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國的澳洲牛肉多假貨 試驗用納米、區塊鏈新技術識別來源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澳洲媒體報道,中國市場上的很多聲稱來自澳洲的牛肉其實是假貨,澳洲頂級牛肉品牌正面臨嚴重威脅。
為了杜絕假貨,澳洲正在試驗最新的加密技術,將可食用的納米粒子注入出口牛肉,使用特殊掃描儀便可以識別肉類來源。

《澳大利亞人報》今日(15日)報道稱,為了維護澳洲牛肉的聲譽,澳洲正在進行一項商業試驗:將可食用的納米粒子注入出口肉類的切口和邊緣,然後再離岸,這樣出口肉便與加密區塊鏈驗證系統相連接,在其運抵中國後,需要解鎖才能證明其原產自澳洲。在進行商業試驗前,澳洲加工商在運輸出口肉類之前會進行簽章並打上印章標識,但這一方法被證明是不可行的,因為大多數向中國出口的牛肉都是散裝或整個屠體並被切割成較小的零售肉包裝。

《澳大利亞人報》報道,對中國出口的澳洲牛肉的實際出口量在中國被遠遠誇大。(視覺中國)

據悉,對中國出口的澳洲牛肉的實際出口量在中國被遠遠誇大。這其中的欺詐讓澳洲農民和肉類出口商損失了20億澳元的潛在銷售額。假貨問題已經變得很嚴重,以至於一些高價值的澳洲肉類品牌現在拒絕在中國銷售他們的最佳肉品,這些肉的最高零售價格可達每公斤120澳元。

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的澳洲創新主管則稱,利用醫療行業所採用的尖端納米顆粒技術,使用可安全食用、完全嘗不出或看不出的獨特的品牌識別膜或液體注射劑,可能會成為解決這一重大全球問題的秘訣。他表示,普華永道及其專家科學家正在採用這種新技術來解決出口牛肉魚目混珠的問題。他說:「澳洲牛肉可能是在中國被假冒最多的產品。」

澳洲一家主要肉類出口商正在針對普華永道的這項技術進行試驗,將一種獨特的光譜指紋注入整個屠體或用於冷凍運輸出口的牛肉部件。據悉,納米刻蝕不僅可以區分不同的牛肉品牌:例如,當使用特殊掃描儀在中國「閱讀」時,它將識別來自Rangers Valley的吃草的格斯牛,以及Blackmores和牛,並且這種高科技標簽將持續留存於肉的所有部分,即使將其切割成更小的部分。它不影響肉質,沒有味道,是完全安全的,並已被澳洲食品標準局認可使用。它也不受冷凍或烹飪的影響。可以想像一家高端餐廳將一道烹飪過的昂貴的澳洲牛排放在餐盤上,並使用掃描儀向食客證明這塊肉與菜單標注一致。

該項目負責人說:「這完全是為了建立和保持信任,因為中國消費者準備為澳洲出產的食品支付更高價格,因此只要發生一起牛肉替代醜聞,要是有人在吃了標為產自澳洲實則不是的廉價的肉類替代品之後受到傷害,就會一舉毀掉澳洲牛肉的這種聲譽,你必須保護你的品牌,並通過供應鏈提高透明度。這些應對措施將使得頂級牛肉品牌從牧場到盤子全程溯源。」