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言自得】一生孤芳,遺留50段感人戀情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百花吐艷人不知,空餘黃沙伴芳華」。我在倫敦以西一百多哩的弗羅姆(Frome)鎮漫不經意閒逛,無意之間獲知這個優雅城鎮曾經出現過她。她的孤芳猶勝張愛玲,深居簡出與世人不相往來,一生未曾談過戀愛,卻以戀愛為生,並以戀愛為畢生的探索,寫下了50本愛情小說,感動數代女文青。她的文學饋贈,至今仍然鼓勵着青年作家。我透過她的文字,穿越時空和她偶遇,並出現了英國詩人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叫人唏噓的名句:「Full many a flower is born to blush unseen, and waste its sweetness on the desert air.」這是文字和地理之間的文化結伴,遊中華大地,會出現唐詩宋詞的千古名句來豐富你的體驗;漫步英倫,會出現英文詩的金章玉句來滋潤。把中文詩句投放在西洋地理,會出現文化錯配。但我把這兩句中文詩作為文章的開首,是因為自信我的翻譯不負英文原句的神韻。
撰文:楊志剛

「他燃燒般的嘴唇輕輕擦過她白如百合的素手,讓含苞少女化為綻放的玫瑰」、「利刃以烈焰般的柔情,刺入不忠情人的心臟」,這兩場頗為傳統的戀愛情景,就是出自這位愛情小說家貝翠詩(Betty Trask)小姐。她的戀愛是建基於倫理的無限想像,從未有實際的操作經驗,故此不會被戀愛的真實所局限,更能寫出愛情的百般滋味。「從未談情」對她來說沒有一絲遺憾,反而是她創作的恩典。

中國文壇才女張愛玲。(資料圖片)

張愛玲年輕成名,而且系出名門,雖生於亂世但總帶有富貴氣,她追求生活品味,衣着和飲食懂得講究。恰似張愛玲,貝翠詩與人不相往來,活在自己的文字世界。不似張愛玲,貝翠詩擯棄物質生活。她在弗羅姆鎮的小屋是租來的,生活簡約節儉,和鄰居保持冷冷的禮貌和遠遠的距離。每年創作兩本愛情小說,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亦給了她一切所需的滿足和喜悅。除了寫作,她無慾無求。

張愛玲對文字有獨特的天份,她從每一個字看到不同顏色,聞到不同氣味,她讀一句古文,就會知道古文作者當時所身處社會的風氣。把不同的文字串起來,她會計算到所起的化學作用。這是她的天份。但她不甘於只有天份,還自小在天份上不斷痛下苦工。這樣的追尋,為的是她的名言:「成名要趁早」,以及「我喜歡錢,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寫作是她通往名成利就富貴榮華的道路。對貝翠詩來說,寫作是生命道路上的全部意義。所有最光輝的生命道路,最終亦只是通往死亡。

「從未談情」的愛情小說家貝翠詩(Betty Trask)隱居英國城鎮弗羅姆,一生未嘗戀愛,卻以愛戀為畢生的探索。圖為弗羅姆河的河畔風光。(Getty Images)

1957年的英國,是戰後英國人幸福感達到巔峰的一年。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煎熬,經過戰後十二年社會和經濟爆炸式的發展,英國人民感受到自己身處黃金時代。華威大學的研究顯示,英國人民的幸福快樂感,從未回復到1957年的高峰。1957年是嬉皮士文化萌芽的年代,是避孕套使用率爆升的年代、性自由的年代。貝翠詩筆下閨閣淑女型的愛情故事,傳統得和當代的愛情觀嚴重脫節,她不甘讓筆下的愛情故事與新時代的性愛觀念同流合污,於是決定擱筆,放下她生命的全部和唯一意義。

上文節錄自第22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7月6日)《一生孤芳,遺留50段感人戀情》。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1期《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港獨思潮——從萌芽到覆滅

《港區國安法》的通過,幾乎預示着本地「港獨」思潮末路。本土派「國師」陳雲宣布退出香港社運,為此作了註腳。然而,這股激進思潮從何而來?如何將香港拖入政治撕裂的境地?今後又將往何處去?

【深度解讀】港區國安法對中國刑法的繼承與調整

細審《港區國安法》,不難看出條文基本上以中國《刑法》作為基礎,可謂是中央在法律層面嘗試統合「一國兩制」差異的首次嘗試,不管隸屬任何政治立場,都有必要冷靜理性看待這條新的香港法律。

【01倡議】四方面着手與年輕人復和

反修例運動爆發一年後的今天,被捕人數直逼9,000,面臨法律檢控,當中多為年輕人。僅靠刑事後果未必能令年輕人守法,《香港01》倡議在法律、心理和社會關係層面支援年輕人,幫助其解決問題,真正修補社會撕裂。

【其他精彩內容】

在台灣,無聲抗爭的陸生面向無門

迎戰雲端遊戲 主機如何不死?

疫情促使改變 歐洲藝術界走近大眾

陰謀論何以得逞? 無知是恐懼的最佳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