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回顧】回首香港政制的「十年挑戰」(上)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2019年上半年,社交媒體曾興起一股「十年挑戰」(#10yearchallenge)熱潮,人人熱衷於貼出十年前與現在的對比照,不少品牌、明星及政治人物都跟風響應,回顧自己十年來的轉變。十年過去,有人十年如一日,有人飽經風霜。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如果再玩一次十年挑戰,並將主角換成「香港政制」,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結果?是欣慰,還是嘆息?或是我們也會問上一句,這十年之間,香港政制,你究竟經歷了什麼?
撰文:黃奕霖

提到香港政制的民主發展,不少人很容易聯想到獲最多選民支持的泛民主派最大黨——民主黨。若將時光倒退回十年前,2010年香港發生的兩起重大政治事件,恰巧都跟民主黨有關聯。應該說,哪起政治事件會與民主黨無關呢?

第一件,便是由公民黨及社會民主連線為爭取香港「盡快實現真普選、廢除功能組別」,而在2010年1月26號,號召五位地區直選的立法會議員遞交辭職信,希望藉由補選進行變相公投的「五區總辭」行動。但以補選代替公投的方式飽受各界爭議,民主黨主流亦明確反對總辭,對「五區公投」議案投下棄權票,而補選也在17.1%的超低投票率下以失敗告終。

第二件大事,便是2010年5月24日上午,時任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劉慧卿,以及立法會議員張文光三人踏入中聯辦,與中聯辦副主席李剛、法律部部長馮巍等人會面,商討2012年政改方案,希望改良立法會選舉辦法,並為下一次政改走向「真普選」打下基礎。

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圖)曾聯同時任副主席劉惠卿及立法會議員張文光進入中聯辦與中聯辦官員商討2012年政改方案,引起極大爭議。(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2012年政改方案背景

全國人大常委會2004年第二次解釋《基本法》,確定香港政改「五步曲」,首部曲是必須經由行政長官向人大常委提出需要檢討政改方案,並獲得人大常委認可,方能啟動。

特區政府2007年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就雙普選模式、路線圖及時間表等諮詢市民;人大常委年底通過決定,香港將不會於2012年實行雙普選,但特首及立法會選舉辦法可被修改,特首可於2017年先由普選產生,其後全體立法會議員也可經由普選產生。

該決定引起泛民主派不滿,此後多次發動遊行爭取2012年落實雙普選。至2008年,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承諾將就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辦法進行諮詢。在2009年底,特區政府就此徵詢各界意見三個月,並於2010年4月中旬公布《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準備交由立法會通過,並遊說民主派議員支持。

劉惠卿指出與中聯辦談判後的成果。(資料圖片)

2010年,邁出政改的第一步

「十年前談判的結果就在這裏,原本只有60名議員,現在變成70名了,你看有多少人可以投票?300萬人也可以投票,這是我們民主黨提出來的。」採訪甫開始,已於2016年卸下議員職位的劉慧卿便拿出一份文件興高采烈地介紹着,告訴記者現在立法會的席次分布狀況、哪幾個議席是他們踏入中聯辦才爭取而來的成果、這成果又是如何取之不易。

「很多人以為多出的這十席是中央提(議)的,他們弄錯了,中央本來是不支持的,說我們違反《基本法》,最後關頭(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才出來澄清有關說法。你要知道,中央很少自己改變態度,它改變後所有親北京陣營都跟着改變了,他們很生氣,(覺得)很醜。」

說到這段往事,劉慧卿語氣中透露出藏不住的自豪。確實,若依時任特首曾蔭權所提出的2012政改方案,立法會新增的五個功能組別議席,將全部由區議員互選產生;民主黨則建議改由全港未屬於其他功能界別的選民一人一票選出,也就是現在俗稱的「超級區議員」,並額外增五個地區直選席次,即合共增加十個全民直選的立法會席次。

