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存在】存在主義專題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在01哲學Facebook面世100天後的一星期。住在巴黎的研究生尚—保羅.沙特對日常生活感到枯燥,一直非常嚮往自由。「人是被判定為自由的!」是他的口號。另一邊廂,西蒙.波娃在夢醒時想起:「我們並非生來為女人,我們是成為了女人。」就寫下《第二性》,為女權運動舉起了大旗。

 

「最重要的人。不可以忘記的人。不想忘記的人。誰、是誰⋯⋯你的存在是⋯⋯?」

 

巴黎的浪漫愛戀——兩位存在主義者的故事!「我們相互瞭解,因為彼此格外相似。」而你的存在究竟代表甚麼?11月14至20日晚上,鎖定【無睡意哲學】,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文章精選:

 

哲人觀點:

存在主義:在必然性和虛無主義中掙扎求存

Events:

卡繆:關於荒謬的哲學 (11/07)

莫里亞克:荒漠與自由的文學 (10/11)

沙特:宣布拒領諾貝爾文學獎 (10/22)

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記 (11/11)

無睡意哲學:

一、沙特:第三條路線

二、沙特:存在與虛無

三、沙特:存在先於本質

四、沙特:誕生,以及死亡

五、西蒙.波娃:女性並非第二性

六、卡繆:薛西弗斯的石頭

 

自欺(英:bad faith,法:mauvaise foi)

自欺,或譯壞的信念、錯誤相信(英:bad faith,法:mauvaise foi),是沙特提出的概念。他提出一個女侍應生的例子,她捧著餐盆,小心翼翼地送餐,她的每個動作也標準極了,彷彿她生下來就是為了當侍應生一般。然而,她本來是一個自由的人,她是偽裝成一個侍應生而這樣做的,這就是一種自欺。


沙特提出的存在先於本質,就能應用在這個情況上。人的存在本應是自由的,但因各種「本質」,例如侍應生的本質是送餐、點餐、聆聽顧客意見等等,當女侍應生認為自己的本質就是以上各項時,她就在自欺。然而她的本質是自由的,她可以說不,她可以離去,換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獲得自由。當然她需要為自己的完全自由負上完全責任,但這是後話了。


「人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Human reality is what it is not, and it is not what it is.)能應用在這個情況上,你已經意識到你根本不是侍應生,但你以不是侍應生的方式是一個侍應生。同時,基本上你是一個自由的人,但當你不斷為自己打氣,充滿正能量時,其實你也在自欺,也存在著一種壞的信念。

西西弗斯的神話

卡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以西西弗斯受諸神懲罰的故事,顯出一種「荒謬性」(Absurdity),他無法抗命,也不老不死,只得每天徒勞地推動石頭上山,然後看著石頭滾回山下,又再次推上山。這種荒謬是在於他所受的判決是不公的,但懲罰時間又無窮無盡。

 

但當西西弗斯生出「輕蔑」的心態,覺得推石頭也覺得沒甚麼大不了時,這種懲罰的意義就消除了——因為他已勝過這種無窮無盡的痛苦。

 

在焦慮裡頭,所有確定的理由和意義都失去了基礎,人發現了自已身處在一個荒謬之中﹕我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我是偶然的。「我的存在」就是自在存在,世上種種的物理、社會、歷史等等因素和法則已經決定了我的存在,但為什麼是「我」身處在這個情況之中?

存在先於品質

當你在Deadline前的凌晨,煮好杯麵回到電腦前,望著還有幾千字才完結的paper時,你想起你從來沒讀過readings,也從來沒上過課,而且,你也沒有可靠的朋友。於是,你決定了:存在先於品質。然後你開懷大笑,開始進行維基百科的paraphasing,畢業,其實唔難。

 

沙特指出「存在先於本質」,意思是,在人的存在以外沒有一種更高級的存在去賦予人的生存目的。所以你創造自己,選擇自己,賦予自己完全的自主性。

 

人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他的存在和本質並非同一;而由於本質和存在不同,人才有選擇和創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