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拋開口罩吹吹風 疫情蔓延下 體驗慢生活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早春2月,正是踏青好時節,卻因應疫情,政府忠告市民盡量少出街、少聚會、少去人多擠迫的地方……社交媒體更流傳這樣的笑話:「這個年頭……能出來見個面,都是生死之交;能出來打個牌,都是亡命之徒。」
在病毒肆虐的日子,人們不是窩在陋室中,就是藏在口罩下,生活彷彿走了樣。能夠在適當的日子,脫下口罩,敞開懷抱,走到空曠之地,好好深呼吸一口清淨的空氣,也是另一種健康生活體驗。其實,醫護界也建議我們應該出去行山做運動,在後沙士、新型肺炎時期,且來構想一種全新的「無口罩2020生活」。
撰文:曹民偉

朋友傳來短訊說,公司要員工在家工作,如今一整天都幻想遊走於喀什米爾、臥龍江、雅典衛城。事實上,來來回回就只有客廳、臥室、衛生間。然而,香港小城有着世界頂級的郊野公園,長達一百公里的麥理浩徑橫貫整個港島、九龍、新界,從城市到森林和原野,在那三成城市範圍以外,都是我們可以吐一口悶氣的好地方。

最近,有消息說一位住在武漢的英國人Connor Reed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他以熱威士忌加檸檬蜜糖這個名為Hot Toddy的雞尾酒配方抗疫。這是蘇格蘭歷史悠久、紓緩傷風感冒的民間秘方,想不到Reed的新型肺炎真的治癒了。縱然其療效不得而知,但熱威士忌配蜜糖,肯定是冬日爽口的飲品。

坐在灣仔The Pawn的露台,一邊聽着電車叮叮聲,一邊欣賞鬧市的流動風景。(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露天酒吧品酒紓壓

在香港,要找個地方可以除下口罩,一邊呼吸清新空氣,一邊喝上一杯調配得宜的上好威士忌蜜糖,就要選擇一家景致開揚、空氣流通的屋頂酒吧(Rooftop Bar)。尖沙咀有W酒店頂樓的泳池畔酒吧Wet Deck,位置空曠又有海風吹拂;而美麗華酒店的Vibes則有DJ音樂伴美酒。港島最便捷的是中環太子大廈的Sevva,美酒以外加一件全城馳名的甜點蛋糕,絕對是Happy Hour的上佳之選。The Murray酒店頂樓的Popinjays酒吧,壯麗的中環景觀盡入眼簾,這裏的蘇格蘭威士忌更令人緬懷起舊日的英倫風情。

灣仔電車路側的The Pawn前身是古蹟和昌大押,酒吧有偌大寬敞的拱形露台,讓人一邊聽着電車叮叮聲,一邊領略城市中閒適的風景。現今交通方便的香港仔Ovolo南岸酒店,也有一家露天酒吧Above,遠眺海洋公園的南區山麓。還有沙田萬怡酒店頂樓的Level Thirty Lounge & Bar,30樓的高度鳥瞰沙田馬場,在這裏喝一杯溫暖的蜂蜜威士忌,賞心樂事。

但要提醒一下,往常的酒吧是聚眾的地方,但在疫情橫行下,要選好適當少人時機,坐到空氣流通的露台,並跟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假日放慢腳步走入山林,在城門水塘散步,驅走生活煩憂。(資料圖片/郭倩雯攝)

大自然中享森林浴

「森林是由各種生物所組成的生命空間。森林療法的最大特色,就是讓自己置身於這樣的生命空間裏,進行體感療法。」日本的森林保健療養專家上原巖博士撰寫了《療癒之森:進入森林療法的世界》一書,提出「森林浴」 (Shinrin-Yoku)這個概念,認為藉着走進森林親近大自然,放慢腳步,自能喚醒五觀五感來領受森林的療癒力量。森林浴可以幫助我們增強免疫系統、降低血壓、減少壓力激素水平,也可以增加對抗疾病的白血球。

