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下】一代華人移居北美 劉博智攝錄異鄉「金山夢」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今天香港人可以簡簡單單地回答說,移民是為了尋找更美好自由的生活,或者輕輕鬆鬆地說為了異國更美麗的風土人情、嚮往世界那邊有更好的居所和福利等。然而,一溜眼,劉博智從七十年代起拍攝的異鄉華人紀實照片中,呈現的卻是千萬年來人類的無奈抉擇:原始人離開非洲是為了逃離乾旱、復活島居民遷徙是因為逃避戰禍、瑪雅人的移居是因為土地資源耗盡、蒙古民族的遷移是因為要逐水草而居……
撰文︰曹民偉 圖:劉博智

承接上文︰【專訪.上】捕捉失落於異鄉的遺民 劉博智:用鏡頭捎回還鄉夢

可是,博智拍攝的一代代華人移居異國他方,卻往往是我們今天難以想像的十八世紀「賣豬仔」,以及後來十九世紀的「金山夢」。

博智曾經紅着眼給我講述從1847年開始,數以十萬計的華工被「賣豬仔」往古巴,從廣州、香港擠上大火船的船艙,這些被稱作「浮動棺材」的大火船要航行三四個月才抵達古巴,有的不幸者途中病死被丟進大海,抵埗時大多數人已是形枯骨立;留存至今的古老照片中,還有在甘蔗園中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的華工被鎖上防止逃跑的腳鐐,就像奴隸一般,大多數人都會死於辛勞與疫病,僅有四分之一的華工可以做滿五至八年合約而恢復自由身。

四邊牆上排列着比人還高的燈箱裝置,展示2009至2019年十年間拍攝的古巴華人遺民。(受訪者提供)

夏灣拿的華人墳場今天幾乎無人會去拜祭那些上百年的無名墳墓,然而,當中埋藏了一代又一代華人墾荒者的故事。博智拍下墳場中央的一座紀念碑,正是悼念1868年起的「十年戰爭」中兩千名英勇陣亡的華人戰士,上邊刻有當年古巴將軍讚譽華人士兵的榮譽墓誌銘:「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逃兵,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叛徒。」可見,華人對古巴的獨立戰爭確實出過不少力。

此一系列以「金山夢」為名的北美華人紀實照片,遠的可追溯至博智在美國布魯克斯攝影學院念書時已開展的攝影愛好,穿梭遊走於美國唐人街及中部華人的市鎮,博智的影像總有一種時代迷茫的印象,鏡頭下的北美全家福,婆婆還是穿着中山裝,第二第三代都已穿上了洋派的手織冷衫;華僑少年人穿着籃球衣;地下華裔聯誼會的牆上,卻依然貼着毛主席海報;中年伯伯熨得筆挺的裇衫,露出來的手臂紋上了美國比堅尼女郎;獨居老華僑飯桌旁擱着當年拿着出走的大皮箱,彷彿隨時一拿起就可以回鄉了……

閒談細讀異鄉人

好奇地追問博智為何鏡頭下的華人總是如此從容?他想想又笑笑說:「我遇上的大多數華僑都是普通人,總不能直接說我想拍攝你或者訪問你,我初時只能夠跟他們閒話家常,我會從談話中了解對方的故事,我不想刻意去擺佈和影響別人的想法,我會看他們家的牆掛了什麼家鄉訊息,一張中國日曆、一束塑膠花、貼着一張財神、牆上一個籐籃、神壇上的關公,這些都透露出他們自身故事的角度,我會慢慢在其中感受到如何講述這一個個平凡卻又獨一無二的故事。」

不少華人的後裔或繼子,縱然消去中國人輪廓,甚或沒有中國人血統,仍珍視着家族留傳下來的古老相片。(受訪者提供)

博智的真誠往往感動了對方,鏡頭前與鏡頭後就是藉着遊子的心情彼此牽繫起來。他談起有次遇上一位古巴老華僑病了躺在家中,他就去買藥油回來幫他揉肚子。不少拍攝的華僑都成了好朋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探望他們聊聊近況。每次重看這些拍了三、四十年的照片,他鄉故事往往愈來愈細緻整全。

