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遊客變瘟神 爭相逃離非洲歸家如末日災難片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上文提及,非洲的抗疫氣氛在短時間內漸趨緊張。筆者在1月底進入非洲時,新冠肺炎的消息未有在當地廣泛報道,走在街道上會引來不少人跟我打招呼,問我從哪裏來。即使是離我很遠的當地人,也會對我熱情地揮手和喝采,我回應一句「Hi」,他們會報以燦爛的笑容,然後說:「Give me money」、「Give me sweets」或 「Give me pencils」。亞洲臉孔在東非其實並不罕見,皆因中國在東非有不少投資和援助項目,而我在不同城市也看到不少中文字,所以,當地人看到亞洲臉孔顯得很熱情。
然而,這樣的待遇在3月中後有所轉變,我彷彿由「明星」變成「罪犯」。疫情蔓延和加劇後,當地人對遊客的態度180度轉變,除「生人勿近」和不屑我們的存在外,有些人還會大聲說:「Hey corona」,「Go back to your country」,「Stay away from me」,有些甚至激動地豎起中指,露出極度嫌棄的表情,我連上個公廁都被叫「Hey corona」。
撰文:方婕

承接上文:【新冠肺炎】疫中闖非洲 超出想像的應變能力

起初,我以為他們的言語攻擊只是針對我這張亞洲面孔,就裝着聽不懂,後來發現,當地人對歐美遊客亦「一視同仁」。亞裔人出門遭受歧視的情況屢見不鮮,但現在連歐美人士也被非洲人歧視。老實說,我沒有被冒犯的感覺,還覺得是個「百年一遇」又有趣的現象。

意大利華裔青年Massimiliano Martigli Jiang在佛羅倫斯街頭,舉起牌子以多國語言書下「「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不要對我有歧視」。(資料圖片/Massimiliano Martigli Jiang IG)

雖「百年一遇」 不感被歧視

在非洲的最後一天,我隻身前往贊比亞路沙卡(Lusaka)市集購買手信,酒店職員提醒我注意安全,本地人可能會對外國人惡言相向。我早有這種心理準備,亦理解這種敵視情緒,畢竟,對非洲人來說,首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是「進口貨」,難怪當地人會歸咎於外國人。走在街上,當地人與我保持距離,連過往很喜歡與遊客搭訕的小朋友都沒有出現。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蔓延,當地政府呼籲人民注重個人衞生,減少外出。雖然街上的人都無戴上口罩,但市面上有一個明顯轉變:所有商店如超市和藥房等的門口均擺放了清水和肥皂,任何人進入商店前都須洗手,或有專人站在門口提供消毒洗手液。我途經不少城市、市鎮甚至村落,每個家庭都對外人提供清水和肥皂,令人佩服當地人對疫情的應對速度。

我亦趁機和當地人談及新冠肺炎,大部份人都非常樂觀,有些甚至不太清楚疫症在非洲蔓延。他們雖然認為非洲炎熱的氣候令病毒的存活機會降低,但還是擔心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會重挫遊業,直接影響他們的生計。當時,旅行社陸續取消行程,大部份景點和酒店都相繼關閉,員工被迫「休息」。

這次遠走他鄉,遇上影響力前所未見的疫症,打亂了不少人的計劃,我亦別無他選,因此提早回港。既然要乘坐飛機,就必須做好防疫準備,首要任務是購買口罩。我走了三家贊比亞的藥房,全都有口罩存貨並且收費合理,但我發現他們售賣的口罩只有兩層,再認真看看包裝,什麼BFE、PFE、VFE標識通通沒有;再到大城市的藥房碰碰運氣,驚見他們賣的外科口罩薄如蟬翼,索價7港元一個,N95的物料猶如以棉花製造,厚度等同紙巾,竟然賣45港元一個。我驚訝地問職員,這個外科口罩有三層嗎?他自信滿滿地答「有」,還說可以剪開給我看。口罩剪開了,真的有三層,我目瞪口呆,無話可說。我心想,我要戴三個口罩才等於一個平常外科口罩的厚度。

筆者在贊比亞走訪藥房,卻只能買到薄如蟬翼的口罩。圖為一名男子在贊比亞基特韋市一家藥房內選購口罩。(資料圖片/美聯社)

遇上好心人 零障礙回港

回港前的心情恍如面對世界末日,看到電視上新冠肺炎的確診數字每天不斷增加,各國政府推出不同的經濟拯救方案仍好像無補於事,每個人都爭相回家,與末日災難片的劇情何其相似。

離開非洲當天,我得悉很多本來打算到訪的國家如南非、納米比亞、津巴布韋和博茨瓦納等都宣布關閉邊境。沒有抗疫物資的我,「赤裸裸」來到贊比亞機場,幸運地獲得好心人捐贈物資,收到兩個口罩和數對即棄手套。

我在返程的機場,意外地發現大部份外國人都已戴上口罩,而亞裔人更全副武裝(戴上PPE、護目鏡和浴帽)上機,畫面相映成趣。這程飛機是我有生以來坐得最焦慮不安的一次。我盡量提醒自己不要到處亂摸,進食前必須除手套,又戴着口罩睡覺,是一場最不舒適的飛行體驗。下機後,我毫不猶豫地把穿過的衣服和鞋襪丟掉。

亞裔人士歸國時,多會全副武裝(戴上PPE、護目鏡和浴帽)上機。圖為早前在香港國際機場入境的人士穿上防護裝備。(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非洲雖然給予人較落後的感覺,但在疫情威脅、歐美國家失控大爆發的前車之鑑下,非洲各國政府對疫症的應變能力比我想像中果斷和迅速。現在身處香港,回望非洲所發生的事情,覺得自己有點異常冷靜和僥倖。我當時曾打算賴着不走,以為一個月左右疫情便會受控,可以繼續行程,但其後邊境逐一關閉、航班停飛、酒店關門,連留下來都有難度。我再想到,假如我不幸染病,將會增加非洲醫療系統的負擔,如此神憎鬼厭的行為我實在做不出來。僥倖的是,我成功買到正常價錢的機票,航班沒有被取消,又順利轉機過關,可說是,零障礙回港。

雖然這波疫情造成自身的不便,各行各業大受打擊,但在各國政府的應變機制底下(大部份非洲國家的邊境依然關閉,有些至今仍封城封國),非洲的疫情相對較輕。此時此刻,我為自己有幸在這「百年一遇」的疫情中順利歸來而感恩,也遙祝非洲能安然度過這場世紀疫情。

作者簡介:

方婕

全職旅遊人,兼職金融業

閒時攝影寫字,分享見聞

註:非洲疫情在全球上雖然相對溫和,但截至5月10日,確診個案達到逾60,000宗。

相關文章:

【新冠肺炎】當貧窮遇上瘟疫 非洲的抗疫悲歌

【新冠肺炎】封不封城 對非洲基層來說竟也像死路一條?

上文節錄自第213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1日)《疫中闖非洲 超出想像的應變能力》。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