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NBA在美國人眼中從懦夫變成英雄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信息瞬息萬變,輿論的風向也是如此。10月8日,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BA)總裁施華(Adam Silver)發出公布最新聲明,讓美國乃至西方對NBA的輿論風向發生180度的逆轉。

因為NBA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莫利(Daryl Morey)Twitter「挺港」言論的持續發酵,目前有11家中國品牌已經公開宣布中止或暫停與NBA的合作,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央視體育頻道以及騰訊體育已經決定暫停轉播NBA季前賽。

在中國的堅決抵制之下,施華的聲明也顯得比此前更為強硬。他明確表示,NBA支持莫利的言論自由,這份自由是有代價的,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後果。他強調NBA的包容性和多樣性,否認此前NBA為拓展市場而放棄言論自由的價值觀。

施華發出的聲明引起中國國內的更大牴觸。(VCG)

西方輿論的反轉

施華的聲明得到美國輿論的一片叫好。

美國《紐約時報》在10月8日刊文《在中國企業切斷聯繫之際,NBA總裁堅守言論自由》,其中表示施華的聲明「有力地捍衛了聯盟員工在政治問題上暢所欲言的權利」,面對來自北京方面的批評和中國方面威脅的財政影響,施華的立場非常堅定。

同樣,彭博社當天刊文稱,NBA應當揭穿中國的虛張聲勢。文章指出,去年有數億中國人觀看了聯賽的比賽,他們不會就此放棄NBA。

《華爾街日報》 則在觀點欄目刊出《NBA可以打敗中國》一文,表示在應對中國的不滿上,美企以往的「低頭策略」或不再是首選,現在它們可能因此而在美國國內遭到抨擊,NBA和很多其他企業未來必須學着更加小心地予以應對。

《今日美國》刊文稱,NBA已經和中國「劃清了界限」,《國會山報》稱NBA面對在中國的窘境,選擇站在了人權的一邊,英國廣播公司(BBC)也表示「NBA總裁在和中國的爭端中捍衛了言論自由」。

NBA火箭隊總經理莫利的一條推特(Twitter)讓球隊在中國如坐鍼氈。(VCG)

然而,就在1天前,由於施華表示對莫利的言論「遺憾」,並且承認傷害了中國球迷的感情,加之火箭隊幾名球員紛紛對中國道歉,NBA曾經被美國媒體痛罵。

《紐約時報》還刊文表示,在與中國的碰撞之中,NBA「帶着瘀傷的脊椎撤退」,意在指NBA沒有骨氣。另外在該報的觀點欄目刊登《世界最清醒的體育聯盟向中國屈膝了》一文,質問NBA為什麼在批評美國白宮的移民政策、積極在中國新疆設立訓練營的同時,竟會在香港問題上對中國「低頭」呢?

《華盛頓郵報》也曾刊登社評,以《NBA在中國面前搖擺不定的一天》為題對該公司進行批評。另外在觀點欄目刊文《至少「南方公園」還在對抗中國的審查制度》,對NBA進行反諷。

不止如此,因為施華對莫利的涉港言論表示「遺憾」,美國從政客到媒體幾乎一致對NBA表示失望,稱他們把自己的利益擺在了價值觀之前。

包括麥康奈爾在內的美國國會議員都對NBA進行了譴責。(新華社)

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表示「香港人為捍衛言論自由、人權和自治,所冒的風險遠遠大於失去金錢。我希望NBA學習這種勇氣。」

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科魯茲(Ted Cruz)、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副主席梅南德斯(Bob Menendez)、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共和黨參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共和黨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等都出言譴責了NBA對中國道歉的做法。

施華的選擇

NBA因為一紙聲明,從美國人心中一夜之間從「對中國屈膝」的懦夫,變成了「捍衛言論自由」英雄。然而實際上施華自己也承認,他不得不考慮現實的情況,畢竟這意味着損失每年3.7億美元的版權費,每支球隊損失2,000萬美元的營收。他目前已經前往上海,希望能解決和中國官方的糾紛。

「現實」二字不僅說明了施華的選擇,也說明了很多企業的選擇。從選擇對中國球迷道歉,到澄清維護員工的言論自由,NBA所做的一直是一場不得已的危機公關,施華言論上的轉變,是因為看到了此前的策略或許造成更為嚴峻的後果。畢竟美國本土市場才是佔NBA營收90%的市場,且輿論對施華的抨擊可能讓他在公司的位置面臨更大危險。選擇「捍衛言論自由」,同樣是他不得已而為之。

施華的言論抉擇,最終是利益的抉擇,並非意識形態的抉擇。對中國球迷,也是自己的消費者道歉,稱不上是「懦夫」的體現。尊重美國自身的價值觀,重申美國社會對言論自由的訴求,也不能證明NBA就是維護所謂普世價值的「英雄」。在整個過程中,輿論過多地把意識形態和NBA的抉擇聯繫在一起,存在幼稚的一面。

更幼稚的或許是,中國球迷在社交網絡上因為NBA被禁而焚燒國旗一事被西方報道,很多輿論由此得出「中國自由主義者在輿論當中被不成比例的代表,因為他們謹慎地不發表意見」,進而得出NBA不該屈服,因為「中國市場雖大,NBA只有一個」的結論,這幾乎是對中國民間輿論氣氛的一種幻想。

或許在美國輿論看來,NBA總裁基於美國的普遍價值觀而支持員工的暢所欲言,因此而被停止轉播,是不可理喻的。但畢竟利用自身的市場和影響力去向外界施壓,並非中國的獨創,為價值觀放棄利益的道德高地,不屬於美國,也不屬於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