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深度】當「內地歧視」變得理直氣壯 香港還是香港嗎

撰文:黃瀾思
出版:更新:

自從香港反修例運動爆發後,香港出現了不少支持示威者、拒絕內地客的「黃店」。而最近知名「黃店」光榮冰室便以港府在疫情蔓延時未對內地採取「全面封關」為由,採取了一連串「排拒內地客」的措施。一名來自內地的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前往光榮冰室用餐的經歷,也讓「內地歧視」的爭議再度掀起波瀾。

在疫情蔓延初期,光榮冰室原本公告「只招待香港人,點餐只限粵語及英文,普通話暫不招待」,隨後又補充「歡迎台灣朋友」。但此公告疑似受到檢舉,被平等機會委員會警告有歧視之嫌,光榮冰室因此將公告改為「本店職員只懂廣東話,亦不會解釋餐牌,不便之處,敬請見諒」,並氣憤地在Facebook上表示「不會普通話不犯法吧!」

光榮飲食在臉書上公告,所有店員只會說廣東話。(Facebook@光榮餐飲)

不想講普通話 不行嗎

然而日前,自2008年便赴港求學並定居,且已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權的香港教育大學講師黎明,帶着一群同樣來自內地的友人前往光榮冰室用餐,並「刻意」使用普通話點餐。在其中一家分店的點餐過程十分順利,但當前往另外一間分店點餐時,幾名店員雖然明顯聽得懂普通話,卻接連以「我不會普通話」而不願進行任何溝通,只給了黎明等人紙跟筆,要他們自己點餐。

黎明將此遭遇公開,引來了光榮冰室的反擊,批評黎明等人明明會講廣東話,卻硬要用普通話進行「臥底釣魚」,不少網友也在黎明的Facebook上留言抨擊。有些人認為防疫難題當前,店家的行為純屬自救,但更多的留言內容,還是在強調「不想講普通話不行嗎」、「在香港還不講廣東話,根本不當自己是香港人」、「自由市場,商家本就能自己選擇客群」,更甚者把黎明的做法,評價為「大中國霸權對香港的壓迫」。

「港府不願全面封關,我們只好自己抵禦病毒來源。」不只是光榮冰室,許多香港人都是以此說法解釋,拒絕內地客是為了防疫所需,並不涉及歧視問題。但從數據層面檢驗,每日在陸港間往返的人士有八成多是香港居民,遠比內地人士多,且香港早已爆發小型社區感染,在近90例確診個案中,僅有7例是非香港居民。病毒不會區分你是哪裏人,「多數從內地返港的香港人」並沒有比「少數赴港的內地人」來得更加安全、更不容易感染病毒。

光榮飲食等「黃店」自反修例運動起,便受到不少抗爭者的支持光顧。(香港01/蔡正邦)

其實雙方都心知肚明,防疫只是表面上的理由,真實情況是反修例的大火尚未燒盡,香港人餘怒未消,而將對港府及中央不滿的政治情緒轉嫁到內地人身上,形成了赤裸裸的排斥與歧視。

誰是真正的香港人

這樣的歧視並非沒來由的,很多人將此歧視解釋為港人對疫情的恐懼,恐懼是真的,但疫情卻不是害怕的主因。港人害怕的是香港淪為「中國普通的一線城市」、恐懼的是「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制」,我們也不只一次看到,港人不斷宣傳在單程證、新移民等陸港融合政策的催化下,香港的醫療、住房等資源如何被稀釋,文化語言及生活環境如何被侵蝕同化。

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源自於政治權利不平等及經濟分配上的結構困局,新移民當然會造成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但將此歸納為陸港交流的苦果,同樣是過於簡化的錯誤理解。這樣的說法固然不正確,卻已成為香港多年來的主流論述,加上港人將許多中央對港政策視為「專制霸權的壓迫」,內地人也因此被遷怒為「服膺、默許共產黨壓迫香港的幫兇」。

光榮飲食對平等機會委員會的警告相當不以為然。(多維新聞/洪嘉徽)

但諷刺的是,這次遭受排斥的黎明雖然來自內地,但自2014年的傘運便十分支持香港的社會運動,在去年六月也因參與反修例抗爭絕食90小時,被強制送醫。與香港人結婚、在香港生活了十一年且取得永久居留權,還支持香港的社會運動,這樣的經歷與身分,是被香港人承認為「真正的香港人」、還是依然因為她說普通話而被視為「拒絕接待的內地人」?

黎明之所以前往光榮冰室講「普通話」,也是意在突顯在港內地人所面臨的處境。她來自相對開放的上海、受過高等教育、有足夠良好的文化及語言能力,又剛好選在對立情緒尚淺的2008年來港,種種有利因素使她「幸運地」融入成香港的一員。但就連她這種落地生根且共享香港價值觀的「內地人」,都有可能受到「是不是香港人」的區分歧視,更遑論單純的遊客或剛來的港漂,面對的可能是更加嚴苛尷尬的對待。

但究竟怎樣才算香港人?是否抱持特定政治立場、或沒有政治立場的內地人,即便擁有香港公民的身分,依然不算是香港人?或者甚至連黎明這樣的新移民,都會因為「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而無法被同等待之?更進一步說,當連「吃飯」都陷入「香港人或內地人」的爭辯時,我們確實已經落入了充滿偏見的情緒漩渦,並以各種理由明目包裝着這樣的歧視。

許多香港網友對於黎明用普通話點餐的做法並不認同。(Facebook@黎明)

香港不是只有黃色

這樣的做法不僅對香港自身無益,反而會為了「打敗另一群體」,而將原先的群體、以及願意理解他們的人推開。有些人或許不在乎或無所謂,就像現在所盛傳的「黃色經濟圈」一樣,認為即使排外或歧視會造成群體日漸窄化,香港人依舊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維持社會的運行。

但香港人真的能把所有「不純正的香港人」、尤其是內地人排拒在外,封閉起來過自己的生活嗎?香港身為東西交匯的移民城市,向來以多元的文化與價值共榮而自豪,港人在聲稱「一國兩制」逐漸崩塌的同時,不也正是擔心長年以來多元包容的城市特色因此消亡嗎?

來自印度的移民第三代、香港脱口秀藝人Vivek Mahbubani曾在接受BBC訪問時說:「我覺得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提醒大家,香港其實什麼人都有,不用害怕膚色不同、政見不同」,或許這正是香港至今仍吸引眾人前往、仍能佔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所在。當歧視與偏見理直氣壯的在社會站穩腳跟,香港是否還是原來的那個香港?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肺炎.深度】為求「革命」 不惜攬炒 就可犧牲基層利益?

【財政預算案.深度】財爺又「全民派錢」?識得派,一定咁樣派!

【武漢肺炎.深度】接回滯留湖北港人的幾點思考

【肺炎.深度】澳門連續13日無新增個案 抗疫神話這樣煉成的

【武漢肺炎.深度】「盲搶」背後 謠言滿天飛的反思

【肺炎口罩.深度】「口罩荒」這堂經濟課 港府完美示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