不少森林人煙稀少,視野空闊,感覺時光永恆而人世短暫,看花開花落、看春去秋來,深呼吸森林的氣息,聽枝葉搖曳,看高矗樹幹,頓感人世間也無可爭,身心洗滌得淨明。

本地有一個名為「香港森林浴」(Shinrin Yoku Hong Kong)的組織,專門組團帶領人們領略森林浴的奧妙,在嚮導引領下,遊走於森林之中,放下工作和生活的繁瑣,已是很好的都市人排毒方式。該組織每月都有不同體驗團,如「城門之森」探訪城門水塘的白千層樹林,開啟我們的多重感官去體驗大自然。又如「森. 呼吸~尖沙咀」森林散步團,從市區的繁華街道走到公園,體驗不同區域空氣的變化,了解大自然中空氣與人的關係。此外,「清水灣郊野公園森林浴」走進鄰近城市的大自然中,驅走煩惱和擔憂,也驅除疲勞,帶來澄明的感覺。

參加過森林浴的朋友都驚歎:「全新的體驗,感受到大自然的平靜,讓腦袋休息。」「享受用心觀察,更能見到大自然的奇妙。」

跑馬地墳場不乏綠樹,聖堂及墓碑的建築風格也各具特色。

逛墳場悟空靈之美

染病者數字飆升,令人心緒不寧,倒是去城中一個甚少人會想到的地方─墳場,可以令人領悟到生死之無常。以往老一輩人可能覺得去墳場是一種禁忌,但以今日的旅遊觀念而言,遊覽或拜訪名人墓地園林,比如到法國的古老墳場看雨果和王爾德的墳墓,已成為旅遊新潮。更重要的是,墳場大多時候空曠如入無人之境,正是一個可以不用戴口罩而好好呼吸新鮮空氣的地方。

在這個瘟疫蔓延的城市,早些學懂死,才會曉得生。今天生死教育已是很重要的一環,本地的墳場一般都人迹罕至。跑馬地墳場就分作巴斯墳場、印度教墳場和猶太教墳場,這個超過百年的古老墳場不乏綠蔭,昔時「快活谷」(Happy Valley)的名字原本就有墳場的意思。在呼吸清新空氣之餘,還可欣賞近年流行的墳場考古,這裏就有知名革命家楊衢雲的無名石柱墓碑、第一次鴉片戰爭來佔領香港的艦長William Brodie之墓,還有紀念於1848年短短四個月內奪去96人性命的「瘧疾之柱」。不過,要看1894年奪走香港二萬人性命的鼠疫紀念碑,就要去上環的卜公花園了。

另一個值得一遊的是赤柱軍人墳場,這裏面對赤柱海濱,陣陣海風吹拂,令人心曠神怡。而且,這裏的墳墓都是紀念二戰時期保衛香港而戰死的軍人、戰俘,以及義勇軍、英軍服務團等,墳場的草坪保養得宜,大樹參天,潔白的墳墓一點也不覺得陰森。據說二戰時代的戰俘營就在附近,被關押的軍人可以到這片草地看看書、曬曬太陽,暫時忘卻被扣押的苦難,那年代還有集中營的孩子到來玩捉謎藏。這400多座墓碑記載着許多戰俘主要因營養不良而死,也有因為各種疾病而離世。今天,不少墓碑前仍種有鮮艷的花朵,長期有人悉心打理,令人對這一片綠油油的景致留連忘返。

在後沙士、新型肺炎時期,休假可到郊外看海,好好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漫步海灘聽浪淘沙

2月的天氣還有陣陣寒流,冬天的海灘遊人稀少,冷冽的海風撲面而來,反倒令人更覺安心,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清新空氣。

西貢的三星灣海灘,在冬日早上有陽光的日子,還可見到海水清澈見底。這裏的沙很幼細,水質長期位於一級水平,即使不游泳,看到碧藍翠綠的水質,也會令人感覺心情愉快。港島的大浪灣泳灘,在夏日有不少衝浪的年輕人,即使到了冬日,仍有疏疏落落的洋人到來滑浪。這裏最好看當然是又大又勁的白頭浪,令低迷的心情忽地輕快起來,在這裏租一柄太陽傘與一張太陽椅,拿一張毛氈,讀讀托馬斯.曼的《死在威尼斯》(Death in Venice),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悄然流去。

