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口罩.深度】「口罩荒」這堂經濟課 港府完美示範反面教材

撰文:楊皓鋮
出版:更新: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香港一直深陷「口罩荒」,但特區政府個多月來只重申「(市場自己)會增加供應」,除此之外別無新猷,完全比不上周邊政府的承擔,更不及民間團體的靈活。港府明明手執龐大資源,在此危急關頭卻仍被「自由市場」信條作繭自縛,完美示範了「經濟課」的反面教材!

香港於1月23日確診首宗新型肺炎個案後,「口罩荒」就持續好一段時間。政府不斷強調全球供應緊張, 表示會加緊四出搜購,然而一段時間過去,廣大市民無法感受特區政府的努力,只見到連鎖便利店外長長的人龍,不少人明知便利店只能限量供應,仍然抱著但試無妨的心態排隊。另一邊廂,不時有網民發現有藥房囤積口罩,高價放售,甚至有破千元定價,導致部分口罩沒有真正落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有部分藥房囤積口罩,高價放售,甚至有出現破千元定價的情況。(資料圖片/梁煥敏攝)

對於大部分市民,特別是基層而言,口罩不但是防疫物資,也是他們的「搵食工具」,因為不少僱主既沒有容許員工「在家工作」,也沒有為他們提供口罩,而沒有口罩的話,只能冒著健康風險上班,否則手停口停。面對這個顯然的市場失效,政府只是一再強調私人市場將會增加供應,並重申無意無意立法管制口罩供應及售價,足見政府不單在平時已經囿於自由經濟的教條,在困難關鍵時刻竟然繼續盲信市場的力量。

特首林鄭月娥更加建議市民向她匯報任何可以搜購口罩的途徑,實屬貽笑大方。君不見不少民間組織,財團,甚至政黨都能夠從海外訂購口罩,數量雖然不多,但起碼能解一時三刻之困。不少人問:這本來不應是政府的工作嗎?除了高呼市場會增加供應,港府還有第二句嗎?

對於基層市民而言,口罩不但是防疫物資,也是他們的「搵食工具」。(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似曾相識的增加供應 解決不了的房屋問題

「增加供應」這四個字在香港人眼中應該耳熟能詳得來又欲哭無淚,特別是住在劏房、板間房、籠屋等「分間樓宇單位」的二十萬住戶;正在輪候公屋的超過二十五萬宗申請的申請人及其家庭;資產限額高於公屋但沒法負擔私樓樓價,變相要捱貴租的夾心階層。政府對於香港樓價高企不下,一直重複「增加供應」,不論是自名「房屋特首」的梁振英,還是秉持「理財新哲學」、說房屋不單是商品的林鄭月娥,始終都解決不了香港人的住屋問題。

公道點講,自梁振英年代推出的多項印花稅加辣,以致林鄭月娥的「空置稅」、動用《收回土地條例》,甚至早前政府指「研究劏房租管」,都算是政府介入房屋市場的措施,但力度尚未足夠。問題是,就算少了外地熱錢流入香港市場、投機炒賣被拖延,政府始終離不開「房屋商品化」這條道路,不斷利用綠置居、港人首次置業計劃等等,迫香港人上車、迫香港人進入私營樓宇市場。一個典型的空口說白話的例子就是政府將新建樓宇的公私營比例調升至八比二,但政府從來沒說清楚這八成公營房屋多少會是出租公屋,多少是讓人購買的資助房屋,以及在一段時間後可以轉售圖利的綠置居。

不論是自名「房屋特首」的梁振英,還是秉持「理財新哲學」、說房屋不單是商品的林鄭月娥,始終都解決不了香港人的住屋問題。(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房屋問題歸根究底,就是大家如何看待其價值的問題,到底房屋應用以滿足市民的居住需要為先,還是當成資產增值的工具。香港多年的經驗已經證明,作為一個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系,只要沒有以公營為主導的房屋政策,單論增加房屋,甚至透過填海等方法人為增加土地供應,根本不可能讓所有人有一個具尊嚴的安身之所,因為建屋、填海的速度永遠追不上境外資金流入香港的速度,單靠增加供應,幻想市場會讓價格回落至合理水平就是忽略金融樓按市場讓資產升值的能力,也是高估勞動力在市場的議價能力,痴人說夢。

在處理「口罩荒」問題上,政府的整個應對和處理房屋問題時同出一轍,依然視口罩為「商品」,或者「不單是商品」,卻仍然用做生意賺錢的邏輯去看待。既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說政府義無反顧地支持防疫開支,那麼當局為何不參考台灣等地的做法,讓政府收購所有口罩,然後統一向市民發放或發售?難道市民浪費時間去排隊、因為沒有足夠口罩而無法上班,這些種種不是額外的成本,到頭來還不是會削弱香港經濟?政府的不作為,還一併虧蝕了市民對政府的信心,這宗蝕本生意政府真的付得起?

盲信市場自我調節 與市民越走越遠

作為一個新自由主義的橋頭堡,特區政府盲信市場機制的例子可謂多不勝數。在勞工和社福這一塊更是多年不理會社會大眾死活,僅有的權利都是市民和團體爭取多年的成果,政府就像永遠站在資方身後,助紂為虐其剝削行徑的共犯。

在最低工資問題上,政府擔心最低工資帶來的額外薪酬開支會增加企業負擔,拒絕承認現行水平太低,拒絕一年一檢。(資料圖片/張浩維攝)

在最低工資問題上,政府擔心最低工資帶來的額外薪酬開支會增加企業負擔,拒絕承認現行水平太低,拒絕一年一檢;在最高工時問題上,政府以「彈性」為名,推出讓合約工時,美其名讓不同行業的僱主和僱員協議合適的工時條款,變相卸膊。政府慣常上不肯介入勞工市場,就是覺得市場已經自然而然地將勞動和回報調節得宜,無事大量低收入勞工、家庭的苦況,錯誤地幻想勞方和資方可以單純地透過市場的供求關係達致平等的勞動力買賣,結果就是政府不斷要承受和市民越走越遠的政治後果。

新自由主義的本質就是相信市場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最佳機制,這一課經濟學政府自然是將理論倒背如流,但當她看到毗鄰的同學在實際操作上都將理論配合實際正貨作出調整,自己卻仍然將理論重複一遍,這課的導師,也就是廣大香港市民,怎可能不給香港政府不合格呢?

相關文章︰

【武漢肺炎】亡羊補牢 七點建議

【武漢肺炎】公務員治港神話是這樣幻滅的——搶不到的口罩

【武漢肺炎】進一步善用《衞生緊急法》 防止疫情失控

十年民生政策回顧 新自由主義下的「凍死骨」(上)

十年民生政策回顧 新自由主義下的「凍死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