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賭城慘劇再掀爭議 美國收緊槍管刻不容緩

撰文:唐宇廉
出版:更新:

「賭城」拉斯維加斯10月1日發生美國當代傷亡最嚴重的槍擊案,令一直困擾當地的槍械管制問題再次成為焦點。擁槍派以憲法第二修正案作為反對加強管制的理據,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及控制國會的共和黨為了政治利益,拒絕收緊槍管,拂逆主流民意。
有統計顯示,大規模槍擊案在美國發生的頻率愈來愈高,甚至被形容為「流行病」。人命關天,槍管刻不容緩,美國人實在不應繼續陷入這個本可避免的生態中。

賭城大道舉行露天音樂會期間,突然傳出連串槍聲,大批樂迷驚惶失措,爭相逃生。64歲白人槍手柏多克(Stephen Paddock)在附近曼德勒海灣賭場度假村32樓房間內,居高臨下向音樂會場地連續開槍約五分鐘,造成最少59人死、527人受傷。警員攻入柏多克入住的房間時,發現他已吞槍自殺。

柏多克沒有財政困難也沒有犯罪記錄,行兇動機未明。雖然ISIS表示會為案件承擔責任,但柏多克的背景很難讓人把他與這個極端組織聯繫起來,反倒是柏多克的父親曾因搶劫銀行及越獄而被FBI列入十大通緝犯名單,引人猜疑他是否受父親影響而產生心理陰影。不過,柏多克的弟弟強調,父親對他們來說形同陌生人。

警方在柏多克入住的酒店房間內,起出23支槍及相信用來運送槍械的十個行李箱,後來在柏多克的寓所再發現19支槍、數千發彈藥及一些爆炸品。對於柏多克私藏如此大規模的軍火,專門研究槍擊案的紐約州立大學奧斯威戈分校學者席爾德克勞特(Jaclyn Schildkraut)接受《香港01》訪問時直言罕見:「我即時想得起的槍殺案,是1998年的瓊斯伯勒(Jonesboro)校園槍擊案,兩名兇手當時擁有七把手槍。」

憲法賦權 槍擊案有增無減

拉斯維加斯所在的內華達州槍械管制法律極為寬鬆,管有手槍者毋須領有牌照,個人擁有手槍的數量亦沒有限制。州民只須登記及遵守聯邦法律,便可擁有殺傷力強大的機關槍和自動步槍。即使沒有許可證,州民亦可在公共場所公開持槍。當地一名槍店東主表示,柏多克年初曾購買手槍及步槍,當時一切交易均按照聯邦及州政府法例進行。該名東主觀看案發當晚的影片後,相信柏多克曾改裝當日購買的槍械,增加殺傷力。

美國槍械氾濫早已為人詬病。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估算早在2009年,美國民間共有3.1億支槍,首度超越當年全國人口總數。另有統計顯示每百萬名美國人中,便有29.7人死於槍擊案,在發達國家中排第二位的瑞士,相關數字僅為7.7人。根據獨立網上數據庫「槍械暴力檔案」(Gun Violence Archive)統計,近年美國大規模槍擊案(至少4人遭槍擊)有增無減,2015年有358宗,2016年更有383宗,拉斯維加斯慘劇則是今年的第273宗。

何以美國槍械暴力如此猖獗?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紀律嚴明的民兵部隊對自由國家的安全是必要的,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侵犯。」憲法原意是保障人民抵抗暴政,擁槍派因此認為擁有槍械是不可剝奪的權利,不過,這種解釋放在當今民主社會顯得「離地」。席爾德克勞特分析,美國開國元勳起草憲法時,難以預計社會如何演變,也不知道後世會出現半自動步槍、全自動步槍等殺傷力驚人的武器。

奧巴馬聲淚俱下,呼籲各界支持加強槍管。(網上圖片)

鑑於憲法列明的「天賦人權」,加上控槍派和擁槍派立場迥異,全面廢除擁槍權似乎不切實際,而在槍械管制問題上,美國長年在時鬆時緊的政策中輪迴。是否減少槍械暴力,取決於當權者的態度。上一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曾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要求國會重新立法,禁止攻擊性武器和大容量彈匣銷售、對購槍者加強背景核查及限制精神病患者買槍,奧巴馬還聲淚俱下敦促國會通過控槍法案。當時有民調顯示多達三分之二美國人支持加強槍械管制,惟共和黨人不為所動。白宮易主後,共和黨迅速廢除加強對購槍者背景審查的政令,抹殺奧巴馬多年的控槍努力。