想再遠離塵俗一點,可乘船往離島的沙灘,大嶼山的長沙泳灘就以長長的海岸線見稱,自己一個人或帶着伴侶在這人丁稀少的特別時期到來,脫下鞋子和口罩,漫步沙灘,像走在天空之鏡的倒影中,又像去到巴西的悠長海灘,一邊聽着歌曲《Girl from Ipanema》:「她走路時人就像森巴舞,搖擺得如此涼爽,搖擺得如此柔和。」彷彿可行到地老天荒。

另外,南丫島的洪聖爺灣泳灘和蘆鬚城泳灘也是不錯選擇,這個小島總有點嬉皮的況味,島上的人閒來閒往,都喜歡到沙灘。洋人拿着一罐啤酒就在沙灘坐上半天,本地人則愛到來拾石頭、拾船木、拾漁網,回去掛在屋前或窗邊。夜裏可聽到更多的海潮聲音,而我喜歡拾起大大的貝殼,傾聽裏邊來自遠方的聲音。與其終日擔憂感染病毒,倒不如將雙眼看遠一點,疫情總會有過去的一天。

Common Ground坐落城皇街的山路旁,在店門外的梯階看書喝咖啡,可稍作歇息。(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閒坐小書店咖啡廳

咖啡生活是一種癮,即使多蕭瑟的街道,人人戴着口罩,在靜寂的小巷小街,還是有幾家露天的書店咖啡店值得我們佇足停留。此際城中人人徬徨撲口罩、撲搓手液、撲漂白水、撲米、撲廁紙,人人好像時間緊迫,來去匆匆,難得散步來到一家咖啡小店,門前空曠處有幾張舒舒服服的座椅,讓人往下一個目的地之前,可以有個暫時歇息的空間。

來到上環的「半路咖啡」(Halfway Coffee),除了有好咖啡,還有露天好環境,可以除下口罩,讓眼睛鼻子張開,好好呼吸一下這裏的空氣,或者放下心中的惶恐,退回沉思,持守閱讀。這裏的高矮櫈子大多是嚤囉街附近找回來的舊物,而街道前前後後都有不少古董舖。在這個遊客稀少的日子,坐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一邊看書看雜誌,一邊呷一口濃濃的埃塞俄比亞咖啡。

前行到中環城皇街的Common Ground,在這條傾斜的山路上,咖啡店外擺放着不少露天的座椅,這種斜度以往令人急步走過。這家咖啡店門外的古老石階梯,往往坐了零零散散的幾個文青,在翻書喝苦澀的哥倫比亞黑咖啡。

另一邊上環太平山街也有讓人呼一口新鮮空氣的地方,見山書店靜靜待在小街裏邊,門前幾張木櫈讓人一坐就到黃昏。這裏倚着上環的公園,樹影婆娑,暫時放下口罩,在門前的小書車抽起一本賈西亞.馬奎斯的《愛在瘟疫蔓延時》(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看着看着,彷彿已墮入書中世界。因為少人來到,小書店就好像自家後花園一般。

大澳文物酒店隱身小島一隅,可靜聽海風呼嘯與蟬鳴鳥啼。(資料圖片/龔嘉盛攝)

山林旅舍潛隱療癒

當酒店出現了病人,郵輪也被隔離,城市中彷彿沒有地方散散心,與其嚮往曾經遊歷過的日本溫泉酒店、台灣的茶莊民宿,那種親近大自然呼吸着清香空氣的日子,倒不如想想我城其實也有不少獨特的山林旅舍。

香港的青年旅舍歷年獲得不少世界獎項,曾經居住過西貢白沙澳青年旅舍,信步前往海下灣,可以乘坐玻璃艇看色彩斑斕的珊瑚礁,再到大灘海旁賞紅樹林、招潮蟹與彈塗魚。來住的旅客甚少,旅舍也遠離民居,正好脫去防疫裝備,是深呼吸擴闊胸肺容量的好地方。