博智翻開場刊上林伯的故事《謂予何日是歸來期》,他記得於1977年在美國遇上獨居於單身公寓的林伯。照片中他的狹小房間貼滿了中國地圖、財神畫像、舞龍舞獅日曆,還有家鄉兒孫的黑白照片,而最顯眼是一張1976年的中文新聞剪報《白宮稱無法助僑眷團聚》。五年後再訪,公寓已變成了廉價勞工的山寨製衣廠,此後不再知道林伯的下落。有些異鄉故事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令他牽腸掛肚。

來到展覽場地一張巨幅照片前,洋派的燈罩下映照着時尚的花花綠綠牆紙,孤燈下的盧婆婆卻一身唐裝衫褲,博智淡淡然道來這個故事:「1946年,盧太太懷着大兒子傑克乘坐輪船的三等艙前往美國,開始幫助經營餐館……1989年盧婆婆離家四十三年後第一次回國,兩個月後於家中逝世。」

在美國獨居單身公寓的林伯,狹小的房間貼上偌大的中國地圖,默默在異地遙想故土。(受訪者提供)

盧婆婆的家人在清理遺物時,找到她用台山話寫的日記,他們請博智讀一讀。「日記中,有五頁是關於她的孤獨,在11個月的日記裏大部份是記載一些日常瑣事:洗頭、剪毛(剪髮)、刨草(割草)、換床單,以及孩子們來吃飯等事宜。世上無可依戀,她已經為離去做好準備,毫無遺憾。」異國邊城有令人流連忘返的魅力,也有讓人躲不過的冷酷,有些他鄉的故事劃下了句號,卻仍然縈繞心中不散。

中國人衣錦還鄉的故事只得一種,倒是客死異鄉的故事有千百種。另一邊展覽牆上博智的鏡頭對準無人認領的華人義塚中的骷髏頭,那種震撼經得上千言萬語,至今他仍竭力為古巴義塚中的荒骨,尋覓故鄉的後人認領回鄉。

抵埗美麗新世界

在一片移民的迷茫失落光影之中來到展覽的尾聲,博智醒醒鼻子開懷地笑說近年長居美國,遂於去年展開了移民系列的新故事「再夢金山」,一張張歡快又色彩艷麗的海外華僑照片,散發出一種幸福溫馨的美麗新世界景象。衣着光鮮的老人家王萬力今年已72歲,是一位華人舊影像專家,抱着同志愛人的照片一起合照;另一位躺在沙發上的90歲老人陳榮,也跟自己的同志愛人的照片一起拍照;更有趣是打扮花俏的73歲余方美仙和93歲的于金后,兩人都是「格蘭大道傻人舞團」(Grant Avenue Follies)的艷舞皇后。博智鬼馬地笑笑說:「原本她倆各自拿着昔時年輕跳艷舞時的裸體照片合照,哈哈!這裏不方便展出,希望將來有機會在香港展覽時展出吧!」

古巴曾擁有繁盛的華人埠,如今「華人街」盛世已去,鮮少看到華人身影。圖為古巴華人悉心保存匯款給家鄉親人的單據。(受訪者提供)

「加州這幾位早期移民的後裔,他們有的已經七十多歲,有的更九十多歲,都是退休的中產階級,他們終於過上屬於自己的生活,自由選擇性取向,和不同族裔的人結婚,自由表達和自如生活,勤奮一生,總算實現了『金山夢』,古巴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華人移民,多數尚在尋夢的過程中掙扎求生。」

踏出展覽館,外邊淡淡的陽光,空氣中仍有着恍若古巴的燥熱,劉博智的華人影像從自家興趣的照相冊登上歷史影像館的大型舞台,他嘴角滿足的笑容已是另一個勤奮半世紀終至夢想實現的移民故事。

上文節錄於第20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2月10日)《捕捉失落於異鄉的遺民 劉博智:用鏡頭捎回還鄉夢》,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