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地亞倫宣布退休不再拍戲 從他一句說話細味人生如電影【哲錄】

撰文:潘翊
出版:更新:

【活地亞倫退休】荷里活大導演活地亞倫(Woody Allen)早前接受西班牙媒體訪問時表示,當完成第50部電影《Wasp 22》後便會退休,成為其告別作品。
活地亞倫表示會放下電影創作,因為再沒有拍攝電影的欲望,卻希望餘下時間開始小說創作。

人生就像一齣由虐待狂喜劇作家寫出來的喜劇。
——《咖啡.愛情》活地亞倫

明明我每天都不裝不騙,真誠待人,人生怎麼如戲劇呢?如果要說我的人生如戲,那請看看我日常的一天。由清早起床,設置在腦袋裡的攝影機就開始運作,先梳洗化妝,根據今天要演的角色,換上合適的戲服到片場:公司或者學校。到達片場後,根據自己的劇本去發揮。白天要演企業員工的話,就努力配合下命令的老闆,做出努力詮釋的樣子。晚上要演孝子的話,吃飽飯後就要謹記要收拾碗碟。人生不是如戲,人生根本是一場戲。



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提出了擬劇論(dramaturgical theory),把社會比做舞臺,把社會成員比做演員來解釋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會基於社會的文化價值觀、社會禮儀、以及人與人彼此的期望,在不同場合作出不同的類似於戲劇表演的反應。


 
在擬劇論的框架中,每人都有期望的劇本,而演出劇本背後的劇作家則是社會體系;人的行動受到社會的限制,什麼該做,什麼是禁忌,社會早已安排好。人們運用不同技巧,塑造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的印象,而人的行為背後象徵了不同意義。比如你向人提起如何品酒的話題,背後其實在表達你是一個有品味的人。而在演出某項片段時,你有一些夥伴,那就是你的劇組——劇組的重要性相當高,他/她們是你演出的知情人。


 
當人們在表演區域扮演某社會角色時,前台恰恰早已準備好。只要穿上合適的戲服,運用擺放好的裝置道具便可進行演出。而觀眾只會看到前台,後台就部署則只有比較親密的人才被允許看到。最後在表演中,演員需要假面具配合演出,假面具是社會公認的價值、規範、標準相一致的前台行為,是一種角色面孔。



從高夫曼的角度去看,人生的確是一齣戲劇。活地亞倫則補充說,這齣戲的劇作家是虐待狂,而它的劇情不是別的,正是一齣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