另一個位於西貢的白普理堂赤徑青年旅舍,金字頂舊瓦頂村屋繪上了象徵海洋的藍色鯨魚牆畫,鄰近黃石水上活動中心,冬天玩玩獨木舟也是遠離塵囂的好機會,晨早可到赤徑碼頭釣釣魚,看到粼粼水波中一群泥鯭石狗公游曳,心情特別愉快。

若然想要重回優雅的殖民地時代,可以挑選由大澳警署古蹟改建而成的大澳文物酒店。1902年的建築充滿殖民地風情,也帶有一點意大利文藝復興色彩,每次來到這裏都只有少數遠足的遊人,從大澳棚屋行過來要將近20分鐘路程,整家酒店僅有九間全海景房間,有露台咖啡座、天台餐廳、文物展覽館、圖書館、水池花園等。

老村民偶爾還會給遊人憶述1925年警隊與海盜戰鬥的故事,傍晚還可出海參加觀賞中華白海豚的活動。位於香港最遠之邊角的大澳,身處海風呼嘯與蟬鳴鳥啼的天然交響樂之中,身心都將會受到療癒吧。

城市中不遠之處也有山中旅館,賽馬會摩星嶺青年旅舍附近是歷史建築炮台軍事遺址,這個原來山中的守衛高台之地,可環迴觀賞整個青馬大橋和離島迷人海景,看日落或觀星都是一流位置,這個建築還曾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獎狀。

登上昂坪的古徑,走上寶蓮禪寺,途經「心經簡林」,可感受經書傳遞的大自然力量。(資料圖片/譚貴鴻攝)

遁世寺廟禪修參悟

在盡量少跟人接觸的日子,都市人最難適應的大概是孤獨吧!我們尋常會集體吃飯,現今盡量自己叫外賣;過往愛去Happy Hour,如今還是回家獨酌好了;昔時聚會燒烤火鍋,如今已成禁忌。我們都變得很宅,長期上網、手機連線、短訊傳不停、社交網絡談個不休。然而,人卻是孤獨的。要學曉獨處的日子,找來蔣勳的《孤獨六講》讀一遍,裏邊所講的「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都在這年代跟香港人十分貼近。原來當我們獨處時,會更了解自己,以往在眾聲喧嘩中,我們一直沒有傾聽自己的心,跟自己對話。

在習慣孤獨的日子,我們可以學習禪修,可以漫步到沙田千百階梯的萬佛寺,一路走上去的山路道旁都是佛像雕刻,千迴百轉可以領略跟自己內心獨處的感覺。

又或者登上昂坪的古徑山路,一直走上雲深不知處的寶蓮禪寺,周邊有偌大的古林步道與像一座獨立森林般的「心經簡林」,這是十七年前饒宗頤教授特別為沙士年代的香港人祈福,一邊行走一邊可感受到經書中傳遞的大自然力量。

其實,我們應該珍視這擠擁的城市中難得的孤獨感。昔日繁華的廣東道今天空無一人,那種孤獨感可令人新思如泉湧,也會發現雖然孤獨,卻不寂寞,像此刻靜寂的街頭,讓我們更有機會留意到路上一幢舊唐樓之純美、一座古建築之優雅、一個路邊牌檔之風情。

那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人跟身邊宇宙間的交融與溝通,我們看清楚自己對疫病的恐懼、對死亡的駭怕,不敢跟人握手、不敢跟人擁抱,更不敢跟人接吻……

每一棵老樹都是令我們在城市中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氣的源泉,特別在這個人人屏着大氣也不敢呼一口的日子。(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擁抱古樹呼吸精氣

我們的城市十分奇怪,上百年的建築可被評為值得保育的歷史建築,然而,每隔一陣子,大家聽到半山的百年石牆樹被砍伐、南生圍的百年老樹被燒、九龍公園樹王被鋸走樹根而坍倒,我們也只是嘆口氣算了。

事實上,每一棵老樹都是令我們在城市中可以呼吸到清新空氣的源泉,特別在這個人人屏着大氣也不敢呼一口的日子。去城市邊陲、去郊野尋找古靈精怪的老樹怪樹,實在是可以除開口罩,吸口樹木精氣的難得機會。

