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合作.四】社區支援 讓合作社發芽成長

撰文:張夢瑩
出版:更新:

邱林川等學者希望能夠通過科技的手段將合作社的知識傳承下去,跨越代際的阻隔讓更多年輕人知道。如中大女工合作社一般的迷你型合作社能夠在社區負隅頑抗多年,離不開社區裡像邱林川一樣關注者的幫助,而中大的基層關注組的成員即給予女工合作社很多支持。

承接上文︰

【平台合作.三】科技的作用:應對零散化 保證零工收入

對合作社的女工來說,合作社是平等、自主地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場所。然而,要讓合作社能落地成長,除了社員自身的參與和努力外,還需要團體、組織和居民的支持。對從旁關懷着合作社發展的人來說,協助合作社成長就像是看着一株植物在生長,千方百計想要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令它能茁壯成長。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下稱「女工會」)總幹事胡美蓮憶述自己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組織合作社,彼時香港經濟正在轉型,大量製造業工廠北移,大批工人因而失業。胡美蓮和其他勞工團體不斷思考除了倡議政府增加援助之外,還有什麼方法能給工人創造就業機會。

女工合作社在中大紮根近二十年。(資料圖片/鄧倩螢攝)

胡美蓮和團隊參考了一些國外經驗,決定嘗試運用合作社的形式,去組織發展經濟項目,即在增加就業、組織工人參與經濟生產時增加民主元素。因為香港社會經濟結構的關係,男性對家庭需要付出更大責任,要能負擔家庭開支,必須要找一份全職工作,故此很多參與合作社的社員都是女性,加上合作社允許女性彈性上班,讓她們兼顧家庭責任之餘,亦能發揮專長、增加收入。

香港中文大學女工同心合作社正是在胡美蓮等人的支援下發芽起來。2000年,在中大學生會基層關注組的爭取下,中大校方預留空間讓基層團體開設小賣店,最終在女工會和中大學生會的共同努力下,女工會成功中標,招募因經濟轉型失業的婦女參與工作坊,並以合作社的形式運營小賣店。在女工會的協助下,女工同心合作社在2001年3月成立,並在2004年正式註冊成為職工合作社。

+2

珍惜平等決策權帶來的自主性

沒有女工會的支持,女工合作社或許無法組成,遑論到現在能放手給女工們自主營運。而若沒有基層關注組的關心,女工合作社亦難以在中大久待。以近月為例,由於反修例風波,晚上交通受到重大影響,很多時女工都無法上班,於是,關注組的同學主動挑起為合作社返夜更的任務。

關注組成員Selena表示,她很珍惜學生組織給成員平等發言、自由成長的權利,而合作社作為在資本市場中運作、強調民主參與的經濟組織,體現出超越一般團體民主決策的價值,具有實踐經濟民主的意義。

女工合作社每位社員都會輪流編更,實踐經濟民主。(資料圖片/鄧倩螢攝)

Selena將自身在學生報工作時的情感投射在女工合作社的實踐上,她說自己在學生報工作時體驗過那種在集體裏平等決策的過程:「名義上有分總編、副編,但其實當討論決定做什麼題目、那篇文章應該怎麼寫時,會一起討論有什麼問題、需要怎樣修改,整個過程都在一個平等的討論和決策中進行,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的想法。」她非常懷念那種感覺,十分珍惜那種平等決策帶給每位社員的自主,於是去女工合作社幫忙,希望它可以在中大繼續營運。

女工合作社在中大已近二十年,就算身處一個較為友好的社區、發展較為良好,但仍要面對很多日常運營的問題。例如校園裏面由於主要顧客是學生,業務雖然穩定,但因學生假期的關係,只有半年賺錢,有半年是虧損的,女工合作社只好用半年的盈利照顧另半年的虧損。此外,女工合作社每五年要與校方續一次約,基層關注組成員John表示,校方今年在招標標準中提高了價格所佔權重的比例,「招標委員會想要更商業化一些」,校方亦已經要求合作社每月上繳類似租金的固定「維修費」。幸好的是,在多方努力下,女工合作社今年成功續約,讓這個屹立多年的經濟實驗能夠傳承下去。

相關文章︰

【平台合作.一】合作社+網絡平台 在新興經濟下抗剝削

【平台合作.二】合作社在香港的困局:政府冷待 欠缺配套支援

【零工經濟.一】權益保障欠奉 自僱外賣車手如「自生自滅」

【零工經濟.二】外賣車手工作性質靈活自由? 實則諸多隱形限制

【零工經濟.三】互聯網扭轉僱傭關係 惟政府政策依然滯後

【零工經濟.四】制定合理勞動保障 資方、政府不應再找藉口

【零工經濟.五】資本欺壓 反抗亦在進化

上文節錄自第190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26日)《從傳統合作社到新經濟平台:如何在網絡時代享自由紅利》。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