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情的自言自語(十六)可以有愛無性嗎?|曾瑞明

撰文:曾瑞明
出版:更新:

作者|曾瑞明

 

談了這麼久,我們還未觸及愛跟欲的關係。是因為我害羞嗎?是我有潔癖(有什麼不乾淨?)?是自我審查?如果要根據教育局對老師的教誨,我該說不知道。

作者就是可以裝模作樣,但哪有純粹將心比心的作者?世間有什麼是純粹(pure)的?如果你要純粹的愛,那麼就不能接受愛欲相連的觀點(sex with love view),而應該接受愛就該沒有欲,欲就該沒有愛的看法,柏拉圖式的。

 

關於愛情的自言自語(一)柏拉圖談愛|曾瑞明

 

什麼是性?

然而要回答這問題,必先回答人的性欲是什麼的問題。性像肚餓要吃飯,疲倦要睡眠一樣?如果這麼簡單就好,人自己也能滿足自己,但,大部份人都會覺得有所欠缺。性比本能複雜得多,它是一種有意向性的(intentional)的快樂,意思是它牽涉到思想和信念,我們也會主動地去參與,而非被動地接受。著名哲學家羅傑・斯克魯頓(Roger Scruton)在《性欲》(Sexual Desire)一書指出性是純粹的人類現象(purely human phenomena),只有人才能有相互反應,並有這概念。另一位分析哲學家內格爾(Thomas Nagel)則指出性是二人互相激發,且意識到他人的激發,並受到這種「意識到」激發。我們視性是愛侶的一種「聯合」(union)。

 

內格爾:做隻蝙蝠是怎樣的感覺 (07/04)

 

簡單來說,我們性交的對象是人,他/她能激發我們,但不是一個純粹滿足我們性欲的「東西」,也不是誰都可以滿足我的性欲,我還欲求我欲求的人滿足。作一個思想實驗吧,如果在情侶做愛的過程中,突然像足球比賽那樣「換人」,相信大部份人都不會說無所謂,甚至會感到噁心。這證明了性牽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非純粹的滿足。

不過,這樣說也不能將性收歸在愛的框架下。性並不只是為了體現愛的一種工具。哲學家戈德曼(A. H. Goldman) 在〈完全的性〉(Plain Sex)一文指出,無論如何,愛是關乎價值的;然而性,則是與歡愉有關。將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綑綁,似乎是一種混淆。我們常將性視作工作,說白了,是為了生育。當然,現代人會說是為了愛和被愛,為了跟愛人溝通,表達愛意。一旦愛,就要忠誠,當愛跟性結合,也只能有一個(或有限的)性伴侶。

 

戈德曼(Alan H. Goldman)

 

性為何和愛相連?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性要跟愛相連。愛人也不一定要透過性去表達,看一場戲,吃一餐飯,打一回合乓乓球,也可。無可否認,性是親密,但其他活動例如深夜長談,何嘗不能感受到親密?在岸西的電影《親密》中,林嘉欣每天坐鄭伊健的車回家也有一種曖昧的親密感產生。性也絕對不只代表愛,還有征服、反抗、挑戰、脫軌、刺激⋯⋯

 

《親密》劇照

 

愛跟性分開,會否有更好的婚姻,更好的社會?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了》(Human, All Too Human)中說當你結婚,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相信你能跟眼前這個人在老年時仍能好好溝通嗎?婚姻的著眼點在於靈魂的溝通,在於友誼,為何集中在性這方面呢?也許,婚姻不過是管理傳宗接代的制度。

 

尼采《人性,太人性了》(Human, All Too Human)

 

另一方面,我們在性活動中要尊重對手,視她/他為人,但不代表我們要愛他/她;這就可能只是將那人視為好對手,彼此獲取愉悅而已。想要純潔的愛不應有性;想要純粹的性不應有愛。與陌生人有親密的性行為固然不容易(心理上、技術上,下刪一百字),但我們也不只有陌生人和愛人兩個選擇。然而,如果你將兩者結合視為是你的事,兩者本身不需要(don’t have to)結合。也即是說,愛欲合一也許是理想的事,但做不到也不應被譴責。

不要浪漫的愛,不要婚姻,不要性愛,人都能活得好,至少不會死。愛是一種向上的企望,然而一旦連結於性,要麼給性背上沉重的包袱,要麼讓愛將人的自然性隔絕,人多了罪疚感,一些人少了歡愉。你的愛人不一定是你的知性伴侶,或者好同事,當然也未必是好的性伴侶。

 

羅素・萬諾伊(Russell Vannoy)《性沒有愛︰哲學探索》(Sex without Love: A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哲學家羅素・萬諾伊(Russell Vannoy)在《性沒有愛︰哲學探索》(Sex without Love: A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一書甚至提出性要跟愛分開,因為這可以避免婚姻因性的妒忌而慘被摧毀。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湯馬士對特麗莎的深愛就因為他跟女人無盡的幽會被誤會了。小說中的湯馬士是一個出色的醫生,玩世不恭,只愛女人這個「類」,而沒有愛過一個具體的女人,直到遇上特麗莎。顯然,過去的性與愛無關,性跟愛分家,甚至把愛的特殊性突顯出來。當然,這樣說,一定要在男女平等的前提上。不能說男的不過逢場作戲,女的則被評為水性楊花。

 

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04/01)

 

愛沒有性是不是缺陷?大概是。但我們要承認不一定沒有性就沒有愛。大部人都會理解楊過跟小龍女十七年不相見對方只是思念,而不是想跟對方有性行為。懂得把愛跟性分開看,也會令我們少一點執著,多一點包容。在古印度,性甚至和宗教結合。參觀那些印度廟宇,內裏那些「群體色情」雕塑絕對會令我們這些正人君子大嚇一驚。性到底是什麼?為何會在宗教場合出現?不過,正正是文化衝擊,才會令我們反思自己一些根深蒂固的聯繫,並非天經地義。看不通愛欲的,多點旅行吧。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app.link/cTGh7iIcxP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