槍管有助遏止槍擊案

眾議院多數黨黨鞭斯卡利塞(Steve Scalise)今年6月中槍受傷後,共和黨依然故我,爭取放寬槍管,包括就放寬民眾購買槍械靜音器限制的「聽力保護法」(Hearing Protection Act)。批評者擔心法案獲得通過後,執法部門將難以迅速判斷子彈方向,釀成更多傷亡。

「如果受害人腰間或腳踝綁上手槍,傷亡數字就可以減到最低……」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去年發生夜店槍擊案後,當時正競選總統的特朗普如此為擁槍權辯論。在槍械管制問題上,無論特朗普、共和黨,還是極力維護擁槍權的「全國步槍協會」(NRA)都信奉「好人擁有槍械,才可制止持槍犯案的壞蛋」的邏輯,試圖把槍擊案歸咎於槍手本身。然而,有專門研究顯示,人口數字、民眾是否有精神問題、外來移民多寡,其實與槍殺案數字沒有明顯關聯,反而槍械管制較嚴厲的州份,民眾死於槍擊案的數字較低。

其他國家的經驗也說明加強槍械管制有助遏止大型槍擊案。1998年,澳洲一名青年在塔斯馬尼亞州亞瑟港槍殺35人。澳洲政府在這宗當地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後,力抗反對壓力,採取一系列包括禁止自動及半自動步槍、實施新發牌要求、設立全國槍械登記制度,而有意買槍的人士亦須等候28日的「冷靜期」等措施。1996年澳洲發生了311宗謀殺案,當中98宗與槍械有關;到了2014年,儘管全國人口增加500萬,但謀殺案跌至238宗,當中只有35宗涉及槍械,反映措施成效。

澳洲1998年發生大型槍擊案後,當局大力收緊槍管,有效遏止槍械暴力。(Getty Images)

支持擁槍成共和黨文化

然而,特朗普並非完全反對收緊槍械管制,只是立場隨個人政治議程改變。阿富汗裔美國公民馬丁(Omar Mateen)去年在奧蘭多夜店大開殺戒後,特朗普迅速指事件與「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有關,提議禁止被列入恐怖主義觀察名單上的人買槍。然而,拉斯維加斯槍擊案發生後,特朗普僅僅譴責案件「完全是邪惡行徑」,對命案背後的「本土恐怖主義」、「白人槍手」等問題隻字不提,也沒有提出補救方法。

對於輿論要求就避免槍械暴力展開政策討論,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康寧(John Cornyn)回應:「把周一發生的槍擊案『政治化』,實在非常噁心。」支持擁槍權似乎已成為共和黨的「文化」。共和黨在這個問題上曾經比較開明──國會1994年通過一項有效期十年的法案,禁止19種軍用攻擊性武器,當年有不少共和黨人支持法案,包括目前為特朗普效力的國家情報總監科茨(Dan Coats)及曾經受槍擊的前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

列根上任初期曾遭遇槍擊,幸好最終康復。(網上圖片)

「特朗普競選總統前,曾支持合理、理性及有限的槍管,他或許能夠因為拉斯維加斯的槍擊案重新醒來……」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所指的是在1990年代及2000年代初,特朗普曾支持禁制攻擊性武器,但他的立場後來日趨保守,與控槍派愈走愈遠。舒默呼籲特朗普「重新醒來」,邀請國會領袖就槍械安全議題進行磋商,同時要求對方反對有關槍械靜音器的法案。

主張加強槍管的民眾不少,兩黨政客有合作的民意基礎。(資料圖片)。

賭城慘劇發生後,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賴恩(Paul Ryan)對表決「聽力保護法」的立場似乎有所軟化。美國傳媒報道,部分共和黨資深議員,還可能同意禁止「撞火槍托」(bump stocks)繼續流通,防止其他民眾仿效柏多克,把半自動步槍改裝成殺傷力更強大的全自動槍械。就連極力維護擁槍權的NRA據報亦同意對「撞火槍托」施加額外管制。

沒有人奢望在旦夕之間取締槍械,不過,並不代表政客可以毫不作為,以「自由」為名放任殺人武器流於民間。

皮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去年8月民調顯示,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的支持者中,支持禁止攻擊性武器及高容量彈匣的比率,分別高達74%及75%;而特朗普的支持者中,同意上述兩項禁制的比率均只有34%;90%支持希拉里的選民同意對槍械買家實施背景審查。特朗普支持者中,亦有75%認同這個想法,這個數字不算低。

由此可見,但在加強槍械管制上,民主共和兩黨並非沒有合作的民意基礎。華盛頓一眾民選政客,特別是共和黨人實在不應背逆民意,令悲劇不斷重演。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