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調消費稅引致經濟衰退 為何重蹈覆轍?

撰文:盧偉文
出版:更新:

近期,日本公布了一系列令人憂心的經濟數據:私人消費和進出口總額下降,綜合採購經理指數(PMI)跌至六年來低位,通脹離央行目標仍遙遙無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則大幅萎縮。更糟的是,這些數據所反映的,都是未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衝擊的日本。如今疫情發酵,這個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不僅要繼續承受去年10月上調消費稅的苦果,而且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度再次錄得GDP負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
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說,這無異於沉痛一擊。其賣力兜售的「安倍經濟學」實施七年以來,長期積弱的日本經濟仍是增長乏力,浮沉並舉,當中兩次嚴重下滑都肇因於上調消費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或是未曾料到的橫禍,但未能汲取上次上調消費稅的教訓反映了日本經濟的什麼問題?毀譽參半的「安倍經濟學」又該何去何從?

2月17日,日本內閣府公布去年第四季度經濟數據,GDP按季倒退1.6%,折算成年率環比萎縮6.3%,創下2014年次季以來最大跌幅。此外,期內私人消費、企業設備投資及出口皆不樂觀,分別按季下跌2.9%、3.7%和0.1%。

日本內閣府周一(3月9日)公布,經修正後,去年第四季度GDP收縮幅度擴大,由初值收縮6.3%(以年率計)下修至收縮7.1%。下修主因是企業設備投資下跌4.6%遜於初值估算的下跌3.7%。(資料圖片/Bloomberg)

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受去年10月消費稅提高兩個百分點至10%的影響,佔GDP比重過半的私人消費將受到衝擊,預計第四季GDP將出現從1%至3.9%不同程度的下調。但最終6.3%的收縮幅度遠高於市場預期,憂慮情緒重燃。獨立宏觀研究機構TS Lombard中國區總經理廖敏雄在接受《香港01》訪問時分析,情況與2014年4月將消費稅由5%提高至8%相同,經濟在隨後都迅速下滑,「這是預期內的。其他較為重要的原因還包括日圓在過去三年未能像『安倍經濟學』開始時那麼容易獲得貶值,以及全球貿易因2018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戰而大幅下滑,依賴出口的經濟體當然受影響最大,日本、德國皆為此類。」

事實上,為了抑制消費稅及10月「海貝思」風災對經濟造成不良影響、避免東京奧運會後經濟進一步走弱,安倍內閣在加稅的同時推出了無現金結算積分返點等一系列措施,並於同年12月初通過了規模約26萬億日圓的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有鑑於此,日本內閣府年初發表的新財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經濟增長預測指出,2020財年日本經濟將繼續受海外經濟減速的影響,不過,政府去年底出台的經濟刺激計劃將產生支撐效果。預計就業、收入環境將持續改善,日本經濟有望保持內需主導型的經濟復蘇。

然而,隨着新型肺炎疫情發酵、恐慌情緒在全球蔓延,這一預測顯得過分樂觀了。直接經濟影響已然顯現,日本旅遊業和貿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與此同時,全國多地傳出供應鏈中斷、生產線受阻的消息,日本將被迫取消舉辦今夏東京奧運會的傳聞也甚囂塵上,「不安倍增」之說不絕於耳。2月25日,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稱,當局會採取紓緩措施,包括動用儲備基金應對遊客數目下跌、供應鏈中斷等。他又表示,因應經濟下行風險,故春季加薪及消費擴張十分重要。一星期後(3月2日),安倍正式宣布,將動用逾2700億日圓儲備金,十日內制訂出第二輪應對措施。

一場本可避免的衰退?

日本是否會由此步入長期衰退?新財年的經濟增長是否真如內閣府預測的那麼樂觀?此刻要為這兩個問題下結論仍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日本的內需疲軟,經濟復蘇的根基尚未夯實,安倍政府選擇在去年10月提高消費稅,無疑是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儘管加稅似乎「大條道理」,稱是為了增加政府庫房收入、協助應付不斷膨脹的社福開支,以及減輕日益龐大的公共債務,但若細看從頭,回顧去年那一場發生在日本「廟堂」之上關於「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簡稱MMT)的政策辯論,或許會發現上調消費稅並非如安倍政府所想的理所當然。

去年初,關於MMT的公共討論率先在美國引爆,並一路延燒至日本。MMT被推至「風口浪尖」與當地政治氣候有關:左翼浪潮近年席捲美國,加上2020大選臨近,民主黨進步派提出了諸多迎合時代的政策主張,例如綠色新政、全民醫保、聯邦就業保障等。然而,這些深得基層民心的政策無一不牽涉巨大的公共投資,而美國聯邦政府又債台高築、頻頻遭遇「財政懸崖」,因此,持有這些主張的政客屢屢被問及「錢從何來」。

