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大選】彭博社:投票取決於經濟表現 對北京關係成次要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台灣在1月11日舉行大選,通常兩岸關係和政策都是左右選情的主要元素,不過彭博社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認為,經濟問題才是這場選戰的勝負關鍵。

高燦鳴8日在彭博社網站發表文章,指尋求連任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面對國民黨的韓國瑜和親民黨宋楚瑜的挑戰時,選民主打的重點是誰人可以令大家安居樂業,同時控制房屋等生活成本。他認為,台灣民眾主要追求經濟,而不是支持或反對大陸的情感。

高燦鳴以蔡英文與馬英九的經濟表現作比較,誠然後者在2008至2016年執政期間曾經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影響,但他亦受惠於之後強力的經濟反彈。在GDP增長上,兩人表現可謂叮噹馬頭。

不過高燦鳴認為,蔡英文差不多在所有指標上都是領先馬英九。目前當地的失業率創下近二十年來新低,股市最近升至三十年來高位,而且最受台灣2400萬名民眾關注的工資增長是2000年以來最快。

高燦鳴認為,蔡英文執政四年,經濟表現有起色,但在住屋價格及退休金等民生問題仍要改善。(AP)

對於北京而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蔡英文當然不是屬意對象,因此在她過去4年任期時實施自由行數目落閘的措施,但隨著來自日本及韓國的遊客消費量增加,台灣的旅遊業似乎沒受到太大打擊。

另一方面,馬英九雖然認為出口為主的經濟增長是他的最大成就,但蔡英文上台後,當地錄得超過一倍的增幅,其中半導體產品的出口更是表現突出。此外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蔡英文成功招徠台資企業從大陸回流,削弱國民黨強調陸台經濟需緊密合作的論點。

即使如此,這並不代表蔡英文穩操勝券,當地民眾不滿房屋價格高企、人均GDP比其他「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香港、韓國明顯落後,加上退休金改革、能源、貧富懸殊等問題,為這場以經濟掛帥的選舉增添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