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紀念與光復節 日韓傳媒論兩國間矛盾與解決方法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8月15日,是日本的戰敗紀念日,也是韓國的光復節。這天對兩國別有意義,特別在今天日韓關係緊張下,兩國成為了日韓相互的共同話題。以下節錄自韓聯社及日本《每日新聞》的社論,日韓間的矛盾該如何解決?

文在寅在光復節紀念活動上發表演說,呼籲日方以對話合作解決兩國矛盾。(路透社)

韓聯社:韓日關係短期內難以復原

1965年韓日根據各自需求實現邦交正常化,至今殖民侵略的非法問題再度浮出水面。韓國最高法院認為日帝時期強徵勞工是非法殖民下出現的非法行為,而一直以來主張《韓日合併條約》合法的日本則認為韓國法院的判決有違《韓日請求權協定》,是違反國際法的行為,並對韓國採取經濟報復。

從目前情況所看,韓日關係短期內很難復原。一直以來為化解兩國矛盾發揮協調員作用的議員外交也未能奏效,兩國民間外交也因兩國國民反日、反韓情緒高漲而受挫。

文在寅將日本的經濟報復措施定義為「加害國倒打一耙」,但在對侵略和殖民歷史缺乏教育的日本社會,不認同文在寅這種意見的人佔多數。在當前的國民情緒下,韓日兩國政府中任何一方都很難輕易採取化解僵局的措施。

在今年的三一節紀念儀式上,文在寅強調應清算日本殖民殘餘,對親日曆史進行反省,這與把通過修改和平憲法擺脫戰後體制作為政治人生最高目標的安倍晉三之間有難以逾越的鴻溝,通過首腦外交實現兩國關係迅速恢復並不容易。

有意見指出,即使韓國政府對安倍政權採取強硬態度,但也不應該放棄面向日本民眾的公共外交,在努力解決歷史問題同時不斷釋放重視韓日關係、願意建構雙邊關係的信息十分重要。韓國政府需在本月內就是否續簽《韓日軍情協定》做出決定,這將是決定兩國關係走勢的重要拐點。

日本天皇出席終戰紀念儀式,悼念二戰死難者,表示深刻反省冀戰爭不再重演。(Getty Images)

每日新聞:和解需要雙方的努力

1951年日本在三藩市簽署《對日和平條約》,確定了日本戰後賠償。日本直至1977年為止,才陸續完成對亞洲各國賠償超過15億美元的金額,因此在今天日本的政治家眼中,普遍有着「日本已賠償得很足夠」的思維和說法。

但這是錯誤,也是對歷史的理解不足。儘管文在寅政府以司法獨立之名無視日韓基本條約內容,但韓國與中國一樣,在日本的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日本在戰時強制徵集70萬名朝鮮半島勞工,3.9萬名的中國勞工,他們都在殘酷的工作環境下,成為了受害者。

日韓之所以可達成和解、日中之所以可達成和解,是憑藉前人的努力而來。如花岡事件的和解,是由前國會議員土井多賀子說服前副總理後藤田正晴,再由後藤說服鹿島的前會長石川六郎才能成事,是政治家的努力而來。

今天參眾兩院709名議員之中,只有28人是1945年前出生的。政界已逐漸忘記戰爭,但不應忘記前人的努力。前務前官栗山尚一曾說過:「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和解,需要雙方共同跨越世代的勇氣與努力。對加害者而言,需勇於面對過去並反省;對被害者而言,需勇於切割區別過去與現在,讓雙方互相接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