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一周年】國安法降臨 恐慌下移民成唯一出路?

撰文:吳東偉
出版:更新:

綜觀過去一年,香港經歷的「反修例運動」幾乎未曾間斷。由起初200萬人遊行,到以顏色作區分的群體對立,再迎來數之不盡的暴力衝突,以及市民對於警方執法不公的質疑,統統貫穿着整場運動的每段脈絡,更為身處這場風波中的港人留下烙印。為了平息亂局,全國人大早前正式決議通過授權人大常委會制定直接在港實施的「港版國安法」,惟此舉進一步增添市民恐慌,更開始喚起對香港前途的擔憂,在網絡上搜索與「移民」有關的關鍵詞頻數更於短時間內飆升,恍如喚起一場「應否與香港走下去」的全民討論,叫人不得不反思「究竟我們要如何走下去」。

英國外相早前考慮增加BNO持有人權利。(路透社)

根據香港Google Trend數據,當「港版國安法」的消息流出後,「國安法」與「移民」兩個關鍵詞便旋即成為當日搜尋引擎中的熱門字眼,兩者的關聯率更一度升至0.99,意味着社會大眾對「港版國安法」的第一反應便是移民。這項數據無疑反映出市民普遍對香港前途問題感到悲觀。而隨着英國外相藍韜文公開表示,一旦中國實施「港版國安法」,英國政府會研究容許近300萬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延長在英國逗留的期限,相關討論的熱烈程度也因此達至頂峰。

回顧各地歷史,人口遷移絕非新鮮事,對港人而言更屬眾人皆知的權利。再回想起市民過去一年的生活狀態,幾乎每天都要處於躁動難安的氛圍中,更要面對各種因黃藍撕裂帶來的情緒困擾,也確實不難預料「離開」這個選項終將會有來臨的一日。然而,有不少網民表示,他們的離開實屬無奈,背後也曾有不少掙扎與遺憾。故我們不禁要問,究竟離開香港是否必然的抉擇,若市民不能離開的話,他們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究竟離開香港是否必然的抉擇,若市民不能離開的話,他們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陳濬靈認為,港人對移民的話題最熟悉不過。他舉起手指頭數算起來,表示過去發生的六七暴動丶六四事件丶九七回歸等政治議題,都先後觸發過香港數波移民潮。故近年出現的政治議題,特別是港人擔憂「反修例運動」及「港版國安法」的影響,都自然會促使他們萌生離開的念頭,故他對此不太驚訝,更直言「這都不是深奧難明的道理」。

沒錯,現代人的血液裏似乎都埋藏一個本能,便是喜歡「安穩」。陳濬靈提到人口遷移理論,指促成人類作出移民決定的因由,某程度上與「Push and Pull Factors」也有關係,亦即是人們經常討論的「誘因」與「推動力」。而將理論套用在香港當下局勢來分析,自然也不難理解,為何社會混亂會驅使部份市民選擇離開這片土地,前往一個更理想及安穩的地方居住。至於坊間也有不少研究指出,不論是示威者還是警方使用暴力,都成為了港人選舉移民的「推動力」,而此情況對於有家室的人來說就更是如此。

陳濬靈指出,坊間有不少研究都表明,不管是任何一方使用過分的暴力,都有可能成為港人移民的「推動力」。(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回顧昔日香港的移民潮,某程度上與這次移民潮也有共通點,便是市民都對香港的前景失去信心。特別是二三十年前選擇離開的港人,他們很多都害怕九七回歸後的種種不明朗因素,因此採用一種類似於「買保險」的方式暫離。若然回歸後情況不似他們預期般嚴峻,他們或多或少會有回流香港的想法,或者是安排子女們回港發展。撇除對內地政府的不信任,總的來說,這批人普遍還是頗為滿意香港的整體發展。

因應反修例運動離開的港人,儘管他們離開的原因與政治因素難脫關係,惟坊間對於移民的看法與昔日也漸趨不同,似乎大家對「香港」都開始感到絕望,更為傾向離開後「不再回頭」。而要剖釋這種絕望的來源,相信與近年港人普遍所感受到的群體對立、社會不公義、對中央政府不滿等因素有關。不過,人類作為情感動物,難免會因時間積累而漸漸對居住地方產生情感與共鳴,選擇移民的港人也概莫能外。惟最終抉擇如何,相信都必然是會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對於選擇離開是否是一個好的抉擇,陳濬靈認為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先梳理清楚究竟「移民」的動機為何,是為了融入新地方的生活文化,還是僅僅嘗試將現存的文化對外移植?

陳濬靈留意到,近日有港人擬於海外覓地,以重建「新香港」為目標。據知,目前有數個團隊前往歐美各地調研,嘗試研究是否能通過買地的方式重建「新香港」。當中港商高廣垣的計劃最受大眾矚目,他早前接受《端傳媒》專訪時表示,正準備前往愛爾蘭與當地官員洽商土地收購事宜,並提出一個大膽想法:香港人前往新的國家建立新的香港。

當身處同溫層愈久,人類思維只會愈趨簡單化,更可能會對敵方陣營存有更多刻板印象。(資料圖片 /羅國輝攝)

去年10月份,高廣垣團隊也曾透露首次接觸愛爾蘭官員的經歷,表示他們聽畢計劃後,都紛紛表示「樂於接受」,更一度向公眾披露,團隊正向愛爾蘭政府磋商,希望待相關計劃落實後,能盡可能擴闊移民的光譜,除了能吸引香港精英階層,也能包括其他階層人士,包括退休人士、學生及不同工種的勞動人口,以避免計劃淪為單純的投資移民,希望可以吸納更多擁護共同價值的港人。

不過,這種「港人建港」的論述卻引起了陳濬靈的疑惑。他直言,「要長遠維持港人的身份認同,恐怕不能僅僅依靠雞蛋仔和魚蛋吧。」他認為,不論港人最終會否離開,都必須思考清楚,究竟前往異地建設「新香港」的做法,當中用以維繫「香港人」身份的媒介又是何物。

他進一步解釋,指出不少港人都有意繼承「香港人」的身份落地生根。然而,當中的討論極為深奧,絕不能忽視「身份構建」的來源與其合理性。他看到有不少港人都將「移民」及「建設新香港」淪為口號般宣傳,甚至乎簡單地將身份的維繫建基在「共同敵人」的塑造,卻忽略了背後最重要的思考,即構建「香港人」身份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特別是他們對於「自由」這個定義的理解,其實又有多大程度上的相同。看來,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當他們失去這些核心價值後,再在新的地方冠上「香港人」稱謂時,所獲得的這個身份又是否能算得上完滿。

繼續閱讀︰【反修例一周年】當移民不再是選項 港人該如何逆境重生?

反修例風波一周年回顧︰

+25

相關文章:

【移民.一】反修例掀移民潮 愈認同本土價值愈想離開

【移民.二】對政府失去信心 情侶計劃遠走新加坡

【移民.五】從澳洲回流香港 青年:這裏還有可做之事

【基本法23條.倡議】一國兩制下護國安 五措並舉開展立法

【港版國安法.倡議】立法兼顧五點 助「一國兩制」化危為機

港版國安法〡約翰遜在港發文 稱已準備延長BNO港人簽證至12個月

上文節錄自第218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15日)《移民潮或湧現 再思香港如何走下去》。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01倡議】聽四代人之苦 解深層次結構矛盾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