保護動物權益活躍者Linda McCartney的女兒,繼承了雙親的環保基因,成為著名設計師中罕見的終身環保主義者,也是一位素食主義者。

Stella McCartney是環保主義者,其同名品牌做到原材料僅使用純植物性資源及有機棉。(視覺中國)

她的同名品牌衣飾完全做到了原材料僅僅使用純植物性資源、有機棉,拒絕皮草,並且在產品的生產流程中,摒棄了會造成污染的工序,而且採用對自然環境負責的方式。

英國《衛報》曾經在2018年11月報道,McCartney宣布參與簽署聯合國發起的「時尚產業氣候變化行動憲章」(Fashion Industry Charter for Climate Action)。該憲章在波蘭舉行的COP24環境保護會議上正式頒布,主要目的為應對氣候變化。

她還成立了專注於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平台Stella McCartney Cares Green,籌集資金,致力於宣傳環保知識,並倡議時尚從業者重視環保等。

她的同名品牌衣飾完全做到了原材料僅僅使用純植物性資源、有機棉,拒絕皮草。(法新社)

其他知名的奢侈品大牌也不甘示弱。英國的Burberry今年就宣布,爭取在2022年完全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它將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該舉措將會適用於英國、美國以及EMEA地區(歐洲、中東和非洲)所有的直接運營以及供應鏈運營中。該品牌早前更和二手轉售平台合作,鼓勵消費者買二手產品。

擁有眾多著名時尚品牌的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在2015年成立了環保基金,規定每一個旗下品牌必須定期上繳一定資金,用來推行環保項目,例如投資LED照明、節能製冷設備,以及減少碳排放等。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今年4月促成奢侈品集團開雲(Kering Group)領頭,在G7峰會舉行之前組成環保聯盟,Chanel、Prada和Hermès等32家時尚大牌都參與其中,聯合簽署了一份時尚契約(fashion pact)。該契約的三大核心目標是:阻止全球變暖、恢復生物多樣性和保護海洋。

Chanel在2010年的秋冬時裝騷,模特兒穿梭於逐漸消融的冰山,喚醒大眾關注地球暖化議題。(視覺中國)

開雲集團還把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核心,讓業界看到其決心。早前有專家認為,奢侈品集團作為時尚世界金字塔的尖端,往往創造了流行和不存在的市場,「他們在環保方面大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強調環保的概念,使之成為一種時髦的標籤。」

已故著名設計師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在Chanel 2010年一場秋冬時裝騷中,把舞台布置成冰山的形狀。潔白無瑕的冰山橫亙在舞台,模特兒穿越逐漸消融的冰山,以此向大家宣傳關注地球變暖的環保議題。而在2013年的另一場Chanel春夏時裝騷中,老佛爺又把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面板搬到舞台上,企圖用更直觀的方式呼籲人們關注環保。這些做騷的噱頭背後,Chanel在2018年宣布不再使用特種動物皮革,並致力於以新一代的高科技產品替代。意味奢侈品牌慢慢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相關文章:

上文節錄於於第18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11日)《當時裝遇上環保 綠色理念能否與潮流共生?》,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