在「缺錢」這方面,日本政府也是半斤八兩。「日本的公共債務很高,加上安倍(七年來)巨量的財政刺激計劃和日本社會老齡化嚴重的背景,財政收入需要保證。」廖敏雄的解釋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日本政府的擔憂。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日本政府才打算上調消費稅。

日本社會老齡化嚴重,對社會保障體系和政府財政構成壓力。(Getty Images)

不過,MMT支持者對此不以為然,他們提出了自己獨到的看法,並在日本引起激烈討論。MMT支持者認為,日本作為一個主權貨幣國家,政府在財政上本應沒有任何約束。換言之,日本等主權貨幣國家實際上毋須通過徵稅或舉債為政府開支融資,其徵稅的真正目的在於創造對貨幣的需求及控制通脹,而發行債券則是一種維持利率目標的操作。在他們眼中,政府赤字是常態,對於經濟體的不斷增長是必要的,若公共部門的支出小於收入,即沒有出現赤字,那私人部門就無法實現金融財富上的盈餘。

具體而言,MMT學者建議日本政府毋須過分擔心財政赤字,只要社會上仍存在閒置的人力和資源,政府就可以透過加大公共開支創造更多經濟活動、降低失業率,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人們常說財政赤字是一個國家入不敷出的表現。但我認為美國離完全開動馬力還差得很遠,日本也一樣。」MMT代表性學者Stephanie Kelton去年7月受邀前往日本講學,所到之處場場爆滿,她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說道。

Stephanie Kelton認為,只要社會上仍存在閒置的人力和資源,政府就可以透過加大公共開支創造更多經濟活動、降低失業率,從而推動經濟增長。(資料圖片/stephaniekelton.com)

至於有意見認為加大財政支出可能引發惡性通脹,另一名MMT學者、澳洲紐卡素大學經濟學教授Bill Mitchell去年11月在接受同一家媒體訪問時反問:「為什麼通脹會上升?通脹在日本二十多年來都沒升過……主流觀點指出,財政赤字和日本央行購入日本國債會為經濟體注入『過多』日圓,導致『過多貨幣追逐過少商品』,進而引發通脹——然而,這種『因果』關係被證明是錯的。」他繼續解釋,「如果通脹真有升高,那名義GDP增長相應地也會提高。然而,這一直以來都沒有發生。」Mitchell最後總結,日本的通脹在未來可見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升太多。

繼Kelton之後,Mitchell也於去年11月前往日本作出多場演講,其中一場大型宣講會更於日本國會舉行。兩人受到大量媒體追逐和曝光,與此同時,當地不少反財政緊縮政策的組織和團體也在MMT這一學說上找到背書。在上調消費稅這件事上,他們亦非常明確地表示反對,早早地就作出警告:若上調消費稅或將引致經濟衰退。

MMT在日本的風行引來政策當局不得不作出回應。去年4月,日本眾議院召開聽證會,討論是否繼續於該年10月上調消費稅,席間,反對加稅的議員援引MMT,遭到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駁斥:「這極度危險,會動搖我們的財政紀律。」他隨後表示,不希望日本成為外國經濟學理論的「實驗基地」。此後,「安倍經濟學」的另一關鍵人物、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及安倍本人也紛紛開腔回應,前者形容MMT「極端」,後者雖承認不少人以日本作為證明MMT理論效度的例子,但堅稱日本政府並未採納MMT的政策建議,上調消費稅就是為了控制日益積累的債務,減少無謂的公共開支,維護投資者的信心。

MMT在日本的討論一度熾熱,財政大臣麻生太郎和安倍都不得不作出回應。(Getty Images)

這本是一場可以避免的衰退,奈何安倍政府堅持上調消費稅,最終讓日本經濟承擔了這個政策後果——季度GDP下滑6.3%。這一結果固然反映了日本國民的消費意欲仍受上世紀九十年代泡沫經濟爆破後的拘謹風氣影響,對物價變動異常敏感;更重要的是,它暴露了安倍政府表面上宣稱要實施「機動靈活的財政政策」,骨子裏卻一如既往抱持對「平衡預算」的執念。

如今,安倍自己也成了上調消費稅的受害者。由於經濟前景黯淡,再加上應對疫情不力和公款招待支持者賞櫻等事件的影響,日本富士電視台最新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僅為36.2%,不支持率高達46.7%。時隔19個月,不支持率首次超過支持率,反映日本民眾極度不滿。

安倍距任期結束還剩一年多,餘下的時間他將如何挺過這場危機?其賣力兜售的「安倍經濟學」又該何去何從?請繼續閱讀安倍「三箭」皆落空 日本經濟難見曙光

相關文章:

日本政府稱密切留意股市波動 會毫不猶豫推出經濟措施

【新冠肺炎】傳受疫情肆虐 日央行擬降經濟預測

日經225指數跌超3% 日本或干預外匯市場

上文節錄自第20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3月9日)《結構性改革欠奉 日本經濟難見曙光》。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