鄰近城市的九龍公園海防道一帶,原來是古老的軍營,植有多達12株一百三十年歷史的樟樹,有的差不多兩米粗。曾經跟愛樹的朋友走過古老的樹旁,他忽然走過去抱着樹默默自言自語,然後告訴我:西方有一種治癒方法是抱着一棵老樹跟它講出心底話。教人想起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結尾,梁朝偉往柬埔寨古蹟樹林中一個樹洞講出心底話。都市人如此壓抑,正好試試作為心理治療。

到大嶼山沙螺灣村一行,可以一睹香港最老的樹木,這是一株四百年的老樟樹,樹徑達四米,高20多米,是真正的樹王,尋常要四個人才可將它合抱着。在樹下呼吸的空氣,彷彿也特別清新。古樹飄着淡淡的樟木香味,古人不是說過,「樹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想想四百年前的香港還是個荒涼之地,這棵老樹見證着這個小漁村變成大城市,再變成國際金融中心。然而,它還是默默地一年加上一個年輪,一年茁長一些花一些葉。我們不在的時候,它還是會繼續這樣緩慢地隨歲月地老天荒下去,只要我們螻蟻般的過客,沒有忽然興起砍樹鋸樹的念頭。

香港另一株同為四百年的老樟樹在大埔社山村,樹冠覆蓋廣達42米。近年政府為了方便觀賞,圍繞古樹建了一圈架空行人步道,金屬樁柱打得深入地面,不曉得又對古樹的樹根造成了多少傷害。

香港動植物公園有不少參天巨樹和白蘭花,是洗滌心靈的好地方。(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這幾個月,在聞着口罩的悶氣以外,自然想去公園郊外聞一聞樹香花香。在香港動植物公園,有九十年樹齡、高達33米的白蘭樹王,絕對不會令人失望,雖然躋身於行人路旁,氣勢卻真的十分磅礴。因着暖化的氣候,感覺任何時候來到,都有白蘭花盛開掉下來,散發着遠遠的清香。

我們不時會看見老人家拿着一包幾顆小白花蕾售賣,那種清香撲鼻而來的正是白蘭花。白蘭花被喻為地道的香港味道,是以一款本地的氈酒就淬入白蘭花製成「白蘭樹下」,成為一種令人懷鄉的獨特風味。

昔日深水埗軍營,搖身變成今天的深水埗公園,裏邊有幾棵八十至一百年歷史的雞蛋花樹,樹幹不高,卻蔓生出周邊多個樹幹。據說,雞蛋花還可以作藥用,防治中暑、支氣管炎等,不知藥效如何,但聞多一點清香,就肯定對身心有益。

在梅窩體驗鄉郊生活,與種田耕作的村民為鄰,可暫且遠離俗務。(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鄉間短住體驗野趣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慢生活(Slow Living)已在意大利流行,人們追求的是放慢腳步的生活,很多城市人學習手工咖啡、手工氈酒、手工皮具,也愈來愈多都市人移居鄉郊野外過一種減少加班減少壓力的慢活(Downshifting)。近月大家戴着口罩,商業活動減少,城市的腳步彷彿緩慢了下來,大家的手腳也可以放慢,對調節平衡的生活節奏也有幫助。

除了慢城市可以有助病毒不會傳播得太快以外,我特別喜歡慢旅行的概念。以往出行總是早早出發,今時今日可以多睡一些,去郊野或山上慢慢遊、細細看、靜靜思、深深感,慢旅行也能夠達到一種慢樂的境界。

加拿大作家Carl Honore在《慢的頌揚》(Praise of Slow)一書中,就指出慢旅行要在一個地方待上長一點的時間,融入當地的生活節奏,關注當地的文化。離島或新界鄉村的度假式小屋,有的像民宿一般可以便宜租住一整個月,正好逃避一下城市的疫情。

香港的村屋雖然位置較為偏遠,卻正好用來靜心作畫、創作。(資料圖片)

曾經短暫租住大嶼山梅窩白銀鄉的舊村屋,周邊住的都是種田的老人家,一天只見到三四個熟絡村民,早上獨自一人在士多喝杯熱奶茶,午後閒來去海灘坐坐看書,冬天只有寥寥幾個外國人,傍晚跟村民買點菜。這裏的空氣沒有任何城市的污染,有的只是偶爾的牛糞味、燒草味、泥土發酵味道,可說得上是完全免疫地過上一頭半個月。

