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人類學 - EP88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上篇:索緒爾:能指和所指——語言的任意性 - EP87

 

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被認為是結構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雖然在他之前已經有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與其後人提出過有關「結構」的研究觀點,不過真正把結構主義視為一個完整體系和方法論的人,當屬李維史陀。二次大戰期間,李維史陀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羅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令他有機會接觸結構語言學方面的研究,亦促成李維史陀創立了結構主義。

 

另一位對李維史陀有重要影響的人,是社會學家涂爾幹的學術繼承人馬塞爾.莫斯(Marcel Mauss)。莫斯的主要著作是《論禮物》(法︰Essai sur le don / 英︰The Gift),書中提出了關於禮物交換的理論,指出人們透過交換禮物,以建立、維持甚至改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李維史陀高度重視莫斯的觀點,認為莫斯從總體,也從社會的各方向之間的聯繫來考察社會現象的方法,給了自己很大的啟發。

 

親屬的基本結構

 

《親屬關係的基本結構》(法︰Les Structures élémentaires de la parenté / 英︰The Elementary Structures of Kinship)是李維史陀重要著作之一,書中他集中討論人類社會中的亂倫禁忌。在他之前,很多生物學家早已提出,觸犯亂倫禁忌會導致社會秩序瓦解,例如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就認為亂倫會使得生物的下一代缺乏足夠能力去適應嚴峻的生存環境。而英國社會學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更加明確地指出,所有人類的族群謀求生存的時候,都要面臨如下兩難的選擇︰把本族的婦女送出去,以跟外族建立聯姻關係;或者硬把本族的婦女留在本族族群之內,但這樣一來,族群只能依靠亂倫以維持人口,但人口的質量和數量就肯定不如其他族群,族群因此有被其他族群消滅的危險。

 

李維史陀深受莫斯的禮物論,即用禮物的交換以建立社會關係這觀點啟發,他認為族群之間交換婦女,跟禮物交換的形式並無二致,它們都是一種把社會成員聯結在一起的象徵表現。族群之間通過交換婦女,一方面可以建立關係,另一方面可以維持本族群的健康繁衍。

 

李維史陀清楚人類社會存在著多種多樣的交換形式,但他認為唯獨婦女交換,是最為根本和最為基本的社會交往形式,因為它關連到族群社會,即社會結構本身的維持。因此婦女交換是社會成為的最為根本的基礎,人們甚至是無意識地遵從這個交換結構的邏輯。社會結構需要自我維持就要盡可能排斥亂倫,簡言之,社會建立在防止亂倫之上。所以在不同的社會中,無一不把婦女交換視為最普遍和必然的法則。

 

然而要注意的是,當李維史陀言及婦女交換使社會得以可能、成立時,他所指的女人以至於家族結構中的親屬,都不是指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而只是一個象徵性的項目。就像在語言學中,存在於語句之內的各個詞項之所以有意義,取決於它們在語句中所處的位置和詞項之間的差異。

 

不過,李維史陀強調我們必須嚴格區分「社會結構」與「社會關係」,人們常把兩者混為一談:社會結構決不等於所有社會關係或社會項目的總和。李維史陀的用意很明瞭,他要突出社會結構超出經驗而又制約個體經驗這特點,這個神秘的結構跟具體可經驗到的社會關係,兩者是不能混淆的。所以對於結構主義而言,結構總是深層次的結構,而不是表層的社會關係。

 

結構主義的人類學

 

李維史陀稍後於1950年代發表了《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ques),那時正值存在主義哲學盛行於法國。存在主義非常著重個人的主觀性,強調個人的選擇和自由。李維史陀對此給出了嚴厲的批評,指出主觀性的個人也要受客觀的、無意識的社會結構制約。

 

在1958年,李維史陀又出版了《結構人類學》(法:Anthropologie structurale / 英:Structural Anthropology),這本書讓人們更清楚了解李維史陀的結構主義人類學。李維史陀在書中表示,他所關心的不是具體的社會現象,而是那些普遍性的東西:那些構成所有人類文化的內在的、深層的和穩定的心靈結構。結構主義們者深信人類具有先天的、固定不變的心理結構。

 

在該書的導言中,李維史陀表示,人類學家的主要任務是揭示「社會生活中的無意識因素」,反映出結構主義始終強調人類日常的活動受著深層次的無意識結構制約。

 

(下篇:阿圖塞:多元決定論——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 E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