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藝術的幻像,使人遠離真實丨梁光耀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作者介紹:梁光耀,香港大學附屬學院講師

 

柏拉圖(公元前427至347年),是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他的《對話錄》幾乎涉及所有的重要哲學問題,難怪懷海德說,整個西方哲學都不過是柏拉圖的註腳。在藝術方面也不例外,柏拉圖主張的模仿論,主導了西方藝術二千多年的發展,直到現代藝術出現為止。而更特別的是,在眾多哲學家當中,也只有柏拉圖對藝術持負面的看法,他認為大部分藝術都是有害的,必須查禁。

 

 

柏拉圖約有四十篇對話錄,對於藝術和美的討論主要散列在其中七本,《大希庇阿斯》論美,《伊安》論靈感,《會飲》論愛美,《斐德若》論愛美,《理想國》論藝術之害,《法律》論藝術教育,《斐利布斯》論美感。在這裡當然不可能逐篇討論,只能對柏拉圖的藝術主張作整體的論述。

 

在古希臘時代,藝術分為兩種,一種是模仿性藝術,另一種是創造性藝術;前者希臘文是 “Τεχυη”,英文  “art” 來自拉丁文 “ars” ,而 “ars”又來自希臘文 “τεχυη”,後者希臘文是 “ποιησι”, “ποιησι”是來自 “ποιειν ”,即「創作」的意思。模仿性藝術有繪畫和雕塑,屬於技巧性的生產,勞動性大於精神性,跟工藝同級,藝術家的地位只是工匠。創造性藝術有詩歌和音樂,創造性的生產要依靠靈感,屬精神性藝術,因此詩歌和音樂都比繪畫和雕塑高級。

 

要認識柏拉圖的藝術主張,先要了解他的理型論。柏拉圖認為,在我們這個變動不居的經驗世界之上,有一個不變的理型世界,每一種事物都是模仿了理型而存在。理型是完美的,但模本就一定有缺憾,例如現實的一張椅子會毀滅,但椅子的理型卻是永恆不變的。當我們的肉體死亡之後,靈魂就會重歸理型世界。在理型世界,理型也有層級之分,最高級的理型就是真,亦是善,也是英,真善美三者合一。根據柏拉圖的說法,藝術就是模仿經驗世界的事物,例如畫家繪畫一張椅子,但畫家其實欠缺有關製造椅子的知識,他只是模仿表象而已。這樣,繪畫的椅子模仿現實的椅子,現實的椅子模仿椅子的理型;換言之,繪畫只是模本的模本。柏拉圖要驅逐模仿性的藝術家出理想國,原因就是這些人只會製造幻象,遠離真理。

 

Magritte, The Treachery of Images (Ceci n’est pas une pipe)

 

至於詩歌和音樂又怎樣呢?創造性的藝術雖然精神性較高,但詩人的靈感其實來自神靈,詩人本身也欠缺他所頌讚事物的知識;不過,詩人的創作也有可能是回憶起美的理型,因為人未投生之前,靈魂是處於理型世界。柏拉圖認為大部分詩歌都會擾亂人的情感,引起傷感、性慾、憎恨等不良情感,敗壞人的道德,所以文藝作品必須審查。在內容方面,禁止作品描寫神和神的鬥爭,只容許歌頌神和英雄的頌詩。在形式方面,柏拉圖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直接敘述,例如史詩和悲劇,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第二種是間接敘述,例如頌歌,以旁白的形式出現;第三種是混合體,結合前兩者。柏拉圖推崇間接敘述,因為第一種容易引起人的情緒反應。至於樂曲方面,柏拉圖反對哀怨的呂底亞式和柔弱的伊俄尼亞式,主張簡單嚴肅的多里斯式和激昂戰鬥的佛律癸亞式;因為後兩者有助於培訓勇氣和節制的德性,勇氣和節制正好對應靈魂的意志和情慾部分,令靈魂處於和諧的狀態。由此可見,這是一種為道德而藝術的主張,可稱為道德主義。

 

柏拉圖雖然反對大部分藝術,卻十分重視美,因為愛美能令我們的精神提升到理型世界。首先,我們很自然會愛美的身體,上升一級就是愛其他具體美的事物,例如的美的風景;再提升一級就是愛抽象事物的美,例如數學和美德;最後我們就能上升到美的理型。總的來說,美是人生向上的動力。問題是,繪畫和雕塑也可以美,例如柏拉圖時代已經有《擲鐵餅者》(公元前450年)這樣優秀的作品存在,為甚麼柏拉圖視而不見呢?我認為柏拉圖是受制於其模仿論,雕像不過是模仿人體,比人體美低一級,根本不入流,當然,這是一種偏見。在對話錄《斐德若》中,柏拉圖將人分為九等,第一等是愛智慧者、愛美者,或是詩神和愛神的頂禮者,而詩人及其他模仿性的藝術家只是第六等,連運動員和政治家都不如。

 

米隆,《擲鐵餅者》(Discobolus)

柏拉圖也討論過是甚麼是美,在他之前,早已經有兩種美的理論,一種是比例之美,來自畢達哥拉斯學派,美是客觀的,存在於事物的比例,古希臘人早就發現了黃金比例1:1.618,並應用到雕塑和建築之上,著名的《巴特龍神殿》和《斷臂維也納女神像》就是依黃金比例制造出來。另一種是功能之美,事物的美就在於達成其功能,例如一個古希臘水瓶之所以優美,就是因為它各部分結合起來實現了盛水的功能。柏拉圖討論過「美是有用的」、「美是有益的」,及「美是視覺和聽覺產生的快感」這三種主張,似乎他最後認同的是「美是有益的快感」,有益當然就是指道德方面。

 

我認為柏拉圖的藝術理論有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道德主義,將藝術視為道德的手段,忽視了藝術的獨立性;第二個是貶低了藝術美的價值,其實藝術是最能表達美的工具,也可以說,藝術是具體事物中最能夠補捉美的理型。藝術不只是現實的模本,而是介乎現實和理型之間,使人由現實提升,接近美的理型,只有看看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的作品就自然感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