不論從哪方面看來,民主黨與中央的談判,都算為香港的政制進程取得一定成績。然而,隨之而來的並非榮耀及掌聲,而是內外交迫的撻伐與質疑。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我們那時候的想法是,2012年香港政制要踏前一步、循序漸進,2017年、2020年才有得談,重點是不能讓中央有藉口放棄雙普選時間表,如果2012年什麼都否決了,中央很大機會收回時間表。但民主派的盟友無法理解。」回想與中央的談判,目前只是普通黨員的何俊仁仍然認為民主黨作出了正確的決定,他深信如果談都不談就否決2012年政改方案,中央將不會再給出香港政改的時間表。

然而,當時外界輿論顯然不是如此解讀,很多人對民主黨踏入中聯辦的舉動不能諒解,更對民主黨未就2017年及2020年的雙普選方案取得絲毫承諾、僅因區區十席立法會席次便輕易妥協而感到不滿。一時間「民主黨、賣香港」的呼聲傳遍大街小巷,時任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更因此退黨,民主黨也在隨後的2012年立法會選舉遭受重創,得票率由20.63%跌至13.65%,議席也由八席減少至六席;反對與中央談判的公民黨得票率卻從13.66%上升到14.08%,席次也由五席增加至六席。民主黨再不是泛民龍頭,反而淪為出賣香港的「叛徒」。

「2012年的政改不是最重要的,我們看重的是之後的時間表怎麼跟中央談,但後來發生了什麼?激進民主派別不斷攻擊追打民主黨,還派人在區議會選舉狙擊民主黨,去分我們的票。」說到這兒,何俊仁略顯氣憤。

他提到,中央與民主黨談判過後,很多香港親共勢力十分不滿,認為中央對2012年政改方案的妥協令民主黨突然踏上神壇,對建制勢力無疑是個重大打擊。按照他的分析,中央為了安撫內部聲浪,後來透過各種方式,有效地削弱民主黨的光環,繼而分化、裂解民主派。

何俊仁說起民主黨被狙擊分票,略顯氣憤。(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內外交迫 泛民與中央「失聯」

「政改之後,中央再也沒跟我們談過了。」何俊仁說,當初李剛與馮巍曾向他們允諾,2010年的談判只是第一步,之後還會與民主黨詳談雙普選方案。但之後,就沒有之後了。

劉慧卿也有相似看法:「2010年我們的政改方案過了之後,中央沒有再跟民主黨溝通過,直到(2014年人大)831框架出來。我們以為過了(談判)這個階段後,不只是民主黨,(中央)還會跟各方面溝通、看下一步要怎麼走。(結果)完全沒有,這是很差的。」

問到劉慧卿為何2010年中央與民主黨談判過後,雙方聯繫與溝通中斷,中間是否發生了什麼插曲及變故時,她迅速回道:「我怎麼知道?共產黨就是這樣,利用完你就不要了。」但她接着補充,不是說民主黨被利用了,而是民主黨早已公開表態贊成溝通,中央官員若不主動,民主黨怎麼能夠找中央談?

張文光對與中聯辦的談判另有解讀。(資料圖片)

在何俊仁跟劉慧卿看來,民主黨並沒有改變,溝通大門一直敞開,是中央變了,原因可能很多,但誰也說不清哪個是主因。或許中央也受到了建制派與內部的壓力;或許是中央害怕民主派因此有了光環;也或許,是中央和民主黨一樣,其實都變了。

對此,民主黨另一元老張文光另有解讀。他提到,當時民間對於2012年政改有五個立法會席次是區議員互選有很大意見,很多人認同民主黨的方案,認為要一人一票選出來才能接受。但大家嘴上這樣說,卻沒人認為中央會接受提案,尤其是梁愛詩曾表示該方案違法違憲,沒人相信民主黨能成功爭取十席直選。

繼續閱讀︰

【2019回顧】回首香港政制的「十年挑戰」(中)

【2019回顧】回首香港政制的「十年挑戰」(下)

上文節錄自第19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2月30日)《回首香港政制的「十年挑戰」》。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