這裏只有踩單車出行,沒有快餐店,也看不到霓虹招牌,有興趣的可以幫村民種種田、割割菜,嘗嘗老嫗自製的雞屎藤茶果、炒米餅、砵仔糕等。

元朗錦田也有一些村屋廉價短期出租,有朋友也曾居住過三個月的偌大村屋,方便創作音樂及繪畫。雖然位置較為偏遠,卻正好用來靜心作畫,閒來就用網絡冥想程式、瑜伽程式做點修心養性的學習。村口的茶檔足以簡單解決一日三餐,可以足不出戶。這是忙碌人生中的一種悠長假期、重新連結自己的方式,也像薄伽丘小說《十日談》(Decameron)中,為逃避瘟疫而躲到山中講故事過日子。

在攀石場獨自攀上高峰,傲視目下群山與叢林,舒展身心。(資料圖片/吳鍾坤攝)

勇於挑戰極限運動

最近,網絡流傳沖果皮抗疫,又有提出吃咖喱的薑黃粉。事實上,醫學界認同的,運動才是增強免疫力的最佳方法。但在所有政府的運動場地都關閉的情況下,倒不如往野外做點振奮身心的極限運動。這裏所說的極限只是初級版,未去到滑翔傘、激流衝浪、飄移賽車這等級數,而是在城市周邊容易玩到的越野單車、攀石、滑板、跑山等相對較安全,而且可「人在野」大口大口呼吸的運動。

為何不做一般運動而選擇極限運動?自然在於它的挑戰性更大,也更少人會去做。因此,當你在芝麻灣風景秀麗的越野單車徑上馳騁時,大部份日子都是只有一兩個志同道合的人,不會像跑馬拉松成千上萬人參加。

香港的越野單車徑都設在好風好水的地方,像大棠越野單車徑沿途可欣賞到大棠紅葉的秋冬氣息;南大嶼山越野單車徑則由貝澳一直踩至狗嶺涌,17公里算是很長的路徑,中間上下山不多,還有不少是鋪石屎的行人道,卻勝在風景變化很大,有山有水有鄉村,是郊遊樂的極佳旅程。

位於俗稱「黃麂坳」的越野單車徑新段,部分路段陡峭,只適合進階程度的越野單車愛好者使用。(資料圖片/政府新聞處)

愛挑戰自我的可選擇西貢西郊野公園越野單車徑,這條路有不少崎嶇的山石大上大落,需要高超技術,也要有強健的體能,平日這12公里的路程上只會遇上兩三人,在鬱到病的城中出走,去開揚的山徑,真是豁然開朗。

近期受到電影《獅子山上》所吸引,一位輪椅人士也可以攀上獅子山頂之上,令不少人迷上了攀石運動。香港其實有不少世界級的室外攀石牆,像京士柏百周年紀念中心有香港最高、達18米的攀石牆,而且有多達15條不同的攀爬路線,供攀爬者挑戰。攀石牆的好處是每次只有一人攀爬一條路線,所以,跟其他人的距離較遠,可以自由自在懸在半空中欣賞京士柏的山嵐。

再大挑戰一點可參加「香港攀山訓練中心」的課程,往東龍島或石澳學習野外攀石,快樂也會加倍,攀到石牆石山高處一覽眾小山,傲視周邊的樹木與山下的人們,一樂也!

《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曹民偉其他文章:

打破舊時代定義 羸弱身軀下的勇敢新少女(上)

被誤解的一代 上街抗爭只因渴求「尊重需要」?

被誤解的一代 憤怒掌管情緒與行為?

【流行文化.一】從動畫到拍賣場新寵 可愛文化征服藝術界

【茶樓文化 .一】老字號易手經營 蓮香樓保留下來的傳統

【流行讀物】重溫香港文學舊夢 讀年代流行之書

【香港味道】美食揚威海外 本土文化須保存

上文節錄自第20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2月17日)《拋開口罩吹吹風 疫情蔓延下 體驗慢生活》。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