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科技巨企牽頭 在家工作可永續?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繼Twitter上月中宣布允許部份員工永久在家工作,Facebook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一周後也響應,預計在五至十年內將半數職位轉為遙距工作。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被迫進行這項職場實驗,視像會議和工作協作軟件使用率暴升,似乎愈來愈多僱主和員工看到這種工作模式的好處。當疫情放緩,我們還有必要返回辦公室嗎?

免費的膳食、咖啡吧、按摩、脊醫、乾洗……這些都是科技巨企在園區中提供來吸引人才的服務,旨在令員工幾乎毫無理由離開辦公室。這是因為長久以來,科技業界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他們開發流行產品的重要創造力來源。為此,他們建立了龐大的辦公室,諸如蘋果(Apple)、Google和Facebook在矽谷的園區,或亞馬遜(Amazon)在西雅圖的新總部。Facebook更曾向願意住在辦公室十英里範圍內的新員工發放高達15,000美元津貼。

科技巨頭的大型園區內一應俱存,務求令員工無需離開甚至回家。惟疫情下被逼在家工作,顛覆科技業界傳統。(Getty Images)

但這種創新科技賴以成功的職場生態,在一場新冠肺炎的衝擊下開始動搖,Facebook的舉動正標誌着這種轉型。因應疫情,在全球有70個辦公室和48,000名員工的Facebook,早已讓員工選擇在家工作至本年結束。屆時若疫情許可,職位上可在家工作的員工可自行決定是否重返辦公室。在上月中的視像直播中,朱克伯格還向員工宣布,Facebook已將它在美國的大部份公開職位開放招聘遙距員工:「因為現時每個人都已或多或少遙距工作,但我們仍然限制於招聘住在辦公室附近的人。」

朱克伯格更揚言:「以我們的規模,將會成為遙距工作中最前瞻的公司……我認為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可讓大約半數公司員工永久遙距工作。」

朱克伯格認為,開放遙距職位可引入更多元化人才。他正部署Facebook未來5至10年半數員工可遙距工作。(Getty Images)

在家工作變成預設

朱克伯格解釋,這決定某程度上也是回應員工的意願。他聲稱一項內部調查發現,有40%員工對於永久在家工作極度、非常或有點感興趣。而且公司在疫情下被迫實施在家工作制,他卻發現:「就每天生產力而言,我覺得比預期中好。」

朱克伯格認為,永久在家工作有幾個好處。除了毋須通勤而更加環保之外,在招聘上也可以「觸及更大的人才儲備」。他解釋,增加人才的多樣性有利公司運作:「當你只局限聘用住在某些大城市或願意搬到那裏的人,就會少了很多居住在不同社區、有不同背景和觀點的人。」他說這樣有助公司避免犯下「基本錯誤」,「誤判世上大部份人對某個東西會有何反應和想法」。這種好處也是一體兩面的:「有些我們想要留住的人之所以離開,是因為想搬到沒有我們辦公室的地方。所以遙距工作可幫助我們留住那些關鍵人才,在很多方面都比招聘新人更好。」

Facebook認為遙距工作有助員工親身測試自家研發,例如他們正想像未來以VR和AR構成的混合實景職場。(Getty Images)

再前瞻一點,在家工作也有助推進Facebook正圍繞「遙距存在」而開發的一些未來科技,因為員工每日都會使用和測試自己開發的工具。當疫情令每天透過視像會議程式Zoom開會的人數從1,000萬激增至3億後,Facebook也不甘後人在4月底推出具視像會議功能的Messenger Rooms程式與之競爭,該程式適用於Facebook辦公室協作工具Workplace。Facebook也將工作相關功能擴張到其Portal顯示器和Oculus虛擬實境(VR)平台。Facebook報稱,在疫症期間Workplace的付費用戶從300萬增至500萬,上月中再乘勢推出了具電商功能的Shops。朱克伯格說VR和擴增實境(AR)技術將是Facebook未來研發和測試重點:「目前,公司內雖然有一個很大的團隊參與VR和AR研發,但仍與大部份員工的日常工作有些脫節。」

AR和VR部門負責人Andrew Bosworth透露,Facebook已經在投資使用這些技術「增強遙距工作和生產力」。他在公司網誌勾勒了對未來工作場所的想像:「我們可以在VR中創建出具有多個可自訂熒幕的超強擴增工作空間,不受物理熒幕限制。它將利用穿透(passthrough)之類的技術來創造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供人體驗,使人們可以隨意在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穿梭,在提高空間意識的同時,也給我們習慣使用的筆記本電腦和其他常見設備增添靈活性。透過將手部追蹤之類新式輸入的靈活性,與人們熟悉的鍵盤和滑鼠等輸入設備互相結合,可提供人們兩種世界的最大好處。」

Twitter行政總裁Jack Dorsey發現,公司在疫情下仍運作良好,因而率先宣布部分員工可自行選擇永久在家工作。(Getty Images)

