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從「保六」到「六保」 政府工作報告或棄GDP增長目標

撰文:安震
出版:更新:

推遲了近三個月,全國「兩會」將於本周四(5月21日)開幕。按照慣例,每年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將在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向社會公布。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負增長6.8%,《政府工作報告》要不要保留GDP增長目標成為關注焦點。
疫情發生後,中共政治局會議從「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到首次提出「六保」,宏觀調控也隨之轉向積極的財政和寬鬆的貨幣政策。

上周五(5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多項經濟數據,2020年4月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全部出爐。總體而言,儘管多數經濟數據仍然不及往年同期,但跌幅均有所收窄,中國經濟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際疫情蔓延的大環境下,展現出相當強的韌性。

國新辦舉行例行4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人會。(新華社)

有底氣、有信心、有挑戰

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對目前宏觀經濟面臨的局面總結為「有底氣、有信心、有挑戰」。

從各項數據來看,2020年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3月為下降1.1%;環比增長2.27%。1至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9%,降幅比1至3月份收窄3.5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0.5%;股份制企業增長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3.9%;私營企業增長7.0%。分三大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0.3%;製造業增長5.0%,3月份為下降1.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2%。

中泰證券研究室高級經濟學家楊暢認為,儘管工業生產持續回暖,但後續走勢仍有待觀察。比如,4月發電量僅同比增長0.3%,採礦業同比增長0.3%,電力、熱力、水同比增長0.2%。日均耗煤等高頻數據也同步印證4月生產修復。但回升勢頭可能難以延續,招商銀行發布的工業復工指數顯示,自4月17日突破80%之後出現放緩迹象,短期若需求端難以大幅提振,可能會壓制工業生產。

另外,4月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雖然仍然處在擴張區間,但比3月同期的52略有下降。

內蒙古一工廠內,工人在生產線上作業。(資料圖片/新華社)

服務業方面,4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4.5%,降幅比3月收窄4.6個百分點。1至4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9.9%,降幅比1至3月收窄1.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4月份,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同比分別增長5.2%、4.4%、1.1%,基本回到正常水平;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同比分別下降5.0%、6.6%、33.7%,降幅均大幅收窄。

服務業整體出現修復也反映在消費數據中。官方數據顯示,4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7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個百分點;1至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758億元,同比下降16.2%,降幅比1至3月份收窄2.8個百分點。

疫情衝擊明顯分化了線下消費和線上消費。其中,4月餐飲收入2,307億元,下降31.1%;商品零售25,871億元,下降4.6%。網上零售則較為活躍,1至4月,內地網上零售額30,698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8.6%,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1%。

在投資方面,由於基建開始發力,固定資產投資跌幅收窄。1至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36,824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比1至3月收窄5.8個百分點;4月環比增長6.19%。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11.8%,製造業投資下降18.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3%,降幅分別比1至3月收窄7.9、6.4、4.4個百分點。

疫情後為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提振市民消費信心,各地官員紛紛網絡直播帶貨。(資料圖片/中新社)

楊暢分析,從高頻數據觀察,鋼鐵庫存去化明顯,儘管總量去化速度與2019年持平,但由於疫情防控,仍有部份省市復工復產受阻,因此總量持平背景下表明區域分化加劇,已復工復產省市提速可能更加明顯。水泥價格走勢也印證基建發力的判斷。

在所有宏觀經濟數據中,海外疫情導致的需求疲軟,造成中國進出口數據仍然面臨很高的不確定性。今年前四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07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4.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74萬億元,下降6.4%;進口4.33萬億元,下降3.2%;貿易順差4,157億元,減少30.4%。其中,4月出口1.41萬億元,增長8.2%,進口1.09萬億元,下降10.2%。

中國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儘管4月出口超預期增長,但未來幾個月中國外貿出口整體承壓,主要是海外疫情繼續擴散,歐美等發達經濟體PMI大幅下滑,中國4月公布的製造業出口訂單指數繼續位於收縮區間,傳統的中國交易夥伴市場需求急劇萎縮,拖累中國出口。

結合近幾個經濟數據,劉愛華坦言,儘管中國經過長期積累形成完備的產業體系,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龐大的市場規模。政府通過統籌疫情防控和政策措施,支撐經濟基本面穩定,但中國經濟仍然面臨巨大挑戰。海外疫情擴散蔓延的勢頭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仍在複雜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從經濟層面看,復蘇勢頭還沒有回到正常水準,尤其是就業壓力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多,政府仍然需要增強風險意識。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資料圖片/新華社)

保就業是當務之急

2012年,中共十八大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新要求—「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因此,2020年原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據估算,今年GDP增速至少要達到5.6%,才能實現目標。但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GDP同比下滑6.8%,要實現翻番目標顯然已不可能。

早在今年3月中旬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就表示:「只要今年就業穩住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沒什麼了不起的。」

4月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浙江視察期間指出,要「精准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舉措,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分析認為,「奮力實現」是暗示官方考慮到需要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留出彈性空間。

4月17日,政治局會議通稿中刪除了原有「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闡述。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說明中共已經意識到刻意追求GDP增長以期實現原有目標非常困難。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浙江考察調研。(資料圖片/微博@新華視點)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表示,鑑於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建議今年不再設定GDP增長目標。

馬駿分析,如果確定了具體的GDP增長目標,很難估算到底要耗費多少財政資源和金融刺激,才能達到目標。在這種巨大不確定的情況下,既定目標很可能實現不了,還可能把宏觀政策綁架,最後被迫搞「大水漫灌」。

顯而易見,「六保」中最重要的就是保就業。1至4月,中國城鎮新增就業354萬人,與2019年同期相比少增105萬人。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0%,比3月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25至59歲這一主力就業人群的調查失業率為5.5%,比全國城鎮失業率低0.5個百分點;這意味着非主力就業人群壓力更大,16至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3.8%。

由於調查失業率本身樣本存在較大缺陷,有機構認為真實的失業率水平可能更高。根據中泰證券估算,中國就業總體更加偏重第三產業,並且個體經營戶佔了很大部份,疫情中個體經營戶受影響較大。再考慮到服務業和可選消費需求的低迷,外需的大幅衝擊,新增失業人數可能已經超過7,000萬,對應的失業率大概在20.5%。再加上今年全國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就業形勢異常嚴峻。

伴隨復工復產推進,消費能否提振,是短期內中國經濟能否恢復、步入企穩軌道的重要因素。(資料圖片/中新社)

在今年要不要設定GDP增長目標的問題上,也有經濟學家持不同觀點。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現階段,中國正處於復工復產的關鍵階段,在新增就業數並不適用且尚未提出較GDP增速更優目標前,不適宜取消GDP增速目標。他認為,將GDP增長目標設為3%能兼顧積極性與真實性:一方面,能夠給予地方和部門充分的信號,繼續加快復工復產;另一方面,防止弄虛作假,保護復工復產的真實性。

上文節錄自第21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5月18日)《從「保六」到「六保」 政府工作報告或棄GDP增長目標》。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