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yer艾爾:道德語句僅是情感的表達|湯舒懷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湯舒懷

本次以後設倫理學家A.J.Ayer為主來介紹其情緒論主張

 

A.J.Ayer(1910~1991)乃是二十世紀後設倫理學界重要的戰將之一,也是忠實的邏輯實證論擁護者。

後設倫理學家A.J.Ayer

在一戰之後,納粹黨正猖獗狂妄之際,身處於維也納和柏林的邏輯實證論者,因學術思想的不自由,紛紛逃離到英美兩國,最終導致邏輯實證論漸漸衰亡。Ayer卻在這種時局中試圖力挽狂瀾、堅持實證論的主張,在其26歲時出版舉世聞名的《語言、真理與邏輯》(Language, Truth, and Logic),為實證論打出一片天。

 

邏輯實證論者主張:任何不可經邏輯驗證的分析命題或經驗檢證的綜合命題皆是無意義之討論,Ayer在其1936年出版的第一本書《語言、真理與邏輯》中首先提出以「證實原則」來解消形上學之概念。證實原則大致在說明,一個語句若有意義,必須是要通過經驗上的檢證。而形上學既無法被經驗、亦無法被檢證,因此形上學乃是無意義之討論。

 

在後設倫理學方面,Ayer於其書中討論的基源問題乃是「道德語句的本質究竟是甚麼?」。他認為在所有類型的道德語句中,只有「善是甚麼?」值得當作倫理學討論的語句。而檢驗這種語句本質的方式,就是以「證實原則」看看倫理語句能否化約為經驗語句。

《語言、真理與邏輯》(Language, Truth, and Logic)

對主觀論之代表——效益主義而言,道德語句是可以化約為經驗語句的,而且其將「善」定義為「快樂」。但這樣定義卻犯了自然主義的謬誤,也就是當我們說某件事物是「善」的時候,這件事物往往不一定是「快樂」的。例如:誠實是善的,但當面對嚴刑拷打時,誠實也許一點都不快樂。因此可歸謬出主觀論對語句本質的描述有問題。

 

對絕對論之代表——直覺主義而言,道德語句是無法化約為經驗語句的,因為「善」對直覺主義者而言是來自於心中的直覺,但這種直覺來自於哪裡?我們實在無法以經驗來檢證。因此也歸納出絕對論對語句本質的描述沒有意義。

 

那道德語句到底表達甚麼呢?Ayer說:表達說話者的情感!

 

為了印證此說法,他接著運用康德所留下對於語句的兩種分類:分析語句、綜合語句來分析道德語句。

 

分析語句是指一個語句中的述詞可以直接從主詞推論得出,例如:總統是國家元首。以「偷東西是不對的」為例可得知,道德語句不屬於分析語句,因為主詞為事實陳述、述詞為價值判斷,事實在沒有其他前提的情況下是無法直接推導出價值的。

 

而綜合語句則是語句中的述詞無法直接從主詞推論得出(得從經驗中得出),例如:總統是危害國家的害蟲。由「偷東西是不對的」也可得知,道德語句也不屬於綜合語句,因為此語句並不表達經驗。

 

既然道德語句不是分析、也不是綜合,最後他便得出——道德語句僅僅是代表人們表達的情緒這個結論。

 

此乃其最著名的倫理學說——情緒表達論。

對Ayer的情緒表達論批判:

由於道德語句只表達情緒,所有的價值皆是主觀判斷,將會導致道德相對主義,所有的行為也將沒有對錯可言。道德語句無法經由經驗檢證,並不能說他沒有實際意義。它也能在形而上的領域中給予人們一個道德方向指引。在情緒論的意義下,對他人的情緒恐嚇與威脅也將成為一種道德規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