但從宣布的時序上,另一社交媒體巨頭Twitter比Facebook更加前衛,其行政總裁Jack Dorsey在內部電郵說,允許其員工永遠在家工作。Twitter自3月初已「強烈鼓勵」在家工作,到3月中變成強制要求,並向員工提供更多津貼,應付辦公桌、電腦椅、人體工學椅墊甚至網絡費用等在家辦公開支。Twitter在網誌中寫道:「過去幾個月證明了我們可以做到。所以,如果角色或情況允許我們的員工在家工作,而且他們希望繼續這樣,我們會為他們實現。」同樣由Dorsey創立的電子支付公司Square也採用相關政策。

疫情已令各路科技巨企不得不延長員工在家工作期限。例如在金融科技業,Visa行政總裁Alfred Kelly Jr.已允許大部份員工在本年內繼續在家工作。MasterCard也允許員工「覺得安心」時才重返辦公室。而且,有愈來愈多業者預期,在家工作將會成為疫後常態。加拿大電商平台Shopify行政總裁Tobi Lutke在Twitter寫道:「以辦公室為中心已經終結。從今天起,Shopify『在預設上』就是一間數碼公司。」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上月中宣布,在解除新冠病毒限制令後,將會維持「遙距優先」。雲端儲存公司Box行政總裁Aaron Levie也宣布,員工每周全體會議將在未來維持「完全虛擬」。

Shopify行政總裁Tobias Lütke宣告,公司辦公室時代結束,將「預設」成遙距工作。(Getty Images)

辦公室再不一樣

不論是否重返辦公室,工作環境在疫後也再不一樣。視像會議和協作程式在疫情下的使用大增。這些生產力工具可提供有效的通訊,令溝通中央化,令公司內每個人都可以更輕鬆地存取公司文件和報表之類,還可供用戶查找過去的討論。

市場研究公司IDC的社交和協作研究總監Wayne Kurtzman形容:「會議和協作應用程式的採用加快了兩年。協作軟件從『有也不錯』變成了『必備』。」從2月初到3月底,Slack增加了9,000個新的付費用戶,相比前兩個季度的整季總數增加了80%;微軟(Microsoft)的協作軟件Teams在4月底宣布,每日活躍用戶在短短一個月內增長了70%至7,500萬。Google Meet上個月的每日會議參加人數突破一億,每天增加約300萬新用戶。Zoom也從4月初錄得二億個每日會議參與者,到同月底增加至三億。而在內地,據移動研究公司App Annie統計,阿里巴巴的釘釘(DingTalk)在2月2日至29日在中國內地的iPhone和Android手機下載量,相比從1月5日至2月1日期間增長了356%;在同一期間,騰訊的企業微信和字節跳動的Lark分別增長了171%和650%。即使員工重返辦公室,也很可能會繼續或更加依賴這些工具。

在被逼在家工作下,各種團隊工作協作工具使用大增,或成為工作常態。(Microsoft Teams)

同時,一些公司正部署採用更為適合這種新常態的工具。據研究公司Gartner上月中報告,今年全球資訊科技業的支出預計將達至3.4萬億美元,比去年下跌8%。設備和數據中心系統支出預計下跌最多,而公共雲服務支持預計今年將增長19%。雲端儲存公司Dropbox資訊總監Sylvie Veilleux透露,會在未來幾個月重新評估某些工具是否不再帶來附加價值,可以棄用,並考慮購置新工具,例如可以用來分析特定應用程式的使用情況及程式中哪些功能正被不同團隊使用的工具,以助了解員工的活動和參與度。

荷蘭開源軟件公司Elastic全球資訊科技副總裁Kim Huffman也會考慮使用來自職場排程軟件商Robin Powered的工具,以助管理部份員工重返辦公室。該軟件可以設置實體辦公空間,例如辦公桌的位置,以滿足社交距離需求。另外,她還打算加快推出一個應用程式,用於向員工提供健康指導、療法和個人化的運動。

短期內可見辦公室改變佈局維持員工社交,而長遠隨着親身上班員工漸少,未來寫字樓設計也將改變,又或引入科技加強衞生。(Getty Images)

辦公室本身也很可能因為短期內要滿足復工後的社交距離、長遠又不再有以往這樣多的員工上班而有所改變。設計建築公司Gensler的全球職場空間負責人Janet Pogue-McLaurin預期,大型寫字樓這種「密集化現象將會淡化」,並逐漸在未來室內空間設計上去密集化。有些則設想「無接觸辦公室」,例如員工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操作電梯或公司咖啡機,避免按鍵接觸;會議室也可配備聲控系統控制燈光、音訊和視像設備。

甚至,疫情後員工還有沒有辦公室可回也成疑問。疫情造成的經濟萎縮,在預計自大蕭條以來最差的經濟衰退下,許多公司都設法削減成本。有些公司試圖在家居工作與大型辦公室工作之間找出中間方案,希望在離員工住處較近的地方開設小型衛星辦公室。他們相信員工喜歡外出,但又不想搭長途車上下班。根據穆迪的房地產資訊服務(Moody's Analytics REIS),近郊租金平均比城市便宜40%。

愈來愈多公司質疑,要員工親回租金昂貴的大型寫字樓上班,是否過時,有些更已計劃待租約期滿撤出。(Getty Images)

不過,在家工作似乎是白領的「專利」,否則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也毋須不惜入稟控告地方政府,甚至威脅撤出加州,也要無視禁令重開工廠。但對於可以轉型的公司和員工,不少更正在計劃縮減現時在大城市租用的大型辦公室,甚至從中遷出。現時有七萬名員工在家工作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s),其行政總裁Jes Staley揚言,大城市辦公室「可能已成為過去」。擁有Peugeot、Citroën、DS、Opel、Vauxhall等品牌的汽車製造集團PSA宣布進入「靈活的新時代」,非生產員工將從此遙距工作,同時重新設計和縮小辦公室。瑞銀(UBS)行政總裁Sergio Ermotti說,公司在考慮遷出昂貴的市中心辦公室。保險公司Nationwide計劃將實體辦公室,從疫前的20個大幅縮減至4個。資訊技術管理公司OpenText預期,它現時在全球設立的120個辦公室中,將有超過一半會被淘汰。

在羅兵咸永道(PwC)4月底的調查中,有四分之一受訪財務總監正在考慮削減公司租用房產的開支。協助公司選址的Site Selectors Guild則說,自疫情爆發後,美國有過半的辦公室選址程序都已暫停。即使是現年75歲、廣告公司S4 Capital的老闆Sir Martin Sorrell也有感而發:在家中工作「充滿活力」,希望工作方式有「永久性變化」。他並開始質疑租辦工室的效率:「以往我每年約花3,500萬英鎊(約3.3億港元)在房地產上,我寧願投資到人才而不是昂貴的辦公室。」

在家工作可令員工無必要住在公司附近,或可減省昂貴租金。(Getty Images)

企業與員工雙贏

對於不少員工來說,在家工作最直接的好處是省卻通勤時間,改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度。美國財經媒體CNBC與調查機構Change Research在4月中共同對美國搖擺州份5,000多名選民的調查顯示,47%受訪者說,本來花在通勤的時間現時用來陪伴家人;其他用途包括睡覺、發展興趣或完成更多工作。也有些人喜歡遙距工作的靈活自由,例如軟件公司Limeade人事總監及科學總監Laura Hamill在3月初起被迫在家工作。她向CNBC說,作為家長,遠程工作有重大好處:「我可以在中途啟動洗碗機,或者拿雞肉出來準備待會要吃的晚飯。」美國職業網站FlexJobs職涯發展經理Brie Reynolds指出,工作文化改變也是另一原因:「現在更多着重工作成果,而不是你有多少時間坐在辦公桌前。」

此外,遙距工作也可讓員工住得更遙遠,避開大城市的昂貴生活成本。這對矽谷工程師來說尤其明顯。現年31歲的Heidi Kasemir是一間網上學習初創的程式開發員,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她離開三藩市的計劃。她向彭博社透露,在灣區工作了近八年後,在4月中與公司協商減薪25%,搬到鹽湖城遙距工作:「其實不難,我可以預見,自己的生活品質在其他地方會更佳。」

不少企業發現,員工在家工作仍可維持原有生產力。(Getty Images)

而對於企業,有些業者跟Facebook一樣,發現在家工作未必等於犧牲生產力。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聯合主席Daniel Pinto在與花旗集團(Citigroup)分析師的非公開會議上預期,部份員工未來可以輪流在家工作。根據上月中一份給花旗客戶的備忘錄,Pinto說,即使有90%員工在家工作,交易員在本年第一季能夠處理的交易量為正常的三倍。自3月初起,Nationwide將27,000名員工中的98%轉為五天工作周在家工作。行政總裁Kirt Walker聲稱:「我們追蹤了所有關鍵績效指標(KPI),發現並無任何變化。我們不斷從客戶處聽到,『如果你們不宣布實行在家工作,我們根本察覺不到(變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行政總裁James Gorman也於4月中的財務會議回顧說:「如果你在三個月前說,我們90%員工將會在家工作而公司運作良好,這不是我準備好接受的試驗,因為失敗的後果太大。」

難怪求職社交平台LinkedIn首席經濟學家Karin Kimbrough發現,現時遙距工作有愈來愈為人接受的趨勢。她在上月中向《華爾街日報》透露,過去一個月,LinkedIn上的遙距工作職位招聘量增加了28%,使用「遙距」或「在家工作」字眼的搜索量也增加了42%。甚至連一些公司老闆,例如生物科技及農業集團Corteva行政總裁Jim Collins,似乎也不太想念他們的辦公室:「多得現正使用的科技,跟過去六個月相比,我在過去六星期與兩萬名員工的聯繫更緊密。」

繼續閱讀︰

【科技.未來】在家工作的挑戰 生產力與公私界線可以維持?

相關文章︰

手機App追蹤接觸者 科技公司比政府更強調私隱?

手機追蹤疫情 抗疫與私隱不能共存?

工作消費模式改變 「亞馬遜化」成疫後新常態?

疫症成轉型自動化契機 加快機器AI取代人類?

從招聘到挽留員工 人工智能如何改革人事部?

分析求職者性格 人工智能請人更可靠?

用人工智能請人 是消除還是延續偏見?

上文節錄自第21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1日)《科技巨企牽頭 在家工作可成新常態》。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